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常州市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武进区建设管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27日
常州市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武进区建设管理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常州市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建设管理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发展,在我区原有创建基础上,进一步拉长短板,提升水平,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公平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有效化和公共文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统筹城乡。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特点优势,统筹协调,既有长远发展目标,又有近期实施的具体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文化发展的合力。
(二)全面创建、重点突破。按照国家、省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续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竞争机制,推动各类资本和要素流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供给格局。
三、工作目标
以全面改善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为主题,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龙头,实践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公益性、公平性、基本性、均等性、多样性等理念,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到2015年,率先在全省同类地区形成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公共文化运行机制,基本建成全省领跑、全国领先、覆盖城乡、分布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管理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乡镇综合文化设施覆盖率、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服务功能等指标领先于全省和全国同类地区。把武进建设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项目多、供给对象广、供给模式优,群众文化生活内容丰富、文化生活质量高、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先进文化渗透力、感召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强,公共文化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地区前列的“文化强区”。
四、主要任务
(一)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
健全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坚持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广覆盖与高效能并重,不断改善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1.确保文化馆验收达标。进一步加强区文化馆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建筑面积、服务功能等均维持一级馆标准。
2.提升、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完成区图书馆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增加藏书总量,确保人均藏书1册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4册以上。
3.实现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全覆盖。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及村(社区)文化室达标建设。到2015年底,全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江苏省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中相应标准,着力打造城区“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4.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达标配置。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推进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到2015年底,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的镇(街道)、社区全覆盖。
5.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民间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
6.探索政府统筹文化设施的建管用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文化馆(站、室)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文化阵地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文化载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均等化发展机制,加大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基层及特殊群体倾斜。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努力开拓多形式、多渠道、高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
1.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创建系统工程。提升 “文化周末周周演”、“我们的节日”、“社区天天乐”、“文化三送”等一批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的内涵,创新活动机制,丰富活动内容,加大我区大型特色公共文化品牌创建力度,凸显武进城市的特质和文化主题,提升武进特色公共文化活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推进我区基层特色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依托送戏、送综艺节目200场下乡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活跃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依托新市民卡拉ok大奖赛、锡剧戏迷票友大奖赛、小戏小品大赛等活动,发现和培育各艺术门类的样板队伍和优秀艺术新人,不断推进艺术精品创作。以“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机制。
2.建立全区群众文化互动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区文化馆龙头带动作用,凝聚各群众文化团队力量,上下互动,优势互补。深化群众文化辅导员制度,为每个村(社区)至少培训一名群众文化辅导员、每个村(社区)建立一个文化团队。完善公共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志愿者服务向社会化、项目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探索专业剧团参与公益演出的长效机制,把优秀的舞台艺术产品提供给广大市民。
3.强化为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服务。组织开展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及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社会群体的文化艺术活动。继续推进公共文化单位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制度,免费向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开放,完善方便残疾人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
(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1.完善基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到2015年,做到区有支中心、镇(街道)有示范点,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实现全覆盖。
2.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美术馆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享受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
(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培养力度。制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文化重点人才评价标准。
2.完善文化馆(站、室)人员配备,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度,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名以上,行政村和社区有至少1名享受岗位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实施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推行持证上岗。
3.引进紧缺文化人才。制定优惠政策措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支撑体系
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完善经费投入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已出台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进一步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
(三)强化工作督查力度
建立定期督查制度、信息报送宣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制度,确保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抄送:常州供电公司,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
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人民团体。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