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商务厅:
2014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区轻纺织品出口基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外向型经济,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人才,大力引导基地企业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基地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2014年出口基地总体发展概况
(一)产业发展情况
产业发展稳中有进,集聚效应明显增强。2014年,基地内纺织企业实现总产值252亿元,销售超亿元企业20多家,税收达到56900万元,利润达到59000万元。目前,区域内拥有纺织生产经营企业2500家、个体工商户2000多家,纺织从业人员15万人。
此外,我区还加强政策支持,重点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基地内骨干企业主要有10家。2014年,基地内骨干企业产值达30.97亿元,同比增长了12.22%,占基地总产值的12.29%。
武进区纺织产业历史悠久,发展基础坚实,产业集聚度高,主要生产经营企业集中在该区湖塘镇。早在2002年,湖塘镇就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织造名镇”,2007年获“中国纺织面料之都”的称号,2011年被常州市商务局认定为“常州市棉纺织品出口基地”,将武进区作为本地轻纺织品出口基地,有其坚实的产业基础,目前,基地内纺织产业已初步形成覆盖江苏、辐射全国且在国内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纺织工业生产、交易基地和集散地。通过市场的集聚效应,带动了常武地区“三产”的发展,促进“二产”的升级,最终形成“三产”和“二产”的良性互动。
(二)出口发展情况
为推动基地企业出口,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情况,出台各类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基地内纺织产品出口国外,出口销量逐步增长,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
2014年区域内纺织企业出口额达57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8625%,出口交货值达98657万美元,同比增长6.143%。
基地内骨干企业出口额达21076万美元,同比增长7.1%,占基地企业出口额的36.65%,骨干企业出口交货值达27704.2万美元,同比增长0.83%,占基地企业的28.08%。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出口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执行情况
为加强出口基地管理,武进区及湖塘镇政府根据基地发展规划,成立了纺织基地精细化管理小组,制定基地内企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运营管理方案。管理小组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的衔接协调,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对管理措施进行落实和监督,负责对区域内各级各类产业园区进行统筹管理。
我区还积极开展“为企业服务月”活动,掀起项目攻坚新高潮,保护、引导和发挥好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新气象。
(二)品牌建设情况
自基地申请以来,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重点关注企业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建设,2014年地方政府投入140万元,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共计4600万元,拥有1个研发中心和1家工程技术中心。
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截至到2014年末,区域内企业专利授权20多件,共注册商标380多件,拥有常州市品牌16件,江苏省商标6件,江苏省名牌6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1件,国家免检产品3家,区内62%以上企业通过ISO9001、ISO14001、ISO10000质量认证和环境认证,多家企业获得BSCI社会责任认证、WRAP环球服装生产社会责任认证以及OEKOTEX100环保认证。
(三)市场开拓情况
组织企业参加法国、意大利等国际知名纺织品展览会,让更多的国外友人加深对本地纺织产品的了解,拓宽企业销售渠道,支持本土纺织产品走向国际舞台。
对自主参加国际纺织品展览会的企业实行2000元/次奖励,对参加2015年省厅国际纺织品展览会计划的企业补贴展会可补费用差额,鼓励企业走出去。
(四)公共服务情况
各相关部门联合搭建基地内纺织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截止到目前为止,主要创建了色织面料服装设计服务平台、纺织公告技术等一系列平台,下设纺织商会及色织同业行会。
中国湖塘纺织城是常州市“十一五”规划的现代化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市场定位为立足常武地区,依托苏锡常及长三角,辐射全国,影响国际。
“江苏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是湖塘镇政府联合湖塘纺织城、武进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投资建设的,在中国纺织协会、国家版权局、江苏质监局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支持下,陆续建立了“七中心一基地”,机纺织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知识和版权管理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和中国纺织流行趋势推广基地,拥有服务场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各类专业仪器设备200余套。至今,为企业提供服务包括:色织产品研发、色织面料出样设计、色织面料服装设计制样、纺织产品检测、电子商务信息发布、新产品展示等等。
色织面料设计平台自成立以来,已为300余家企业提供面料设计250余次,面料分析500余次,面料出样30000余个,纺织产品检测中心为常武地区2000多家纺织企业提供10000余次产品检测服务,有力的保证了区域内纺织产品的质量。“湖塘色织网”自2011年上线以来,已发布各类纺织行业信息10000余条,发展纺织企业会员214家,商贸会员526家,个人会员1385人。产品展示中心已累计接待各类参观、考察、商务洽谈人员3000余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江苏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今年先后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湖塘色织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被江苏省经信委授予“江苏省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等称号。
为进一步凝聚纺织企业的力量,促进湖塘纺织行业发展,在湖塘镇政府的牵头下,成立了湖塘商会色织同业协会。色织同业协会自2008年建成以来,在为纺织企业服务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所有会员包括色织企业、牛仔企业等等,首批会员共105家,多次举行座谈会、组织本地企业与周边企业进行对接,积极组织企业赴国内、国外参加各类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五)载体建设情况
湖塘纺织工业园位于武进区东部,全区占地面积4000多亩,是武进区“一区多园”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为一个以纺织、印染工业为主,具有地方经济特点、高效率、规模化、生态化的现代工业园区。
整个园区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所有进区企业都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保证企业尾水达标排放。同时,园区对道路市政、环境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实行网格化管理,保证园区环境整洁,为创建生态园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园区以纺织、印染产业为核心,目标是要达到科学进行各项用地布局,合理组织内外交通,全面考虑各项配套设施(道路、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电力、通讯、燃气、热气),充分利用景观要素,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开发有序、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高效益的现代化生态园区。
(六)政策落实和支持情况
我区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了《武进区纺织品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同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主要对轻纺织品企业的技术创新、品牌战略、做大做强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近年来,省、市、区各级政府加大对出口基地的扶持力度,2010年结合商务部政策,江苏省设立了商务平台发展资金,加大对出口基地的各类平台建设投入。常州市、武进区政府也相继出台外贸稳增长、调结构配套办法,主要用于基地内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出口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信用保险等。
(七)环境建设情况
基地内建成3万吨污水处理厂,对区域内所有纺织企业所排污水进行全面处理,加强监管、检测,杜绝乱排乱放现象。
对所有员工均按《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交纳各类社会保险。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累计捐助各类资金6000多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近年来我区纺织工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但从整体上看,行业自主创新及研发能力仍然相对薄弱。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研发相对缓慢,应用电子、信息、自动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间的技术装备水平差异较大,绝大多数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不论装备技术还是人力资源,都无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导致纺织产品的质量与档次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中低端产品出现过度竞争、同质竞争。
服装出口大多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缺少自己的独立品牌,纺织面料质量较低,品种过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
四、2015年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安排
1、制定《2015-2019年常州市武进区纺织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网络、图书及实地调研等渠道,搜集纺织产业发展信息,分析国内外纺织业发展背景,借鉴其他地区纺织行业发展经验,为本地纺织业制定了长、短期发展规划,并提出相应政府扶持措施。
2、举办纺织产业调研会
以武进区纺织企业聚集地湖塘镇牵头,在2015年年初举办纺织产业调研会,邀请本地区发展前景好、效益高、潜力大的企业参加,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产品出口情况,探讨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分享成功经验、提出发展问题、解决企业困难。
3、加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
选择一批产业基础扎实、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聘请国内外专业机构对企业员工进行指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研发企业自主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鼓励企业“走出去”
积极联系国内外纺织行业协会,组织本地企业参加国际纺织品展会,为本地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对自主参加国际纺织品展览会的企业实行2000元/次奖励,对参加2015年省厅国际纺织品展览会计划的企业补贴展会可补费用差额,鼓励企业走向国际舞台。
常州市武进区商务局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