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环境保护> 内容
大暑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蓝藻再次进入生长活跃期。7月30日下午,区环保局环境质量监测站水质室工作人员来到西太湖揽月湾畔,进行水质加密监测及蓝藻巡查巡测。
当天近距离观察会发现到水里悬浮着大量的绿色颗粒物。区环保局环境质量监测站水质室工作人员对揽月湾中部、西部监测点进行采样显示部分水位藻密度高达6800万个/升,超出蓝藻暴发的临界点3000万个/升一倍有余,也比往年同期有大幅上升。据分析,一是由于夏季揽月湾地区盛行的风向为西南风,7月以来风向更加集中,从西南往东北吹的风带来了外湖水的污染,并将蓝藻汇集到了揽月湾北岸。二是由于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蓝藻迎来了生长、繁殖更有利的时期。种种因素影响,使得藻密度上升。
针对这样的情况,区环保局表示近期将进一步加紧两湖流域的监测工作,抓好控源截污,强化工业点源治理,抓好重点氮磷排放企业监管,并配合农业等其他部门做好蓝藻的打捞、清运工作,确保太湖安全度夏。
根据蓝藻暴发规律,我区每年从4月1日启动太湖、滆湖预警巡查和监测,至10月31号结束。每周组织对入太湖、滆湖河道和52个重点水质断面进行巡查巡测,对藻情和水质实行每天一次的加密巡测。目前全区共有机械打捞船11艘,蓝藻运输船25艘,运藻车4辆,湖泛巡查快艇2艘,藻泥运输车1辆,各型号吸藻泵8套,发电机组3台,蓝藻围隔4136米,千吨级藻水分离站1座,车载式藻水分离设备1套,租用人工打捞船30艘(其中20艘应急)。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区在凌波桥、百渎湿地、太滆港、武进港等4个打捞点,通过采用机械与人工打捞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出动人员4388次,船只1291次,车辆129次,打捞蓝藻64325吨,水草(垃圾)347吨,产藻泥1135吨。自2007年“拦藻”行动打响,经过多年治理,我区太湖、滆湖水域高锰酸盐、总氮、总磷、综合污染指数均有所下降,水质呈好转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