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湖塘镇2006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33672/2006-00076
主题分类: 文秘工作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湖塘镇  
产生日期: 2007-01-05 发布日期: 2007-01-0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湖塘镇2006年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湖塘镇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镇各级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镇党委确定的“实现两个双超,加快两个率先,推进两个转变”的总体目标,创新思路破难题,奋力拼搏促发展,统筹兼顾求和谐,圆满完成了镇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同比增长28. 8%;完成预算内外财政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38. 5 % ,两年实现了翻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79. 2。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和社会安定和谐的好局面。

    一、工业经济量质并举,集约发展成效显现。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03亿元、销售收入2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7%, 33.3%,三年实现了翻番;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6亿元,同比增长38. 6%;实现利税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32. 9%,其中利润6. 7亿元,同比增长32. 8%。规模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以加快有效投入为抓手,积极开展“为企业服务月”活动,狠抓54个超千万元技改项目建设,加大了对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镇规模企业不断增多,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由去年的109家增加到300家,完成工业产值85亿元,占全镇经济总量的42. 5%,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共开发省市新品18只,新增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只、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只、省著名产品3只、省高新技术产品4只、专利产品384只,国茂减速机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为国家级企业集团。园区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完善了鸣凰、城西、纺织三大园区的污水、绿化、供气等基础设施,热电厂全面投入运营,污泥干化厂建设进展顺利,园区物业化管理成效明显,纺织工业园顺利通过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全面启动了纺织工业园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园区规模档次。目前,三大园区进区企业累计达376家,2006年完成产值66.7亿元。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共完成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以鸣凰标准厂房为基础成立了湖塘科创园,目前已有4家企业入驻生产。另外,顺利完成了丝织厂改制工作,妥善化解了累积多年的发展矛盾。

    二、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对外开放进程加快。通过主动转变招商理念,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二三产并举,突出无地招商、产业招商和服务业招商,坚持以外引外、以民引外、增资扩股和外资嫁接,招商引资再获佳绩。全年新批外资项目7个,增资项目7个,完成合同外资7117万美元、到账外资4473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3. 5%和121. 9%。全镇现有自营出口企业近100家,全年完成自营出口额2. 2亿美元,同比增长30%,产品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服务业蓬勃发展,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开工建设了湖塘纺织城、菱港物流园和大学新村消费品综合市场等三大服务业项目建设。湖塘纺织城一期26万平方米已全部交付,经营户正陆续入驻。菱港物流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近50多家经营户完成营业额16亿元。大学新村综合消费品市场全面完工,广东高得公司进行了整体租赁。同时,主动配合好泰富城、4S汽车城等由区实施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城区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农贸市场布点重新规划。积极配合区相关部门制订了城区农贸市场总体规划,完成了城区农贸市场布点工作,顺利通过  了降子菜场、虹北消费品综合市场的方案论证。专业市场管理明显  加强。全面完成了针纺、马杭、鸣凰和中心农贸市场等四大专业市

场的企业化登记工作,顺利实现了小商品市场大楼整体招租,精心组织了针纺市场整体搬迁工作,认真开展了市场外围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了市场经营管理水平。全年完成三产增加值达18. 35亿元,市场完成成交额39.89亿元,事业性收入总计完成1778万元。此外,城区房地产、餐饮娱乐、商贸流通、中介服务业等也得到较快发展。

    四、农业结构有效调整,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积极推广良种栽培、轻型技术栽培,粮食生产得到稳定。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今年全镇共完成多种经营产值1. 3亿元,同比增长8. 3%,占农业总产值92. 5%以上。三勤农业生态园提升规划方案已经通过论证,正着手组织实施。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马西圩防洪墙、三勤张家排涝站及蒋公岸排涝站等改造维修工程,防洪灌溉能力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大了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积极协调了用地矛盾,为区镇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条件。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全镇现有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37个,共有股东6. 84万人,量化资产10. 45亿元,量化股权208. 9万股。《关于村级招待费、村干部交通费和通讯补贴管理办法》顺利出台,村级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村级公车改革成效明显。

    五、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群众生活持续提高。全镇城镇职工人均工资达141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86元,分别增长17. 9%和12. 9%。社保扩面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养老保险4259人、医疗保险4628人、工伤保险8055人、失业保险7894人和生育保险64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镇参保人数达67922人,参保率逐年提高。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切实关注。增加了镇属退休人员的补贴。实施了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标准统一为每月280元,目前已有741户、1756人纳入低保。深入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规范了帮困救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顺利完成了区慈善募捐活动,募集慈善资金2860万元,成立了两个“百万光彩基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顺利实施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全镇符合条件的394个村民小组、计49115名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部落实到位。免费举办被征地农民和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102人;为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办理就业证504人,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3201人,促进下岗人员再就业591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82人。

    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拆迁安置强势推进。全镇各级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理顺拆迁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工作队伍,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拆迁安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镇完成签约面积150万平方米,拆除面积148万平方。职教中心、纺织城、4S汽车城、小庙村、小留村、行政中心南、金鸡安置区、淹城中学、与宁村等重点地块的拆迁任务全面完成,高架桥、木材市场的拆迁工作正有序推进。积极配合区有关部门加快安置房建设,顺利完成了府北、小留、淹西、聚湖、小庙和大巷等安置区的分房工作,共安置拆迁户3184户;全面推进了货币化安置工作,已货币化安置1100多户。社区建设深入发展。采取异地重建和协调置换的办法,加快了社区用房建设,并进一步完善了办公设施;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改造了社区内路灯、绿化、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全面开展了城管、环卫进社区工作,进一步理顺了社区与区镇职能部门的关系;全面展开了特色创建、星级创建工作,花东社区被评为市四星级社区,河东、东方等5个社区被评为市三星级社区,四季新城社区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邱墅、花东社区被评为市级绿色社区;重新规划了社区设置,调整了采菱、花东等11个社区的管理范围;以长安家园为试点,全面推进了安置区建社区工作,大学新村、采菱等2个安置区社区也顺利揭牌成立;南都社区顺利组建成立;先后两次招聘了36名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了社区工作队伍;对花东、花园等5个社区用房进行了改造,设置了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大厅,推行了一站式办公,全镇社区建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以镇村环境整治为抓手,镇村两级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露天粪坑900多只、暴露垃圾5万余吨,取缔废品收购点926个,并完成了52条村级河道、计56. 55公里的清淤;新增化粪池600多只、垃圾箱260多只,新建公共厕所20座,硬化道路50万平方米,增加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落实清扫保洁人数720余人,保洁车辆290辆,全镇环境秩序和卫生面貌全面好转。以生态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督促纺织工业园内33家企业安装了废水自动监控仪,全面完成了湖塘热电厂和马杭热电厂的脱硫改造,精心组织了龙潭养殖场道路硬化和粪便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顺利完成了小留、华家、马家巷、周家巷等四个村级工业集中区污水管网建设,成功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认真配合了“五河”整治工作,全面整治了全镇130多家化工、印染、后整理企业。同时,全面展开了中心区禁燃专项整治活动,顺利启动了国家环境优美镇创建工作。

    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湖塘有序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镇管学校的管理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校长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实施,幼师工资待遇进一步规范;幼儿教育布局基本到位,新城阳光幼儿园三区教室装修工程全面完成,少儿培训中心也顺利启动;成人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文体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新增村级文体活动场所17个,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展开。《记忆湖塘》摄影展、“我为建设和谐湖塘作贡献”为主题的“五四”庆祝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和谐家庭“四情”文艺展、“半边天创和谐”女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全面展开,农村家庭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计划生育示范区创建成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进一步规范,全镇计划生育率达100%。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正按序推进。新装自来水2378户。中福在线阳湖广场销售厅建成运行,完成销售额700多万元。协税护税征管体系不断完善,成效日益显现。此外,人武、广播、商会、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得到了顺利推进,取得了新的成绩。社会稳定局面有效维护。进一步深化了“平安湖塘”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了“严打”斗争,规范了基层“六位一体”综治办建设,完善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技防村建设取得新成绩,农村技防覆盖率超过80%;有效整合了司法、综治、信访等部门力量,落实了特聘人民调解员制度,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信访接待机制,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全年共办理来信来访178件;实行了外来人口动态化管理,加强了城区交通运输市场规范化管理。加大了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确保了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保持了安全生产良好局势。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坚持露头就打,拆除“两违”1237余宗,面积12. 7万平方米,涉及违法占地7. 5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两违”高发态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八荣八耻”主题教育全面展开,“知荣辱、明廉耻”的氛围日益浓厚。“创文明单位、建文明村镇”活动进一步深化,2005-2006年度全镇创建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7个、区级5个,区级以上文明单位12个、文明社区4个。成功举办了“和谐湖塘推进月”活动,全面开展了“八个一”活动,评选出了五类“十佳”,爱心帮扶、敬老爱老、互帮互助氛围日益浓厚。“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淹城村和菊花社区分别被评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示范社区,何留、老坝、湖塘和周家巷成功创建为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东方、河东和花东社区成功创建为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五好文明标兵户”评选活动全面展开,对140户“五好文明标兵户”进行了集中表彰。

    八、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明显提高。严格按照“党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的工作机制和议事规则,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19件。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了“四牌一栏”制度,严格执行了“五个严禁”制度,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加强了日常督察工作,建立了行政效能长效机制,完善了考核评议机制。建立了一站式项目服务中心,落实了预约服务、告知承诺及违诺追究等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意识,积极开展基层评议机关活动,强化社会监督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加强了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