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科教文卫> 医疗信息> 内容
1月28日,华森第二届3D打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武进区召开,30多位国内前沿专家、教授、院长,齐聚武进区探讨3D打印在骨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运用3D打印技术,在手术前打印出患者的受伤骨骼模型,医生在模型上进行针对性手术预演,最终精准、快速地完成手术。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是骨科手术创新的必然趋势。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从2009年起,武进区的常州华森三维打印研究院开始应用3D打印机开展个性化定制骨科植入物的服务;2013年跟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制并推出了骨科专用3D打印机和配套使用的骨科手术规划软件;2015年,又采购了德国某金属激光3D打印机。
目前,华森推出的3D打印机,不仅可以“打印”骨骼,还能“打印”出脉管系统。此外,华森还研发了自有版权的三维重建“傻瓜式”操作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CT数据重建成像,对骨骼进行包括移动、复位、测量和切割等在内的一系列模拟三维操作,并可选择性地用3D打印机打印出实体模型。除了打印骨骼,华森研发的骨科专用打印机还能打印心脏等重要器官,甚至连器官上的血管也能打印出来。“碰到一些风险性比较高的手术,医生可以用这些模型先进行模拟训练,降低手术的风险。”常州华森三维打印研究院副总经理吴忆峰介绍说。
研讨会上,华森还现场推出了多个自主创新、发明专利产品,包括跟美国教授合作开发的芯钻髓内钉系统,与国内教授合作开发的足踝内固定系统,以及外固定支架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