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经信工作总结
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经信局紧紧围绕“建设新武进、迈上新台阶”的总基调,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为着力点,全力克服经济形势下行的严峻压力,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步前进的发展势头。2015年工业经济累计完成产值4361亿元,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18亿,完成工业投入553亿元。
更大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抓好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在全区工业经济领域启动“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工作,进一步引导工业企业树立“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二是推进智能制造战略。加快推进武进智能制造强区建设,2015年,我区五洋纺机等16家企业通过了常州市智能工厂(车间)认定,其中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14家。三是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武进工业设计园斩获了江苏省第二届工业设计周最佳组织奖,有3项工业设计作品获奖。信息产业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四是促进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全区10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789亿元。标准厂房全年竣工面积为65万平方米。
更大力度促进工业有效投入
一是抓项目建设。156个区重点工业项目2015年度完成投资181.3亿元,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到预期目标,投资总量在县级区域继续保持领先。二是抓项目招引。按照“重大项目百日攻坚”行动要求,对全区工业项目进行跟踪摸排,全年累计招引内资工业重点项目148个。其中超3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5个。三是抓央企对接。通过对各镇、开发区和各部门的央企合作项目进行摸排之后,加强对接联系,在“央企武进行”活动期,先后有13家央企走进武进,与我区民营企业进行精准对接。
更大力度促进技术创新进步
一是高度重视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备案项目289个,较去年多了50个。组织和指导超300家企业(项目)申报国家、省、市各级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等各类专项政策扶持。二是重视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全年新增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到2015年底,全区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48家,市级技术中心67家。三是重视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引导企业申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全年有9个新产品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29个项目入选2015年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8个新产品(新技术)通过了省级鉴定。
更大力度促进绿色升级发展
一是推进化工行业常态化管理。经过三轮整治,我区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化工生产企业总数由1221家减少到473家,减少了61%,化工行业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二是做好重污染企业退出。根据上级要求,从2015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我区主城区重污染企业逐步退出。区经信局作为牵头部门,按照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实施,我区主城区4家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和环保改造当年度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定2015年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家,涉及纺织、印染、光伏、铸造、铁合金等5个行业,上述列入省以上计划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已全面完成。
更大力度促进服务企业发展
一是加强企业融资支持。继续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通过“资托贷”和“资管保”两种融资模式解决了部分区中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困难。二是完善企业服务平台。全区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超20家。常州新型装饰板材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常州太阳能光伏集群窗口平台纳入江苏省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四是强化风险排查。做好全区风险企业排查工作,关注风险企业的运行情况。五是加强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目前全区正常运行的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4家,入驻企业349家。
更大力度促进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提高素质强化服务。按照“三知四有”、“三严三实”等专题活动总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创新工作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全年共组织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依法行政、反腐倡廉等专题学习活动10场次。定期开展由局领导带队的挂钩联系活动。在2015年度区级机关绩效管理和综合考核中荣获优胜单位。二是搭建平台凝聚合力。针对近几年新进局机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情况,局党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通过“经信青年说”活动,构建青年干部交流成长平台。三是发挥优势通力合作。发挥经信局联系工业企业的优势,与团区委等单位通力合作,承办了“给力青春创业行”企业走访活动,组织创业青年走访了新誉集团等五家企业,并与企业家座谈交流,为创业青年走好创业路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