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政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及市、区民政、残联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民政、残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政为落脚点,抓住重点,兼顾全面,注重“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树立和深化,注重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注重民政自身队伍素质的提高,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理念谋划民政、残联工作,以民政、残联事业发展为主线,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发扬民主,努力打造“强势民政、残联”的服务品牌,为建设和谐、美好、平安南夏墅发扬积极的作用,现将《2014年民政、残联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希望认真实施。
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办事处
2014年3月11日
2014年南夏墅街道民政残联工作要点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民政、残疾工作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瞄准今年的目标任务,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使全区民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广大残疾人的幸福指数、生活质量明显增强,为我区建设成“大气武进、大美武进、大爱武进”,为武进打好"四大战役"作出积极贡献。
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用改革思路谋划民政工作跨越发展新篇章
(一)以启动现代民政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契机,推进现代民政体系建设。今年是省厅全面启动"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的第一年,武进区民政局将根据省厅制定的现代民政指标体系,按照市局的要求,结合武进区自身实际,做好规划,科学创建,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强化现代民政理念,实现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转变,全面提升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效促进民政工作跨越发展,认真总结创建过程中出现的特色、亮点,为现代民政事业的发展贡献武进的经验。
(二)以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为重点,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认真做好低保提标工作。从2014年7月1日起,将我区低保标准提高至500元每人每月。认真落实各项救助帮困政策,做好各类救灾款的下拨和监督使用,筑牢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有效落实五保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切实提高供养标准,继续做好孤儿救助工作。持续开展慈善救助,全年围绕助医、助学、助孤、助老、助困、助残六个方面。
(三)以完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健全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加大机构养老建设力度,有效提高养老床位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资金补助,加快农村居家养老中心(站)建设步伐,增加护理性床位数,建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示范服务中心(站)。依托虚拟养老服务平台,建成集家政服务、为老服务、养老政策咨询为一体的便民热线,实现街道全覆盖。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
(四)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重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2014年,我街道将以"政社互动"带动村、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强化村民、社区居民自治,丰富村、社区建设内涵,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以建设常州市"政社互动"试点区为契机,适时出台"政社互动"相关政策文件,紧紧围绕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目标任务,认真履行指导督查职责。全面完成"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加快完善城乡社区便民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全覆盖。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全力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规范化评估工作。加快推进"三社联动",努力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专业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以提高优抚安置水平为重点,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有序做好退伍士兵接待安置工作,及时发放安置金。开展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调整工作。进一步拓展优抚服务,建立完善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和适度普惠的节日慰问制度。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做好全街道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调整工作,切实保障全街道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升级版"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制度落实,由注重技能培训、全日制培训、中高级培训向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并重、多种培训形式并重、中高级与短期培训并重转变。
(六)以提升民政专项事务服务水平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继续完善殡葬工作机制,拓展惠民殡葬政策,逐步推广文明、和谐的丧葬风俗。积极做好地名、路名和建筑群的命名工作。
(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加强民政自身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上下联动,重点加强民政政策、民生实事及民政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做好舆情应对工作。大力发扬以"花博精神"为代表的新时期"武进精神",为深化民政改革保驾护航。
二、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完善的机制促进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突破。
(一)、残疾人保障工作
1、继续开展为全街道16-65周岁符合条件的持证残疾人办理意外伤害险项目;并为全街道一户多残、依老养残贫困残疾家庭办理家庭综合险。
2、继续加强残疾人生活救助力度。确保重残救助金、护理补贴、低保助残金、一户多残、依老养残补贴金、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并发放到位。大力开展基本家电进残疾人家庭活动。
3、认真做好贫困残疾人家庭节日走访慰问工作。街道残联全年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不少于400户,各村、社区残协也要结合残疾人节日和传统节日,组织好救助金和慰问品的发放工作。
4、通过努力,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帮助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和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形成权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促进健残融合,不断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
1、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建立政府领导下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残疾预防总体方案,制定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建立残疾预防随报制度,结合残疾人节日,开展残疾预防专项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宣传让残疾预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公民残疾预防意识。
2、继续开展“三助一免”康复救助工程。为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免费适配假肢、轮椅、拐杖、盲杖和助听器;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实行全覆盖;争取调整贫困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分级负担;争取将持证并具有专科医保疾病诊断证明的精神残疾人也列入免费服药对象范围;加大对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大对精残亲友的培训力度,为残疾人实现功能补偿和恢复、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帮助。
3、继续开展0-14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在最佳时机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
4、深入实施社区康复服务工作。镇级卫生院残疾人就医无障碍绿色通道有序开展,社区康复活动室每周两次定期开放。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率不低于总人口的2%,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90%,村(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85%以上,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残疾人及其亲友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5、继续认真组织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街道残联至少完成10户家庭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努力使更多的行动不便、需要辅助的残疾人通过无障碍设施的帮助实现生活自理。
6、认真组织实施低视力筛查工作。街道残联开展低视力筛查工作,做到对有需求可配戴助视器的残疾人免费配发助视器。各村、社区残协要认真全面的组织。
7、完善残疾人康复设施,为全街道残疾人提供助行、助听、助视等必要的辅助器材销售和服务。不断拓展残疾人服务领域,拓宽残疾人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体制机制,丰富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
(三)、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
1、认真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残保金征收任务。
2、贯彻执行《江苏省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完善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积极开展居家养残工作,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资源共享,彰显特色,年内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建成1-2个居家养残服务中心。
3、深入实施 "残疾人就业援助工程"。切实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推介服务力度,强化按比例分散就业,鼓励支持自主创业,确保全年举办残疾人职业扶能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200名,实现新增就业150名,扶持自主创业20名。努力创建1个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1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1个市级残疾人创业基地。
4、全面开展残疾人助学计划。积极与区教育部门联系,做好相关调查摸底工作。做好高中、大学阶段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助学金发放工作,高中阶段每学年1000元,大学及以上阶段每学年2000元。
5、做好残疾人证的评定和发放工作。严格规范程序,及时完善和更新评残系统基础数据信息。
(四)、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挖掘残疾人工作亮点、特色,发掘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2、开展残疾人文体和趣味活动。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助残趣味活动。广泛组织开展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培养和推荐工作。
3、抓好文化惠残。组织残疾人艺术团巡回演出;组织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工作,鼓励扶持创建社区文化品牌;创建培育省市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做好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的发掘、培育工作。
4、加强队伍建设。发展、培育、管理好残疾人协会,扶持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文化辅导员和文化扶残志愿者队伍。
(五)、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
1、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坚持以完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以提高以增强服务残疾人能力为目标来抓好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为夯实组织基础提供保障。
2、协会工作。积极探索协会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培育协会建设科学化水平;围绕残联中心工作和残疾人节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意发挥专门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的优势,传达政策、解惑答疑、化解矛盾,大力构建服务型协会。
3、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志愿者队伍规范管理;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做好全国文明城市的复查迎检工作;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
4、加强维权示范岗建设。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切实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