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抢抓机遇难度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加快镇村统筹发展,不断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着力提升人民幸福程度,社会经济呈现出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坚定步伐。
一、经济实力实现持续增长。我们始终以经济健康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镇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3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0元。一是工业经济稳健运行。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其中78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45亿元,占全镇总产值的78.4%;产品销售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140亿元,占全镇总销售收入的77.8%,规模支撑和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二是传统农业稳中求新。坚持围绕“以示范带动为抓手,以特色产品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年初以来,以万顷良田优质稻米园区为重点,改良土壤6000亩,达到了高标准农田标准,为增产增效奠定了基础。全年新建排灌站4座、U型渠21692米,浇筑水泥路17354平方米。全镇以葡萄为代表的经济林果面积达1.3万亩。利用常州市高效农业项目与太湖五期建设项目,搭建大棚60亩,实施有机农业项目生态拦截工程建设,江苏省林果标准园区和常州市林果葡萄产业园创建等各项建设向纵深推进。科丰葡萄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500立方米预冷库项目,抓好了批发市场建设工作。今年,全镇向京津唐地区共销售葡萄2500多吨,销售收入达2500万元。扎实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完成5133亩葡萄、151亩桃子、181亩大棚的参保,收缴保费98.7万元。完成了何墅、蒲岸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秦巷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蒲岸村、坂上村创成省级民主法治村。武阳村、建东村、坂上村成功创建“四有一责”示范村,其余各村均完成达标创建。三是第三产业有效提升。新农贸市场与百兴商业街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镇商业核心区初步形成。农行、建行等六大银行均进驻我镇,构成了良性的生态金融体系。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规模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重点服务业销售5000万元,同比增长5%。
二、发展动力实现不断提升。我们始终以开拓创新为第一驱动,引导企业以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有效投入持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工业投入22亿元, 同比增长16.9%。积极实施招商引资,全年完成工商注册外资2527.93万美元,同比增长503.3%,完成全年计划的101.1%;完成实际到账外资300万美元, 同比增长245%。完成自营进出口5.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完成服务业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57.34%。常发集团在赞比亚总投资1.3亿美元的铜矿项目进展顺利,已取得采矿权。完成25个地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涉及面积378.7亩,保证了重点项目用地。利用空余厂房,引进外来企业6家,盘活厂房近5万平方米,利用闲置土地80多亩。秦巷工业园等园区规划设计都相继启动。二是平台建设加快完善。我镇加快推进各类载体平台建设。百兴、常发、英特曼电器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开展顺利。顺达精密钢管申报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企业由区级工程技术中心升级到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常发院士研究站、红光无线电的研究生实习基地运转良好。常发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今年共获得专利申请670件,专利授权350件。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贝斯特电器等5家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友奥电器、丰润特种纤维分别申报常州市知识产权创新企业、常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项目。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签订合作意向协议21个,常州大学与捷迅电子、科源电子产学研项目已进入实际实施阶段。百兴集团、龙城精锻积极开展了德国专家引进项目。
三、镇村一体实现协调推进。我们始终以镇村统筹为第一要求,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镇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日益凸现。一是城镇发展日趋完善。加快推进集镇区域改造提升工程,礼嘉镇新“十个一”工程项目加快实施,全年竣工项目共23个,累计面积达41000平方米,在建项目18个。“万顷良田”工程安置小区真博苑居民文体活动中心即将完工,便民服务中心、警务室已投入使用。积极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章建筑58处,累计面积6030平方米。全年共办理“一书两证”规划条件17宗,用地规划许可证16份。河塘复垦9宗,面积52.58亩,废弃工矿整治6宗,面积100.27亩。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问卷调查。二是镇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以小城镇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同心共建光彩行动”,光彩基金实际到帐近200万元,其中秦巷村工业园区道路投入光彩基金55万元。全镇水利工程投入3840万元,新建排涝闸站4座,圩堤石驳岸4055米,蒲岸圩等6个达标圩堤加固工程10.5公里,疏浚镇村河道9条10.5公里,疏浚整治村庄河塘99个面积358.6亩,新翻建电灌站12座,投入195万元,完成了18公里防渗渠道建设。基本完成建东村、陆庄村、新辰村等区域内3100户自来水改水工程。完成了7座农危桥的改建。投入400万完成2.2公里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新增文明样板路12.3公里,我镇文明样板路总里程已达77.3公里,为全区第一。加强了30万平方米苗木养护工作。7个“一事一议”建设工程项目,全面通过市区两级验收,争取建设资金122万元。完成了全镇路灯的节能改造。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镇以“花博”盛会隆重召开为契机,把长效综合管理提升工作摆上改善镇村环境的重要位置。由镇主要领导组成长效管理督查组,分片进行督查、指导,加强考核力度,定期召开现场点评会,对各村的管理工作进行评分、排名和通报,在曝光“脏、乱、差”的基础上,采用“末三位表态发言”的方式,掀起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你追我赶的竞争热潮。今年,对辖区内25个重点污染源实行经常性的现场监督检查,确保相关企业的治理设施运转率达95%,处理达标率达92%以上。顺利完成了区重点督查工程政平工业园区的污水接管工作。今年共完成生活污水主管网接管6.2公里,对水质较差的城河浜、毛家浜进行企业截污、河道清淤、生态拦截,全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路村通过了省级生态村验收,毛家村通过了区生态文明示范村验收。
四、社会事业实现加快完善。我们始终以群众幸福为第一责任,坚持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为目标,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健全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是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镇村居民全覆盖,投入新农保、医保、低保、失地农民保障等社会保障支出2900万元。285名残疾人享受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生活救助,发放重残救助金达104万元。发放大病救助金140万元。为22名退伍军人发放安置费84.91万元。全年督促劳资双方共签订和鉴证劳动合同1.5万余份,新增就业岗位1866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1个,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9人。我镇职业介绍提供创业服务36人次,求职登记891人次,推荐成功768人次,服务用人单位39家。二是文化教育不断繁荣。为不断丰富镇村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镇开展了“社区天天乐”、“迎花博门球邀请赛”等各类文体活动,参与人数达上万人。总投资600万元的镇文体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投入1000万元的坂上初中体育馆建设工程即将完工,2014年年初将投入使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政平小学“春晖奖学基金”、坂上中学“辅华奖学基金”、新市民小学“春蕾奖学基金”的激励作用,有力推动了学校软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今年为全镇215对孕前育龄夫妻提供免费筛选检查,名列全区第二;为1000余名育龄妇女(包括外来流动人员)做好B超等免费妇检工作。三是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法治礼嘉、平安礼嘉”得到加快建设。今年镇调解中心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3起,调解欠薪、劳资纠纷等650起,妥善解决信访事件45起,在花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未发生公共事件、集访事件。接处警7841起,立刑事案件904起,同比下降4.84%;受理治安案件1083起,其中八类案件立案23起,破案20起;登记暂住人口24095起。全年接待群众法律咨询50例,受理非诉讼案件7起,诉讼案件2起。外来人口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不断加强,信访大调解格局得到完善,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安装高清技防探头50套,投资建成武阳法治文化广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政府职能实现有力转变。我们以服务群众为第一宗旨,坚持求真务实,重视自身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着力打造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升。以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为己任,积极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将“进村入企、进村入户”作为常态化工作。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在项目报批、土地征用、拆迁补偿、资金、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力以赴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服务。注重队伍建设,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整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大力气解决“四风”问题,提高服务效能。强化行政效能和绩效考核,切实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十大重点工作进展顺利。结合区“政风热线”栏目的开通,建立和完善了相关事项的办理和流转程序,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二是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顺利完成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交易服务管理,加大对敏感环节、关键岗位、重点人群的审计、监察力度,确保全过程可控。加快推进“三合一”平台延伸工作,严格按照各类规章制度,在网络上公开各类行政审批项目、便民服务项目的受理部门、办理流程及监察部门,为促进行政效率提高提供了手段。三是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始终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开展述职述廉述法活动,镇村机关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开展“人民满意好站所(科室)”创建活动,人社科、经发科等5个单位推荐为区级“人民满意好站所(科室)”;积极开展村级“勤政廉政示范点”创建活动,秦巷村、坂上村、武阳村顺利通过区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