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依据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武进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结合系统实际,特制定《武进区交通运输局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武进区交通运输局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常州市武进区交通运输局
2016年8月11日
常州市武进区交通运输局办公室 2016年8月11日印发
附件
武进区交通运输局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依据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省、市、区关于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要求,结合系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岗位、企业、区域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工作目标。到2018年,力争构建形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逐步完善防控安全风险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工作机制;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技术保障水平;构建形成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机制体系,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构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长效机制,严格安全准入;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或行动,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针对薄弱环节攻坚治理,根治一批可能诱发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大隐患;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二、工作任务
(一)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1.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要突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进行对标检查,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要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梳理制定安全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日常照单监管,失职照单追责。要严格落实党委、行政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严格执行通报、约谈、督办、考核、问责和“一票否决”等工作措施。
2.健全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各单位要注重建构长效工作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对本单位、本行业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风险排查和辨识。对排查出来的风险因素要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明确每个风险点的管控层级,落实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和执行对应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应急管理措施等。要督促企业落实安全风险告知制度,让企业员工了解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3.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各单位要制定及督促企业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范围和要求。督促企业针对各风险点,定期组织全员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形成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依托武进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系统,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规范化。
(二)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
1.严格规划准入。要把安全规划纳入交通运输总体规划,加强规划安全风险的前期分析,完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安全准入标准,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
2.严格行业准入。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严把营运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关。严把公路、航道、港口工程招投标资质安全关。
3.严格人员素质准入。要督促企业明确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专业素质及年龄、身体状况等条件要求,完善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制度。
(三)严厉打击惩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1.加强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各行业管理机构要按照“权力清单”依法履职,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全面推广使用执法记录仪和执法终端等执法装备,全过程记录执法;要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自查和互查,杜绝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要切实贯彻落实“双公示”的要求,及时公布公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信息,全文公开事故调查报告。
2.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各行业管理机构要制定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提高执法检查成效,依法严厉查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严肃查处情节恶劣、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与公安部门的联动机制,对抗拒执法、逾期不执行执法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涉嫌犯罪的违法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3.强化群防群控。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典型案例曝光制度,强化警示宣传教育;要加大举报奖励力度,进一步畅通渠道,鼓励发动群众举报、媒体曝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加强社会监督;要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和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制度,完善联合惩戒机制。
(四)强化安全生产技术保障
1.强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各单位要结合局“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路段、航段、危险货物码头等重点部位,加强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等设施设备的使用,强化技术防范。进一步完善危险货物运输紧急停车(切断)系统,鼓励推广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防碰撞系统。
2.加大安全科技支撑力度。各单位要逐步建立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在交通工程建设、路航养护管理等工作中加大遏制重特大事故关键安防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
(五)持续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公路超限运输、港口、工程建设、涉路涉航专业管线、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消除事故隐患,保障行业安全。
(六)切实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1.加强员工岗位应急培训。各单位要健全全员应急培训制度,督促企业针对员工岗位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加强应急演练,提升一线员工第一时间科学化解险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2.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各单位要定期修订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应急响应。各行业管理机构要积极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形成综合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紧迫性和事故规律性的认识,切实把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制定专门方案、确立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力争取得实效。
(二)强化精准施策。各单位要结合事故规律特点,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单位、关键环节,从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技术保障、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源头治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入手,从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多个角度,制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有效提高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能力水平。
(三)强化宣传教育。各单位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事故警示教育,全面提高广大企业、员工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的认识,凝聚安全共识,提升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请各单位每季度末月20日前报送遏制重特大事故开展情况,包括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和建议等。有可供交流借鉴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随时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