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做好2016年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围绕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和决心,精心组织实施,全力以赴推进,以优异的成绩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细化方案。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对照具体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迅速细化和分解任务,加强人员配备,明确时间节点,强化保障措施,不折不扣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各司其职。各牵头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主动作为,配合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各镇、开发区、街道要根据区域情况,认真进行对照,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
2016年1月20日
抄送:常州供电公司,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
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人民团体。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月22日印发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
序号
目标名称
工 作 标 准
分管领导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1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
顾伟国
陆秋明
发改局
统计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
戴士福
财政局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石旭涌
商务局
实际到账外资、进出口总额保持适度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是 峰
崔 娟
农工办
人社局
单位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经信局
2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启动武进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核心零部件、先进工艺和关键材料研发,推广自动化生产模式,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助力主导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省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
科技局
密切关注新业态、新产品、新应用,运用“互联网+”手段促进产业形态提升、模式转换,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部门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
文化产业办
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壮大住房租赁市场,逐步减少库存商品房,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郑政平
住建局
有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路宏伟
绿建区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局
水利局
3
鼓励企业做强做优
完善企业梯次培育制度,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巩固实体经济基础,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家。
市场监管局科技局
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注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支持龙头企业培育优秀品牌、制定高端标准,新增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6件。
市场监管局
加快镇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建设,提升企业集聚程度,激发镇域经济活力。
完善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机制,坚决打击恶意欠薪、逃废债务等行为
金融办
人 行
公安局
4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围绕“一城多园”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武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健全创新生态体系,提升园区创新能级。
主动接受常州科教城的辐射带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左右。
加快众创空间载体建设,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建设孵化器,促进孵化体系链条化,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引进行业专家,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0个,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名。
组织部
5
深度挖掘改革红利
按照区域均衡、板块联动、园镇共建的思路,启动组团融合发展模式,加强开发区和镇的协调联动,统筹推进一中心、三片区建设,引导区域板块特色发展。
规划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健全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差别化配置资源要素,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效益。
修订完善各类产业扶持政策,放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价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6
持续推进重大项目
全力招引一批总投资超100亿元、超50亿元项目,确保投资总量稳步增加。
聚焦区级以上重点项目,狠抓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新项目落地转化步伐,确保年内竣工投产140个,完成投资500亿元。
大力扶持高成长型中小项目,逐步加大技改和设备投入,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3%。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8%。
主动对接宏观产业走势和重要战略,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储备。
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为重点,加大土地盘活整理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探索工业用地周期管理。
国土局
7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紧盯知名外企、重点央企、大型民企和功能性机构,引导各类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合资、合作、股权置换等形式吸引项目落户,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重组。
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的功能优势,实施“优进优出”行动计划,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注重进口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拓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进口商品展示交易等业务。
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资源、智力要素,提高本土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
8
着力优化金融服务
加快企业股改和上市挂牌步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现企业上市2家以上,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以上;鼓励上市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创新项目投入方式,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推广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金融产品。
规划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区,加快集聚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金融机构。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性投融资管理体制,控制债务总量,创新举债方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防范和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国资办
规范金融、类金融企业经营行为,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维护区域金融安全。
9
加速常州经开区开发建设
充分整合产业资源,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带、轨道交通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型特种材料、智能电力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提升发展绿色家居、绿色电机、绿色能源三大绿色产业,突出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三大服务业,逐步构建“3+3+3”现代产业体系。
经开区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简、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
以产城深度融合为重点,优化配套功能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展现常州“东大门”的良好形象。
10
开启武进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征程
推进北汽新能源汽车、斯太尔发动机、瑞声射频模组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巩固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逐步壮大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新型交通产业规模。
高新区
稳步推进高新区省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编办
11
增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竞争实力
落实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常态化共建机制,深化中以双方在金融、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树立国际合作新样板。发挥重大活动的引领撬动作用,集聚优质项目,运作创新平台,提升石墨烯、医疗健康、互联网、影视文化等产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西太湖
牢固确立产城融合的思维,推动各专项规划的有效融合,科学布点功能设施。
12
做亮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特色品牌
加快集聚一批绿色制造、研发孵化、国际合作项目,迅速做大产业规模。
全面展示最新绿色产品成果,以先进绿建技术加快项目改造提升步伐,巩固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引领和示范地位。
坚持绿色产业和低碳生活相结合,倡导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方式,探索绿色化城市公共服务模式。
13
释放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能
紧扣“畅游武进”定位,充实特色元素,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打造长三角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数均增长10%以上。
薛建忠
旅游局
支持春秋淹城旅游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加快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步伐,稳步推进生态露营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春秋淹城
太湖湾
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加快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
依托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新媒体影视内景拍摄基地,大力开发旅游新型业态。
14
完善基础设施
启动实施长虹西路高架互通工程,完成湖滨路、滆湖西路等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市轨道交通建设。
启动建设潞横路、漕上路、大明路南延等重点道路;有序推进沿潞横路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实施京杭运河常州经开区段三级航道整治。
继续推进青洋路南延、武进大道东段、长虹西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加紧落实常宜高速、苏锡常南部通道、沿江城际铁路和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建设事项,启动建设通用机场。
交通局
增加东西向和微循环公交线路,实现与周边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
改造农桥15座、农路20公里。
着力完善中心城区、常州经开区防洪除涝体系,加快实施新沟河延伸拓浚、永安河拓浚整治工程,启动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建设。
崔娟
开展海绵城市示范创建,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
合理布局人防工程,新增人防工程面积7万平方米。
民防局
15
提升城市品位
突出规划龙头地位,推动多规融合和五线整合,完成武进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努力实现乡镇控制性详规全覆盖。
积极谋划湖塘老街改造工程。
科学布点生活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加强停车场经营管理,启动建设长沟河公园。
城管局
继续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和森林城市创建,高标准打造一批绿化景观;改造湖塘北街等老小区。
深入开展城乡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加强道路交通、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环节管理,规范收集建筑垃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改造丁堰集镇棚户区。
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法治化。
全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创成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区。
完善征迁安置政策,探索推进拆迁新模式。
征收办
16
改善镇村面貌
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稳妥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补齐设施短板,保障基本功能,形成小而优、精而特的城镇形态。
编 办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权益,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环保局
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投入保障和监督管理机制。
试点开展政经分离,畅通农村集体资产入市交易渠道,鼓励村级以入股形式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多途径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村级集体年收入和净资产均增长10%以上,力争所有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50万元。
17
建设美丽武进
深入开展工业废气、物料堆场、燃煤锅炉、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重点行业治理,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20个。
深化高耗能行业综合整治工程,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0家,确保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任务。
规范重点地区畜禽养殖。
抓好河湖环境治理,综合整治杨柳浜等9条黑臭河道,加快实施滨湖污水处理和夹山污泥焚烧工程,新增污水主管网40公里。
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稳步提升固废处置水平。
扎实推进污染土壤调查、治理与修复。
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保护好生态红线区域,加强水源地、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
加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严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增强法律约束力。
18
提高社会保障普惠度
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提高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标准与市本级接轨。
按序改造重点区域危旧房屋,缓解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推进医养融合试点和养老机构社会化运作,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卫生保健等多元化需求。
民政局
卫计局
高度关注残疾人、贫困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生活,发放慈善救助金3500万元,受益1.2万人次。
残 联
慈善总会
筹集光彩资金3000万元,实施共建项目150个。
统战部
19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启动火炬路小学、采菱小学等学校建设,实施校际一体化办学模式,探索建立教师“区管校用”机制。
陆雅芬
教育局
加快省常中戚墅堰分校、东方新城配套中小学校建设。
加强遗址、老街和古村落保护,传承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推进中心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文广新局
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净化社风民风。
宣传部
加快推进武进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扩建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条件;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启动扩建横山桥卫生院、横林医院。
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加快构建体质监测服务网络,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办好世界龙舟锦标赛。
体育局
20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启动“七五”普法宣传。
谢国正
司法局
巩固提升村、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成效,强化基层民主自治功能。
积极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全方位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壮大,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
发挥专业调解、基层调解和人民调解作用,依法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
深入推进立体化、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应急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科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应急办
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安监局
21
建设法治政府
发挥各级法律顾问团作用,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法制办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
政府办
政管办
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
稳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机制,加强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
22
提高行政效能
根据区划调整后的现实需要,科学规划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主动承接上级下放的审批项目,继续清理和规范审批事项,积极推动联合审图、多评合一等创新机制,逐步推进镇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广随机抽查监管,强化企业信用管理,提升行业自律能力。
加大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推进力度。
完成不动产登记交易机构和职责整合,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不动产登记中心
23
改进工作作风
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监察局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规范公务用车管理,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后勤服务中心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盘活存量资金,规范预算执行。
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抓廉政文化教育,强化重点资金、重大项目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日常监管和审计监督,严查违法违纪案件。
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