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区地税工作围绕“稳中求进,奋发有为”工作主题,着力推进征管改革和绩效管理两项重点,切实完善依法治税、风险管理、纳税服务三项机制,不断深化队伍、文化、作风、内部管理四项建设,全面打造执法服务升级版,各项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打好组织收入“攻坚战”,服务发展注入新动力
面对严峻的组织收入形势,我局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统筹协作,负重奋进,圆满完成了市局和区政府下达的税收目标任务。全年组织各项收入155.79亿元,增长8.03%,全市各项收入为561.79亿元,我局在全市占比27.73%。其中:税收收入101.5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增长6.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46亿元,同比增长9.57%;非税收入54.26亿元,增长11.98%;社保费入库45.22亿元,增长17.13%,征缴率达99.49%。一是建立高效协作平台,协力攻克收入难题。健全组织收入三项机制,细化各部门、各分局收入管理职责,实施“双轨制”同步考核,全局统筹摸排,跟踪引导,组织重点税源、重点事项团队化应对,营造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层层传导的组织收入工作氛围,收入目标任务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初步形成。二是规范重点税种征管,提升税种管理质量。组织2030个建筑业项目开展清算,入库税款7700万元,清算项目与清算税款均在全市名列前茅;完成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项目16个,减少退税2000余万元,补缴税款3100余万元;巩固自然人税收管理基础,入库个人所得税7.26亿元,同比增长16.25%;对自然人股权转让价格进行调整,调整比例16.46%,入库税款7162万元,调整绩效位列全市第一;依托“以地控税”平台,大力推进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税源明细登记申报管理,全年入库房、土两税11.97亿元,同比增长10.53%;关联企业特别纳税调整监控案源有了质的突破,八分局、十一分局上报的2户监控案源通过省局审核并报总局备案,占全市案源的三分之二;四分局对1户涉及关联企业资金占用成本分摊的案例进行了调整,调整补缴税款1000余万元。三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大众创业创新。全年累计办理各类减免税6.2亿元。其中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税收减免2亿元,增长11.1%;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免企业所得税0.27亿元,增长14.1%;实现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3.8亿元,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事项1144户次,一次性成本扣除事项1116户。深入开展税收经济调研分析,服务领导决策,13篇调研信息及综合稿件被中办、国办和新华社内参及动态清样刊载,3篇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
(二)打出税收管理“组合拳”,依法治税实现新提升
规范执法和高效执法两手抓,在安全履职的前提下突破征管瓶颈,税收强制、欠税管理、社保费管理稳步推进。一是规范执法,清欠工作进展有序。聘请知名律师作为我局法律顾问,协同处理涉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三分局多次召开欠税强制执行研讨会,分类分批组织121户纳税人集中约谈;充分发挥以票控税的职能优势,对不履行清欠计划的3户纳税人实施发票限供,清收欠税652万元;对40户欠税大户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对68户非正常户及无法正常送达文书的欠税户,在《常州日报》登报公告;对破产企业的欠税债权加强跟踪管理,全年共清理欠税384户,清缴欠税2899.3万元,清欠率30.8%。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案件已被武进法院立案受理并准予强制执行,实现零的突破。二是严格稽查,打击力度显著增强。加强电子查账软件培训,提升稽查人员实战能力,软件使用率达37.5%,并在全市国、地税电子查账软件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对案件检查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提高准期结案率。加大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查结100万元以上大要案8件,其中500万元以上2件,大要案查结案件数同比增长300%,入库税款等3577.86万元。2件案卷获“常州市2015年度五佳税务稽查类行政处罚案卷”,稽查局获得“2015年度税务稽查行政处罚案卷优秀单位”第一名。三是内外双查,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梳理确定35个税源清单重点事项,实现执法督察对税收业务的“全覆盖”。建成执法督察疑点信息库,持续完善执法督察工作指南,提升指标的准确性、完整性、适用性。规范追究尺度,事前区别对待,事中加强指导,事后强化考核,逐步化解基层矛盾,促进干部尽责履职。全年共下发风险疑点信息2.1万条,发现违规问题1485户次,补缴税款1756万元。在近两年市局组织的执法督察成效评比中均名列第一,选送优秀人才参加上级执法督察6人次,栾晓奇同志连续两年参加总局组织的执法督察并受到总局和省局的通报表扬。
(三)下好税源控管“先手棋”,风险应对取得新跨越
率先构建“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全面完整、方便快捷”的数据分析系统,强化对风险管理各环节监控和绩效评价。一是数据运用更加高效。整合规范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搭建一体化数据处理平台,提升各项业务的数据处理效率;深化第三方数据增值利用,全年运用各类第三方数据5.8万条,查补税款4575.71万元。二是模型建设颇具成效。新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模型和个人所得税利息股息红利模型,查补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1114.28万元,个人所得税及滞纳金1420.34万元,模型风险验证任务应对有效率均达90%以上。在常州市2015年度税收风险识别模型竞赛中,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三是风险应对有质有量。创新方式,做好重点税源户税收分析、中等风险任务推送和参与应对的有效衔接,建立团队化运作案头分析,加强对全区76户重点税源企业的风险监控。全年入库中等风险应对税款6.46亿元,其中推送自发任务777户,占到全部中等风险任务的48.81%,入库税款及滞纳金2.26亿元,应对有效率达78.31%。在市局3次风险应对案例评比中,一等奖均由我局获得,其中八分局获两次、十一分局获一次。
(四)做好优化服务“加减法”,征纳和谐谱写新篇章
一是简政放权,促进权力“大瘦身”。全面清理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编制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将涉税事项审批权限下放至办税服务厅,形成以实体和网上办税服务厅为载体,以窗口服务为重点,涵盖税收各环节的纳税服务新模式。抓好纳服局办结事项后续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流转、后续监管机制。二是提速增效,打造服务“升级版”。坚持流程更优、环节更简、耗时更短,结合《全国纳税服务规范》(2.0版),做好对现行表证单书的“废、改、并”工作;加快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新办企业登记1579户,变更登记2042户;全面落实国地税合作,我局联合办税工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报道。三是引导遵从,建立信用“分水岭”。对全区范围内3.59万户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2014年度信用等级评定,公示信用名单,创新举措服务A级信用企业,强化信用评定结果运用,引导纳税人树立诚信纳税意识。
(五)点亮地税文化“航向灯”,文化建设塑造新形象
以“两个责任”筑牢安全履职高地,大力推进“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建设。一是持续发力提升绩效。加强与基层沟通,修订完善现行制度,合理设定绩效指标,突出个性化指标,体现武进特色。健全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定期分析评估,不断完善优化,形成“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在市局“四比一看”竞赛中两次获稽查类第一、一次获纳服类第一、一次获评估类第一。二是筑牢安全履职高地。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廉洁”专题教育活动,组织税务干部参观武进清廉馆、观摩法院庭审,接受廉政教育。4幅作品在常州市“龙城清韵”廉政摄影大赛中获奖,廉政微电影《博弈》被市纪委评为“优秀廉政文化作品”,《深化税收“一案双查”强化监督问责机制》被区纪委评为优秀项目。全年开展明查暗访4批次,诫勉谈话4人次,行政问责9人次。全年共完成“一案双查”案件7件,补缴税款107万余元,被常州市局评为“一案双查”工作优秀单位,被区纪委评为全区纪检监察宣传报道工作先进集体。严肃财经纪律,厉行节约,“三公”经费和控制性支出明显下降。三是队伍建设迸发活力。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干部交流换岗96人,交流比例达31.27%;做好全局294人能级评定工作;组织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经审核199人符合职级晋升条件;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分级分类组织开展递进式、专题化培训,全局274人参加市局组织的岗位胜任考试,全市25名获奖人员中,我局有9人,占比36%。四是文化浸润道德养成。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积极构建“和税同舟”武进地税文化品牌,开展武进地税文化展示厅建设,深化道德讲堂和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文体俱乐部活动,陶冶干部道德情操。加强文明创建,共获得区级以上先进集体42个,先进个人13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