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各单位: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信访工作责任重大。为了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妥善解决上访群众合理诉求,从而控制信访总量,压降信访存量,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全镇信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引,按照上级信访部门的要求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大排查、大化解、大促进”社会管理百日会战成果,围绕尚未化解的信访矛盾、新近排查的突出问题、以及信访工作的薄弱环节,全力抓好基层基础建设、信访渠道畅通、积案攻坚突破、信息研判强化、非访集访治理、加强督促考核以及信访队伍建设等方面,全力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根本性、基层性问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上加力,促进各类矛盾的妥善化解,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总体目标
严格按照上级信访部门关于信访工作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全力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努力实现信访总量较去年下降20%,确保上级交办件、领导批示件和网上信访件按时办结报结率均达100%,确保重点人员稳控率100%;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三、工作重点
(一)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
1、深入排查梳理,织密“过滤网”。围绕社会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在总结“大排查、大化解、大促进”社会管理百日会战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长效机制,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做到情况早预测、工作早介入、问题早处理、苗头早控制,特别是对全镇重点信访矛盾进行新一轮梳理,明确攻坚化解的方向。
2、化解初信初访,拧紧“安全阀”。高度重视群众初信初访的化解工作,进一步压实有权处理信访问题责任主体的责任,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解决的意识,切实做到桩桩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坚决杜绝信访上行、矛盾上交的情况发生。对初信初访中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加强综合分析、深入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3、规范办理流程,筑牢“防火墙”。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的开展,对信访事项的办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村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规范、有序地开展信访工作;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办理职责范围内的来访事项,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要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的办理标准,提高认识,切实落实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我镇信访工作高效化、规范化、制度化。
4、加强信息报送,打造“快捷通”。进一步加强镇、村信访信息联动,进一步加强基层信访信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信访信息网络镇、村、组三级联动覆盖。严格执行信访信息日常报送、重点时期集中报送和重大不稳定因素第一时间报送制度,努力做到情况早掌握、工作早主动、矛盾早化解。
(二)多措并举,畅通信访渠道
1、开门接访听民意。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活动,重大活动、重要节点期间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开门大接访”活动,做到“把接访现场当考场,把信访群众当考官,把信访事项当考题,把群众满意当答案”,通过领导接访制度的巩固完善带动矛盾的有效化解和重点信访案件的推进化解。
2、带案下访解民忧。继续深入一线、主动出击,变坐等接访为下基层走访,变群众上访为带案下访,在全面评估全镇各类重点信访矛盾的基础上,深入信访量大、矛盾较为突出的村、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及时掌握矛盾信息,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利用带案下访完善和延伸接访,全面形成上下联动化解矛盾的互动机制。
3、主动约访暖民心。一方面按照镇领导条线分工,筛选出需相应分管领导接访、会办的信访事项,主动约访镇领导、相关涉案单位负责人和信访人代表予以集中会办商讨,促进各类重点信访事项的化解;另一方面,定期、主动、不间断约见信访人,做到常联系不断线,通过思想安抚疏导、定期促膝谈心、节点上门慰问等方式,讲明政策、讲清道理,让上访人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化解问题的诚心。
(三)综合施策、化解重点积案
1、发挥机制优势。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政法综治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协调重大复杂疑难信访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镇政法综治服务中心平台,由镇综治委牵头,实行“一体化”运作、“一条龙”服务、“一竿子”到底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不让来访群众到处跑、来回跑、往上跑”,有效减少信访存量。
2、强化综合施策。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问题解决。对生活确实困难的上访户,充分发挥信访专项救助机制,对其进行救助,让困难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探索社会多方参与化解机制,综合施策,在困境面前理思路,在困难面前找出路,多出“一招鲜”,力争化解一批“骨头案”、“钉子案”。
3、加强协作配合。依托我镇政法综治服务平台,对重点来访事项和重点信访老户实行联合接待、集中会办、督促化解。对集体上访和情绪过激的信访人员注重疏导沟通和多方协商,避免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对重大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在镇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协同有关村、单位联动处置化解,进一步增强镇、村、单位间的协同配合,增强工作合力。
4、注重因情感化。在信访事项的办理过程中,始终秉持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把群众遇到的困难当自己的困难的理念,换位思考、真诚相对,从信访人的角度分析考虑问题,设身处地拉近与上访人的距离,用真情感化上访人。力求通过“情、理、法”的感化,逐步转变信访人思想,促使其回归理性解决诉求的轨道。
5、推进诉访分离。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的要求,把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中分离出来,积极引导涉法涉诉信访人员通过司法渠道解决问题。
(四)围绕中心,加强信息研判
1、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将信访工作的开展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深刻领会中心工作的要领涵义,通过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把信访业务工作融入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通过不懈地努力,为全镇社会的和谐安定、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保驾护航。
2、风险评估超前介入。进一步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按照《关于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通过民主的程序,采取座谈会、公示、民情答疑等方法,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推进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3、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围绕当前形势下社会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要求,突出抓好信访突出问题、重大不稳定因素及有可能产生极端行为人员的彻底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隐患要加强分析研判,掌握社情民意以及当前社会矛盾的集中点和问题反映的突出点,及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标本兼治,治理非访集访
1、分类定性解决。各村各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非访、集访重点信访事项认真进行分析研究,逐人逐案确定化解处置办法。诉求合理的,依法依规落实化解,推动问题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及时给予政策解释、加强思想疏导,确保稳控到位;诉求存在一定合理成分,依据政策一时难以解决、生活又十分困难的,采取多种救济方式,确保帮扶救助到位。
2、节点专项稳控。针对部分信访老户多次重复上访的问题,继续落实包案领导总负责制度并落实稳控责任,结合派出所,严格制定详细、周密、可行的稳控措施和预案。特别是重大活动及重要敏感时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信访人所在村,联合派出所、信访、司法、邻居、亲属等各方力量看死盯牢,确保人员始终在视线内,确保人员不失控,努力将越级访、集访和赴重大活动场馆驻地上访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3、加强联动处置。各村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加强分析研判,全面掌握不稳定动向,对可能发生的去京、省、市、区上访及非访事件,要制定工作预案,一旦发现苗头,第一时间上报镇信访科,在统一指挥下按照“三带一”的工作要求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开展劝返稳控工作,做到早反应、早处置、早化解,坚决杜绝非访人员“滞留”。各村各单位要与信访科密切配合,基于信访积案早日化解的目标,将稳控与化解相结合,把稳控工作进一步落实到村。镇政府负责统筹安排非正常上访人员的劝返接回工作,由相关的村、单位认真落实教育稳控措施,坚决防止劝返人员“倒流”。
4、规范信访秩序。坚守法律底线,绝不为了解决一时一地的社会矛盾而突破法律底线、乱开口子,也不迫于信访维稳压力而无原则地迁就当事人的无理诉求。坚持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来治理非正常上访,一方面加强信访老户的教育转化工作,积极引导其按照三级信访程序以及六步工作法的流程,依法依规理性表达诉求;另一方面,对始终坚持无理要求和非正常上访的,按照程序依法对其信访事项进行无理认定。信访活动中出现违法行为的,坚决依法打击处理,以“打”促“谈”,推动上访人回归理性解决问题的轨道。
(六)强化督促检查、完善信访考核制度
在原有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基础上,围绕全镇信访工作的总体目标,制定信访工作考核细则,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因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引发有影响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越级访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围绕创先争优,加强信访队伍建设
围绕“三型”机关等创建系列活动,积极围绕信访干部能力提升,将干部队伍建设融入到创先争优良好氛围中来,多方推进,全力提升,确保日常信访的受理办理、重点案件的调查处理、上级交办件和领导批示件的办结报结、疑难复杂案件的协调化解以及接待劝返、台账资料整理等方面工作能正常、有序、高效开展,有效增强全镇信访工作的整体合力。
雪堰镇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