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加快集镇建设为重点,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转变职能、强化基础。
2、整合资源、提高效能。
3、理顺关系、权责一致。
4、以人为本、稳步推进。
二、目标任务
(一)转变镇政府职能,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围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转变镇政府职能,解决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强村富民工程,加强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多措并举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二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等工作,推进农村平安创建,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三是加强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市场信息、劳动就业等服务,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标准,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四是加强民主法治,促进农村和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整合镇党政机构,减少领导职数。镇党政机关按照职能,归口设置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不作为镇一级的中间层次。在岗位设置上,提倡一人多岗、交叉兼职,严格控制数量。完善镇党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一人多职,减少领导职数,解决分工重叠问题。减少镇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职数控制在9名,同时按规定配备兼职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政法委员、人武部长。
(三)深化镇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农村公益事业。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将行政管理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将生产经营性业务分离出来引入市场;对公益性职能重新整合,与镇党政机构的设置统筹规划、通盘安排,综合设置事业单位;镇事业单位原则上实行以镇管理为主,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
(四)重新核定镇编制,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以2001年党政机构改革后核定编制数为基数,镇行政编制原则上再精简10%,全民事业编制原则上再精简20%,即精简比例不低于2001年机构改革前编制数的44%。对于本次镇机构改革出现的富余人员,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妥善安置。对机关公务员,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实行提前退休,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实行离岗退养,鼓励提前退休、自谋职业等途径进行分流安置。
三、具体措施
(一)改革机构设置
1、镇党政机构和全民事业单位设置
(1)党政(人大)办公室
设置综合科、纪检监察审计科、党群科、人武部(挂人防办牌子);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设置综治科、信访科、司法所(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牌子);
(3)财经办公室
设置财政所(挂财政分局牌子)、协税护税科;
(4)农业服务中心
设置农技农机站、水利(水务)站、农经站;
(5)工业和科技环保服务中心
设置经发科、安监科(挂安监中队牌子)、科技科、环保科、统计科;
(6)商贸服务中心
设置服务业科、外经贸科;
(7)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设置民政科、人社科(挂劳动监察中队牌子)、文广教体科、卫生计生科;
(8)镇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设置建管所、城管所(挂城管中队牌子)、交管所(挂交通综合执法中队牌子)、环卫所。
2、条线管理的镇全民事业单位改革
撤销镇广播电视站。镇广播电视站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实行管理职能与经营业务分离,其管理职能划归镇政府;全民事业人员划归镇社会事务中心,其中借用到区广电发展总公司的人员,由广电发展总公司负责人事管理工作,其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人员经费均由广电网络公司承担,直至人员退休,退休后由镇负责管理。
镇畜牧兽医站增挂动物防疫站牌子,管理体制不变。
(二)重新核定编制
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具体为:
(1)镇机关行政编制总数从70减为56名,精简20%。
(2)镇管全民事业单位精简后,除3名借用到区广电发展总公司的人员外,编制总数不得超过71名。
(3)核定镇领导职数9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其中1名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另1名为镇长);人大副主席1名;镇长1名,副镇长5名。同时按规定配备纪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政法委员、人武部长。
(三)人员配置与分流
镇“三办五中心”主要负责人由分管领导兼任。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办法配置工作人员,采取提前退休、自谋职业等途径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四)制订《镇机构改革实施细则》
按上述要求,结合本镇实际,明确工作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岗位配置,拟订《镇机构改革实施细则》上报方案。区编办对各镇报送的《镇机构改革实施细则》草案进行研究审核,进一步修改后,报区委、区政府审批,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印发。
根据区统一设定的“服务中心”规定,组织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其编制由镇党委、政府按照区编委会核定的总编制数进行分解,报区编办备案。
四、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本次镇级机构改革分为6个阶段,于2010年6月底基本结束。
1、前期准备阶段(5月10日前)
学习理解区文件精神,吃透上级有关内容要求;对全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疏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座谈。
2、宣传发动阶段(5月10日-14日)
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全体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会议,传达区有关会议精神,部署工作任务,组织宣传发动。
3、制定方案阶段(5月15-31日)
完成本镇《改革实施细则》制订工作,同步按照设定机构,完成人员定岗定责定员方案。
4、人员分流阶段(6月1日-10日)
按规定的程序完成本镇机构改革实施细则的申报、磋商、修改、初审、审定工作。
按照区批复,召开全体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会议,公布机构改革实施细则,明确分流人员有关政策待遇,组织并完成人员分流工作。
5、组织人员到位阶段(6月11日-20日)
召开镇党委会,研究确定“三办五中心”人员名单;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竞聘上岗,并组织人员到岗到位。
6、检查验收阶段(6月21日-30日)
检查验收阶段迎接上级工作检查,完成工作总结。
五、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这次机构改革工作领导,镇成立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由夏建飞同志担任;何国栋任副组长,成员由叶庆、张银峰、杨红、秦能达、张红梅、沈振华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组织办,张银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研究商定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协调机构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机构改革工作。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委员会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人民政府
2010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