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14年,全区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两加战略”,全力推进“四大战役”,科学应对,主动作为,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增长稳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05.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 %。其中,第一产业52.7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1043.78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808.83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2.5%,较2013年提高2.0个百分点。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1、农业生产平稳有序。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 84.98亿元,同比增长 5.1%,多种经营产值比重由上年的 93.5%提高到 93.7%。全年粮食总产量 16.24万吨,下降 4.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28.25万吨,下降8.4%;花木面积14.4万亩,产值增长 5.0%;生猪出栏 30.07万头,下降13.8%;家禽出栏 2263万只,增长 4.4 %,畜牧业产值下降 0.3%;水产品产量 7.01 万吨,增长2.9%,渔业产值增长5.2%。
2、工业经济质态提升。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总体走势平稳,增幅保持在8%左右窄幅波动。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68.41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2.67亿元,可比价增长10.5%,增速分别较上半年上升1.0和1.3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行业发展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符合产业转型的机械、电子行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完成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0.2%,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5.7和2.0个百分点;金属制品行业、高能耗冶金和传统纺织业受产能过剩、环境资源成本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影响,生产速度明显放缓。规模以上金属制品业工业产值下降3.7%,纺织行业和冶金行业规模以上产值增速同比仅增长0.7%和3.8%。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03.04亿元,同比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2.0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51.6%,占全区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2.2%(企业口径)。节能减排进一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得到有效控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为712.91万吨标煤,同比仅增长3.3%,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低了4.9个百分点。
3、服务业提速发展。2014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8.83亿元,同比增长15.7%,快于GDP增速5.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42.5%,比2013年提高2.0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2%,高出工业25.1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422.02亿元,增长24.5%,增速较全社会投资高12.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2.1%,比去年同期提高 4.2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税收78.95亿元,服务业税收占国地税税收总额的比重为40.2%,其中服务业地税收入达54.07亿元,占全部服务业税收的68.5%。
二、三大需求稳定增长
1、投资总量稳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迈上1000亿台阶,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14亿元,增长12.2%。其中,工业投资580.34亿元,增长5.0%;服务业投资422.02亿元,增长24.5%。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全区私营经济投资577.31亿元,增长28.6%,占投资的比重为57.6%,拉动投资增长18.7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平稳增长。201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9.09亿元,同比增长12.0%,较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从大类商品消费来看,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大的中西药品类、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增长幅度居前,分别增长46.4%、12.5%、7.3%。住宿餐饮市场明显复苏,全年实现营业额37.36亿元,增长17.2%。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增长平稳,全年实现成交额1094.82亿元,增长10.8%。
3、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9.05亿美元,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3.91亿美元。新设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47家企业实现增资扩股,全年新增协议外资7.1亿美元,占全区新增协议外资总额的51.1%,截止2014年底,共有1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武进,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家。新签外经合同金额1.64亿美元,增长30.8%,完成外经营业额1.05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00.03亿美元,同比下降3.5%,其中实现出口总额 70.01亿美元,增长9.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列全市各辖区首位。
三、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1、财税金融稳定运行。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82.84亿元,增长7.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63亿元,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6.06亿元,增长1.5%,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81.8%。金融业稳定发展,各级金融机构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着力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金融支持,金融存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人民币存款余额1969.87亿元,增长5.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945.07亿元,增长6.9%,人民币贷款余额1460.37亿元,增长10.9%,存贷比为74.1%。
2、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投资结构呈现“两升一降”,服务业投资占比比上年上升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48.6%,较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传统行业、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下降,冶金业投资增长2%,纺织工业投资增长4.3%,增速均较去年有明显的降幅。
3、企业效益稳步提升、规模集聚效应持续扩大。从主要效益指标的运行趋势上看,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三项指标稳步提升。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2.38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利税347.77亿元,增长13.2%;实现利润总额208.90亿元,增长14.5%,销售利润率4.7%,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应收账款、产成品存货增速分别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6和2.0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1%,较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957.59亿元,增长9.1%,增速快于规上产值增速0.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69.3%。
4、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4年全区积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强收入分配调控,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63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77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出2.1个百分点。
目前,从国际上看,美国经济持续回暖、欧元区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国际大宗商品降幅明显,后期价格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从国内来看,产能过剩情况尚未得到有效缓解,房地产市场回暖趋势尚不明朗,地方政府债务和环保压力加大。2015年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比较复杂,经济下行压力难以有较大的改观。
撰稿人:沈 勇
核稿人:石兰生
签发人:石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