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局坚持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加快实施各类项目,持续发展高效农业,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效。2015年预计农业总产值66.15万元,同比增长5.91%;农业增加值41.61万元,同比增长6.2%。
一、六大产业稳定发展。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3.12万亩,因遭受冰雹暴雨灾害天气,小麦单产325公斤,比上年减产14公斤,总产4.26万吨。水稻种植面积10.3万亩,良种覆盖率100%,机插率保持在85%以上,预计单产650公斤以上,比上年增5公斤;全区果品面积5.6万亩, 预计产量达6万吨,产值4.3亿元;蔬菜播种面积约8.3万亩(含复种),预计产量24.87万吨;花木面积16万亩,预计实现花木销售额(含园林绿化工程)200亿元;生猪饲养量37.45万头,家禽饲养量2091.53万羽,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达87%,畜禽产业预计产值8.9亿元;水产养殖面积9.5万亩,预计全年总产量5万吨,渔业产值约10亿元。
二、高效农业提质增量。我区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431.88亩,其中新增蔬菜设施面积920.4亩、果品设施面积359.3亩,累计设施农业面积9.25万亩;现有省级园区一家、市级园区8家;组织洛阳特色果品科技生态示范园、雪堰城西回民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武南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常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共1.3万亩,其中国家项目1万亩(雪堰圣烈、周桥、共建,礼嘉政平、毛家),市级项目共3000亩,累计达30.49万亩。
三、创森工作全面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151亩,其中成片造林5428亩,林木覆盖率达23.01%。创森五大工程11个项目,已完成5项: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城镇森林建设、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幼龄林抚育工程。2个项目建设进度达80%以上:农田林网建设和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其余4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环湖健康绿道建设、绿色通道建设、湿地公园建设、森林公园建设。
四、信息应用全面提升。一是开展百人电商知识技能培训。我区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举办了一期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就网店开设、营销推广、客服技巧、订单处理等实用操作技能进行了培训。二是组织申报市级电商项目。围绕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及平台,成功组织喜之源等5家企业申报常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专项资金项目。三是鼓励企业建好农业特色网站。据统计2015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3000余万元,通过上网发布供求信息实现的交易金额超1亿元。夏溪花木市场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国家花卉信息平台建设示范单位”;雪堰镇太滆村分别被省商务厅、省市农委评为“第二批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常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
五、农机化发展亮点纷呈。预计全年争取各级农机化财政补贴资金达100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补资金700万元、区级补贴资金300万元)。预计全年新增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机械450台(套),报废更新老旧农机具150台;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已达72%以上,其中水产、畜禽养殖基本实现机械化;帮助5家农机合作社向银行递交贷款申请,协调4家合作社办理农机库建造手续,提升了合作社服务能力;持续拓展农机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建设新机具展示中心,成为集审批服务、技术培训、展示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中心。
六、产业开发持续推进。2015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财政资金1.23亿元,其中国家、省、市、区扶持资金分别为:2262万元、8209.43万元、1368.44万元、414.12万元。一是龙头企业逐步做强。成功申报希望粮食、蒋记食品两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4家,预计实现销售额近280亿元。二是养殖行业活力迸发。天水渔业开展跨境合作,利用美国亚洲鲤鱼资源共同生产淡水鱼松;建成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天水渔业、半陶山庄);组织申报“中国银鱼之乡”1个、全国垂钓示范基地1家(长江水产);建设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前黄立峰鸭场、礼嘉绿园猪场),累计建设了21家。三是重大活动精彩纷呈。组织企业参加福州农交会、上海农展会等展销活动6次,销售额120万元,现场签约中信逸农示范区投资等3个合作项目,累计合作资金近3亿元;第七届阳湖果品节为果农增收近52万元;在首届中国家庭花卉园艺展中,11个花卉生产贸易大国的花卉亮相展会,第十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暨中国(夏溪)花木节顺利举办,吸引了2000多家花木企业、5万人次客流量,花事盛会的召开提升了武进花木的知名度。四是农游活动成功举办。组织开展“踏青赏花农家乐”、“西湖山庄第二届钓龙虾大赛”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引导了农家乐经济的健康发展。
七、生态农业攻坚克难。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关闭东安、嘉泽两个生猪屠宰场,完成23家生猪养殖场整治,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预计为95.71%;持续对机械还田、打捆收运、综合利用及农机购置四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在雪堰、横林、横山桥等秸秆产生量大的镇建设13处秸秆堆场,可搜集秸秆1.5万吨,全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预计为96.13%;打捞蓝藻14.2万余吨,产藻泥3224吨,确保了安全度夏;投入资金3243.6万元,拆除滆湖网围养殖面积1428亩,改善了备用水源地水质,营造了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
八、农业防控深入开展。一是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实现了森林火灾受灾面积控制在0.3‰以内和无人员伤亡的工作目标。二是动物疫病免疫密度100%,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累计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3万余头,通过移动式电子出证系统,提高了产地检疫效率。三是着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顺利完成稻麦病虫防治“农药减量、危害减轻”的目标,保障了粮食作物生产安全;四是完成农产品各级抽检1642批次,检测合格率达96%以上,开展各类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10余次,抽检农业投入品样品达131批次,确保了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常洛果品等7家单位成功申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单位;五是检验上道路拖拉机2176台次,检验率89.9%,交强险投保率100%,农机政策性保险投保率100%,田间、场头作业无责任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年检验签发渔业船舶1297艘,签证率达100%,为渔船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九、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建设“三知”机关、打造“四有”队伍活动;开展农业科技对接活动,初步达成合作意向50多项;全年完成农民培训3396人,持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的“二传手”;3个水稻新品种分别通过省级审定;为更好地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我局聘请了法律顾问,将有助于我们依法行政;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专项治理、农业资金项目专项治理等八大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服务惠三农”栏目,向武进电视台报送新闻近100条,武进日报“农业专版”出版农业新闻11期,武进农业信息网录用发布信息1000条,择优同步报送市、区信息网站800条;继续落实好场圃经济责任制考核工作,加强经济责任目标审计考核,确保场圃稳定和谐发展;对乡镇兽医站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及财务审批制度,切实加强了行业管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共办件744件,切实做到了无失误、无投诉,群众100%满意;建成农业服务中心,其中动物疫控中心通过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提升,提高了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 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将实现森林防火“千里眼、顺风耳”,提升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
对照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结合《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2014年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综合得分自评为77.69分,属于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平稳。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六大类24项指标中,已完成的指标有9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具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乡镇比重、“12316”等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比重、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耕地保有率、单位能耗创造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50%以上的有12项:大专学历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占比、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占比、农户计算机拥有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单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信贷资金投入、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农业保险深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0%以下的有3项: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粮食总产年均增幅、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