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政村:
为进一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和谐农村社区建设,根据武办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现将《关于推行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办事处
二0一二年六月一日
关于全面推行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见
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以各村委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地理空间和人口分布,将各村委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管理网格状单位,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的一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新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现就推进全区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满足村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幸福指数为出发点,以“完善组织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延伸服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整合农村管理服务队伍资源,建立农村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社情民意无遗漏、为民服务无缝隙、农村管理无盲点,为和谐武进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6月初)
全面开展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宣传工作,宣传重点为实施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典型经验等。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6月中旬—2012年6月底)
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选择1-2个村委会实施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6月底全部到位。其余各农村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实施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街道民政科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农村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及时协助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7月—9月)
各农村社区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完善措施,不断巩固提高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成效。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
组织验收总结。街道相关部门对农村社区推行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验收,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切实做好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台账整理和资料归档工作,认真总结推行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得失和经验教训。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把服务村民作为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努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
(二)资源整合,多方参与。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治安、卫生、和农村管理等服务资源,发挥各村委工作者、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警务人员、村民代表、志愿者和驻区单位负责人等各种力量的协同、配合作用,使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结合各地农村建设实际,区分不同类型,注重贴近村民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农村管理服务始终体现实效性。
四、工作内容
(一)合理设置网格。按照“地域相邻、规模相当、人员相熟”原则,根据各村地域面积、村民小组数量、人口数量、驻区单位等,结合村委专职工作者配备情况,兼顾村民小组设置,划定各村内若干个网格,原则上农村按照150户村民户设置一个网格。农村以相邻的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置网格。根据网格划分,探索“党组织建立在网格上,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上”的农村党建新举措。
(二)健全管理队伍。按照“1+X+Y”模式设置网格管理员,其中“1”为村委工作者,负责1-2个网格,为本网格内第一责任人即网格长;“X”为网格协理员,主要指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治安联防人员等;“Y”为网格信息员,必须为居住在本网格内的人员,如村民代表等。网格协理员和信息员由村委党组织和村委会选聘,日常工作主要由村委专职工作者和村民小组长承担。即形成村委——网格小组——村民小组为线条,以农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点片结合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使农村社区形成整体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力求做到:集中管理,条款结合,延伸服务,一岗多责,一员多能。最终形成三级联动管理机制,达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管理目的。
(三)明确管理任务。网格管理员在村 “两委”领导下,履行“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民事务协管员、民主管理监督员”等职责。
1、政策法规宣传员:向网格内所有村民和驻区单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传达落实区、街道重点工作。
2、社情民意信息员:掌握、采集网格内村民和驻区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好下情上传,及时反映本网格内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及本网格内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3、村民事务协管员:对本网格村民提出和反映的问题,做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限时办理。
4、矛盾纠纷调解员:做好辖区内群防群治工作,主动参与或配合村委会处理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
5、民主管理监督员:对村日常工作可以提出质询、意见和批评,参与监督村委工作者履职情况。
(四)完善工作机制
1、舆情信息处理制度。网格管理员集中时间入户采集家庭户和驻区单位信息,统一录入常州市农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网格长实行“一岗多责”,是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一般性工作,网格长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协调性工作,网格长现场受理,带回村委协调处理,并向服务对象反馈;突发性事件,网格长立即上报上级部门,配合处理,全程跟踪。
2、工作例会制度。网格长一般每周召集网格管理员召开一次民情分析梳理会议。村委会每月至少召集一次网格长会议。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3、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在职党员进村“一亮五带头”活动,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村委每名党员干部联系6-7名党员和30-40户群众,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群众,切实增强服务群众的实效性。
4、服务公示制度。各村公益服务场所设置本村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各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5、民情日记制度。网格管理员通过记录各村民情日记的方式及时、准确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工作情况。
6、分类走访制度。实行“12345”工作法,即“一巡查,两走访、三必到、四必访、五必报”。具体为网格管理员每天到网格巡查一次;一般家庭户每年走访两次;对发生突发事件、村民有困难意外、邻里矛盾纠纷必到;每月对困难家庭、流动人员、空巢老人、社区矫正对象必访;对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道路环境不洁、外来人员流入、公共设施损坏必报。
7、绩效考评制度。各村每季度对网格长组织一次工作绩效考核,每年组织村民对网格长和村民小组长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
五、具体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各村书记负总责,主任具体抓落实,全面动员,全面部署。要将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和谐农村、实施惠民工程、完善农村管理体制的重要手段,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各村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调查摸底、广泛宣传发动、制定工作方案。
(二)精心组织。按照总体部署,严密组织、狠抓落实,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稳步推进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实施。
(三)做好工作衔接。网格责任人在履行好网格工作职责的同时,要服从农村社区的安排,处理好推行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抓好农村社区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把村日常工作统一到网格化管理中去,确保农村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区委、区政府把农村网格化管理纳入2012年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工作,与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同推进、同考核。并纳入了“和谐农村”创建考核,各村委要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把农村社区网格化工作落实到位,为打造和谐农村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