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武进”的要求,坚持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加快实施各类项目,持续发展高效农业,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六大产业稳定发展。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3.03万亩,比去年减0.96万亩,因田间管理措施得当,本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但4月28日冰雹灾害使夏熟生产损失惨重,全区受灾面积5万余亩,其中南夏墅和前黄损失最为严重;全区水稻种植10万亩左右,种植品种以武运粳23号和武运粳24号为主,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全区良种覆盖率100%。种植方式以机插秧为主,机插秧面积保持在85%以上;上半年,全区新发展经济林果面积700多亩,果品面积达7.3万亩;花木面积19.1万亩,上半年实现花木销售额(含园林绿化工程)87亿元,夏溪花木市场交易额52亿元;蔬菜预计播种面积6万亩;生猪饲养量33.87万头,家禽饲养量1550.51万羽;因区划调整,水产养殖面积缩减为9.5万亩,预计上半年总产量约2.195万吨,渔业产值4.02亿元。
二、创森工作全面推进。2015年,根据创森工作相关任务要求和现场督查指示精神,重点围绕五大工程,加快推进步伐。目前我区创森五大工程11个项目,已完成4个: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城镇森林建设、绿美乡村建设、生态公益林管护等4项;农田林网建设、森林景观提升、中幼龄林抚育等3项建设进度达80%以上;环湖健康绿道建设、绿色通道建设、森林公园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等4项正在稳步推进,其中西太湖省级(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已启动。
三、高效农业提质增量。我区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钢架大棚累计1.94万亩,智能温室累计691亩,亩效益5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26.56万亩,其中花木16.81万亩,蔬菜西甜瓜2.73万亩,果品5.76万亩。2015年区划调整后,第一季度新增设施面积1061亩,新区域累计设施面积达到9.29万亩,占播种面积比例达到19.68%。
四、农机化发展亮点纷呈。今年,我区全面采用基质硬盘播种流水线育秧,大力推广机插秧硬地育秧、果树套作喷滴灌育秧新技术,落实硬地喷灌育秧面积16个示范点共203亩,果树套作喷滴灌育秧面积3个试验点共50余亩,机插水稻育秧推广应用基质达80%以上;围绕全区高效设施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对适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的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进行广泛选型,设计编制“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装备选型画册”,目前已完成初稿;出台了《2015年武进区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发展扶持办法》,明确了区级财政资金配套比例,通过区级财政扶持,使更多新型、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全区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
五、产业开发持续开展。我区充分利用上级项目扶持政策,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调动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园区的积极性。2015年,我区共申报农业产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21个(已经批复3个),其中申报财政资金3950.48万元(已经批复1950万元);预计1-6月我区2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14%,销售收入(交易额)超亿元的有7家,超10亿元的有4家,超百亿元的有1家;年初,24家企业参加在常州市农展馆举办的“常州第三届乡村年货大街”农产品展销活动,销售额超百万元;开展了“踏青赏花农家乐”活动,在《武进日报》每半月整版刊登《武进农游宣传推介》,通过多种手段推介了武进休闲观光农业,带动了全区农业产业提升。
六、信息应用全面提升。我区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建设,推广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组织6家企业(江苏凌家塘市场、夏溪花木市场等)申报常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专项资金项目,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及平台;通过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电商座谈会等,搭建产销桥梁,鼓励企业建好农业特色网站,完善网上定单农业和电子商城的服务支持;雪堰镇太滆村水产品网上销售去年达1300万元,同比增20%,今年4月被省商务厅评为“第二批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
七、农业科技实现突破。我局以科技创新为孵化器,不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充分体现武进农业的科技水平。一是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至5月底全区开展农民培训2345人(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130人);二是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市级以上农业园区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签订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及课题30个,累计引进新品种173个,推广新品种85个,面积4.42万;推广新技术44个,推广2.99万亩,为农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引进和推广了北美枫香、火龙果、早熟油桃、多肉植物、盆栽月季、油用牡丹等多个林果、花木新品良种,应用和推广病虫害测报技术、蝴蝶兰组培技术、花期调控技术、防火监控技术4项;三是水稻育种成果丰硕。上半年,我区新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武运粳31号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508;新品系武运1152进入淮南迟播组生产试验,武运3263等13个新品系进入省区域试验,其中武运3264等5个新品系进入第二年区域试验;武运粳21号、27号、24号等品种自北向南在全省范围大面积推广应用,多个品种供不应求,在4月底前即销售一空,继续保持对江苏稻区的全覆盖,我区水稻育种成果进入了井喷期。
八、生态农业攻坚克难。继续探索建立全区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继续对前黄、礼嘉两镇秸秆的机械还田、打捆收运、综合利用及农机购置四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对秸秆难收的问题逐步突破;同时,结合省、市级项目,在雪堰等秸秆产生量大的镇建设秸秆堆场,建立收储网点,目前已与国土部门完成秸秆堆场的前期审核。探索建立网络式监管体系,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委托常州大学设计开发农村生活污水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并与移动公司达成提供数据传输网卡的协议。目前,已完成了100余套污水处理设施的网络模块的安装调试,计划在7月底安装调试完成。探索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打捞蓝藻,4月25日至6月15日累计出动船次771次,打捞蓝藻35427吨,产藻泥737吨,为安全度夏奠定了良好基础。
九、农业防控深入开展。一是狠抓各项预防及扑救措施的落实,不断推进区镇村三级处置森林火灾应急反应能力,及时更新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修订完善防火扑救预案,开展“创建森林城市,共建大美武进”文明祭扫宣传活动,向祭扫群众免费发放祭祀菊花5000支、森林防火宣传手册3000册,全面提升了全区护林防火综合水平;二是春防期间全区口蹄疫累计免疫生猪22.53万头次、禽流感累计免疫鸡230.2万羽次、鸭27.26万羽次、鹅7.11万羽次,其它禽12.21万羽次,检测畜禽血清样品1396份,各类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了省、市规定标准;三是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损失,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四是开展农产品速测2508批次,完成例行抽检307批次,监督抽检6批次,检测合格率达96%以上,常州市常洛果品等7家单位成功申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单位项目,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常州市国家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武进团头鲂养殖标准化示范区1万亩)项目正在积极稳步实施推进;五是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整治、兽药和饲料专项整治各1次,巡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00多个次,完成农资产品抽样41个批次,确保了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六是新办上道路拖拉机、新办驾驶证46证,检验上道路拖拉机1314台,年检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06台,中拖275台,年检率达85%,发放2015年跨区作业证77张,田间、场头作业无责任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十、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上半年,为更好地服务农业、服务农民,聘请了法律顾问,将有助于我们依法行政;制定农业局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细则,科学设定目标体系,层层分解、细化量化、责任到人;积极组队参加各类文体比赛,提高了全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了奉献农业的意识;通过“服务惠三农”栏目,向武进电视台报送新闻近100条,武进日报“农业专版”出版农业新闻6期,武进农业信息网录用发布信息600条,择优同步报送市、区信息网站450条;上半年对滆湖备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涉及两个镇的48户网围养殖户和9户捕捞户进行拆除,目前已有9户捕捞户和18户网围养殖户拆除完成,离水上岸,补偿款全部发放到位;继续落实好场圃经济责任制考核工作,加强经济责任目标审计考核,确保场圃稳定和谐发展;2月,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从商务局移交我局,我们能迅速进入角色,依法履行生猪屠宰监管职能及日常具体监管任务,确保肉品质量安全,有效促进我区生猪饲养和屠宰监管工作协同推进、整体提升;对乡镇兽医站严格实行预算管理,严肃监督落实财务审批制度,切实加强了行业管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共办件341件,其中300件为即办件,41件为承诺件,切实做到了无失误、无投诉,群众100%满意;动物疫控中心和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争取8月顺利搬迁;积极应对区划调整,及时与上级及兄弟单位沟通协调,做好涉及三镇的人、财、物等的移交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