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湖塘镇社区标准化建设的试行意见
索 引 号: 014133672/2008-00018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体裁分类: 意见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湖政〔2008〕19号 发布机构: 湖塘镇  
产生日期: 2008-03-03 发布日期: 2014-06-2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湖塘镇制定社区标准化建设的试行意见。

相关阅读:

关于湖塘镇社区标准化建设的试行意见
湖政〔2008〕19号
 

各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相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完善社区功能,发挥社区作用,夯实社区工作基础,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湖塘镇社区标准化建设的试行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社区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增强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作用,全面打造“特色、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湖塘做出积极贡献。

二、具体内容

(一)社区形象

积极导入CIS形象设计理念,对每个社区的形象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具体包括:

1、建筑外观。主要涉及办公楼门面装修,以展示社区整体形象,主要包括社区名称、社区标志标识、社区标准字、标准色等。所有社区统一悬挂社区统一标识,统一社区办公用房外墙装修格调,打造湖塘社区的品牌效应。社区居委会外墙悬挂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党组织两块牌子(铜牌)。社区居委会周围环境整洁美观,道路平整,绿化良好。

2、功能布局。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要充分发挥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和提供社区服务的功能,至少应基本具备“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等功能。五室即: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居民和党员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社区信息资料室;三站即:社区服务站(党员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两栏即: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一校即居民学校;一场所即居民健身活动场所。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面积较大,可单独设置各类室、站、校。面积较小的,要突出一室多用的原则,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居民群众需要。

3、宣传用品。主要包括社区固定宣传标语、口号、社区对外宣传资料、手册、宣传牌、便民服务卡、服务栏、各类上墙制度、资料夹、各类档案等。

4、社区网站。各社区根据实际逐步推进社区网站建设,统一栏目设置、功能设置、页面设置,板块内容由各社区负责日常录入和更新。社区网站挂靠湖塘镇政府网站,借鉴市场化运作方式,提供政府公共政策咨询、部门业务咨询和中介服务咨询等内容。

(二)社区服务

积极导入ISO系列论证体系标准,对社区服务进行定性、定量、定绩的要求和考核,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社区服务载体。坚持“夯实基础、重心下移、贴近群众”的指导思想,努力打造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一是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充分依托镇行政、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优势,规范社区居委会行政事务受理和服务等职能,使社区服务集计生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指导、信访接待、民事调解、法律援助、社会救助、家政服务等综合服务项目于一体,实行“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居务公开栏,将相关条线、部门的服务内容、主要职责和工作流程进行公示,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利民服务。二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性质的民间组织。如文艺演出队伍、体育队伍、家政服务、治安志愿巡逻队等。三是大力实施“便民工程”。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现状,积极与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联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便民利民网点建设,如治安岗亭、报刊亭、卫生室等便民服务项目,以此为平台,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活动。

  2、社区服务内容。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层次需要,依托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的社会化服务。包括三个方面:①按要求完成的党委政府各项服务性工作,包括老年人服务、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社区文体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治安服务等内容;②社会中介服务。包括社区依托社会服务机构,采取中介求助、上门、互助、定点、志愿者和信息服务等形式,以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需求为目的社会服务;③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包括党委、政府制定的道路、绿化、自来水等民心工程项目。

  3、社区服务质量要求。针对上述三类服务内容,具体的服务质量要求为:①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各条线的业务工作,要满足制度、人员、设施、安全、卫生、环境六大方面条件,服务质量要达到周到、便民、诚信、文明、和谐、快捷六大总体要求;②对社会中介服务,社区居委会要引导和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同的服务还应当有个性化的质量要求,如家政中介服务,应当在诚实守信、仪表仪容、语言举止、合理收费、办事时限等方面提出严格质量要求;养老服务,应当在热心周到、态度和蔼、真情沟通、健康护理等方面明确质量标准等等;③对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工程),在界定权、责、利的基础上,社区居委会要主动配合,明确组织保证、人员职责、完成时间、推进措施、监督职责等标准。

(三)社区财务

本着量入为出、节约资金、高效运转、规范有序的财务管理原则,社区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如下:

1、总体原则

(1)社区财务管理实行独立核算的原则。社区设立专门结算账户,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核算社区每年办公费用,实行“包干使用”。

(2)社区财务管理实行收入上缴、核定支出,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3)社区财务实行“居帐镇管”原则,由街道办负责社区财务结报。

(4)严格落实“费随事转”原则,相关部门单位承担工作经费。

(5)多渠道发展社区经济,增加社区“造血”功能的原则。

2、管理途径

(1)建立健全社区财务组织机构。各社区要设立社区财务兼职会计,遵循国家相关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镇政府制订的相关财经制度。

(2)完善社区财务管理办法。①审批权限:严格执行资金支出的审批权限,每次在300元以内的开支由社区主任审批,300—800元以下的金额由街道主任审批,800元以上的金额由街道主任预审后由分管领导和镇长审批。②审批手续:社区经费原则上实行先商议、再审批、后使用。各类报销单据应写明用途,并有三人签字(即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严禁先支后批,禁止白条报销。③帐目设置:设置一个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体系,使之更好地为社区管理服务。安置型社区要有详细收入和支出帐目,经济合作社和社区管理费用分类。④票据管理:社区财务所有帐目、票据必须统一规范,并按规定规范帐目、报销类票据手续。

(3)强化社区财务业务培训。一要对社区负责人加强思想教育和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为居民办好事做实事。二要加强对社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三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作风素质培养,使他们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投入到社区管理工作中去。

(4)加强对社区财务监督。各街道办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对社区财务清理检查,并配合镇相关部门对社区财务实行监管,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和事,要认真严肃处理,使社区财务真正走上正规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3、社区经济

要树立社区经营理念,学习先进社区的经验,充分运用多种经营手段。一要整合社区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发挥资源最大效益;二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争取政策,增加社区“造血”功能;三要因地制宜创办经济实体,如开办市民学校、维修站、报刊亭等经济实体,增强社区经济实力。

(四)社区设置

结合湖塘社区建设实际,建立动态、开放式的组织网络,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按照有利于居民自治、方便服务、便于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利用的原则,合理划分社区居委会规模,每社区原则上按2000户规模配置。社区的建设要与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和商业服务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要加强安置小区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衔接,符合单独建立社区居委会条件的,应及时成立筹备组,无法单独成立居委会的,应及时明确由相邻居委会管理。

2、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一要理顺三种关系。①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关系。社区居委会要积极支持物业管理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监督规范物业公司管理行为,指导业主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物业公司要接受社区业主委员会和居委会的监督,接受物业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积极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业主委员会要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物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物业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是社区建设的协调、议事机构,在社区建设中发挥议事、协调、指导、监督、咨询作用。②社区居委会与相关驻区单位关系。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原则,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和协调机制,使社区与辖区单位形成资源共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关系。③社区居委会与相关部门关系。要充分利用城管、环卫、公安进社区的机遇,依托相关队伍优势,合理界定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社区协调管理。二要规范社区运作。要推行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四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机制和社区居委会牵头协调、各类志愿者广泛参与、驻区单位齐抓共管的社区共驻共建体系。三要加强沟通协调。根据社区特点和各自职能,发挥各支队伍的优势,共同做好社区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管理工作。要根据社区建设和管理情况,定期不定期召开协调会或联系工作会议,协调解决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规范社区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主要力量,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品德优良、群众信赖、乐于奉献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基本保证。重点建设“五支队伍”:①社区工作者队伍。采取社会公开考选等形式,逐步选聘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员,履行对社区的公共管理服务职能;②社区党员队伍。以党的工作全覆盖为目标,以“社区党建聚合力”工程为抓手,在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流动人群、商务楼宇、居民楼院内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场所,经常性开展组织生活,发挥其在社区创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③社区自治队伍。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合理配备人员,并充分发挥好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楼长、单元长在社区民主管理中的作用;④社区志愿者队伍和义工队伍。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和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建立服务激励机制,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和帮扶救助、便民服务。⑤社区中介服务队伍。培植壮大社区中介组织,采取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形式,为居民提供自治服务和政府公共服务以外的社区服务工作。

4、加强社区分类指导。根据新建社区、老小区社区、安置区社区和集镇区社区的不同类型,实行分类指导。总体要求是新建社区、老小区社区要在强化服务中体现管理,安置区社区和集镇区社区要在加强管理中体现服务,根据不同类型社区在基础设施条件、居民成员构成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细化标准,分类推进,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社区建设局面。

5、社区工作站的设置。通过探索社区工作站的运作模式,加强社区功能,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工作站是社区居委会向下延伸的工作机构和服务平台,主要承接社区居委会委托或下移的行政性事务。各社区要积极探索、因地制宜设立社区工作站,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可设立党总支,社区工作站设二级党组织,隶属社区党总支管理。社区工作站根据范围、工作量等情况,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由社区工作成员中的党员担任,工作站成员可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党小组长、居民组长、志愿者组成。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社区标准化建设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各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镇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社区标准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各街道要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社区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完善社区标准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做到创建有方案、工作有目标、人人有责任、落实有成效。相关部门要要发挥各自优势,按照社区标准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确保社区标准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大胆探索,稳步实施。社区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各级各部门不断深化、探索和创新。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同时,全镇上下要注意研究总结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探索社区工作规律,细化标准化建设内容,完善标准化建设工作模式,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先进社区典型,为创建和谐社区创出经验,形成示范。

3、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社区建设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工作内容。各级各部门都要找准位置,进入角色。各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和各部门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凝聚社区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效能。对社区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镇有关文件、政策执行,通过社区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起“网络健全、设施配套、内容丰富、制度完备、运转有序”的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镇社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OO八年三月三日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