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契机
全力打造武进农业现代化升级版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续写后花博精彩、争做示范区表率的突破之年。今年全区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央1号文件为统领,按照“加力城乡一体,加速生态文明”的发展主题,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重大契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本要求,夯实农业基础,打造农业亮点,切实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把武进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主要目标是:水稻单产650公斤,确保粮食单产年均递增1%;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5万亩;举办第二届中国(夏溪)花木交易节和首届郁金香花卉展;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创市级“五个一”示范企业3家;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高标准农田1.5万亩以上;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2万人次,新增地方持证农民6000人;争创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将重点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五大体系,打造武进农业现代化升级版。
(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将六大支柱产业的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深入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水平提升,建设以规模化、组织化、区域化和市场化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要着重突出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围绕“稳面积、攻单产、保增长”的工作路线,以各级各类项目为抓手,狠抓关键技术的落实到位,确保粮食单产年均递增1%。以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为依托,重点建设前黄、礼嘉南环路沿线稻麦丰产带,努力将礼嘉万顷良田建成高标准的稻麦生产园区,带动全区粮食单产再上台阶。大力推广硬地节水灌溉育秧技术,以喷滴灌设备为扶持重点,力争在8-10家专业合作社应用推广这项技术。二要科学引导特色产业的战略转型。蔬菜产业要围绕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加快邹区镇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梳理重点建设内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吸引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合作组织、蔬菜种植大户和从事农业的家庭入驻园区。重点建立蔬菜种苗基地,实现良种覆盖率、新技术覆盖率均超98%。畜牧产业要以“六项创建”活动为切入点,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化、畜禽良种化、防疫程序化、粪污无害化、产品优质化的现代化畜牧企业。主动应对活禽市场变化,积极发展家禽屠宰业,鼓励活禽就近屠宰、冷链运输、光鲜禽类产品流通上市。花木产业要把握花博资源的后续开发,以夏溪花木市场为平台,举办第二届中国(夏溪)花木交易节,以花为媒,以展促销,打响武进花木产业知名度。以花博园与“一场五园”为切入点,利用现有资源,激发乡村旅游,探索集展示、教育、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新型花卉产业发展模式。优化全区花卉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中高档盆花和鲜切花等设施花卉,适时举办首届郁金香花展。三要积极谋划品牌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农民要增收,农业要增效,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必经之路。首先,龙头企业要做强。我们要调整策略,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2014年力争新增亿元和3亿元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其次,农产品品质要过硬。重点组织7个无公害整体推进乡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申报,精选25个优质产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重视三品证后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最重要的是,营销策略要转变。要把品牌农产品的推介与休闲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2014年新建或提升农家乐专业村及观光园区3家以上,重点打造城西回民村、太鬲村,大力推出西线花卉品鉴、东线果品采摘、中线垂钓休闲3条路线。品牌农产品要顺应形势改变营销方式,走亲民路线,探索电子商务、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销售思路,使普通市民对品牌的认知度、对产品质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二)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现代农业装备体系。坚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农业园区为支撑,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装备水平。一是建设更高标准的农业机械化。即将出台调整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考核指标中,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指标将由85%调高到90%。尽管2013年我区该项指标自测结果为95.14%,但是尚未得到省级部门的认定。因此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我们不能停步不前、自我满足,而是要自加压力,要持之以恒地夯实农机化基础工作,贯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组织农机更新换代,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95%以上。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围绕水产、蔬菜两大产业,引进微孔曝气增氧机、蔬菜喷滴灌、高效植保机等先进适用机具,高效设施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今年还将试点开展“生态机库”建设,打造农机合作社建设亮点,同时探索出台合作社作业规模激励政策,鼓励合作社做大做强。二是建设更高层次的高效设施农业。继续推动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新建面积1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20%以上。近年来我区高效设施农业不断发展,设施农业初具规模,区域特色逐步形成,产业效益显著提升。但也存在整体推进不够、发展水平不高、政策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今年我们要围绕产业做精、层次做高、实力做强的要求,不片面追求面积的增加,以提高产出、提升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大棚温室栽培设施、喷微灌设施和种养配套设施。三是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区共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家,市级8家;万亩以上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4个,千亩以上8个,平均亩效益达5000元以上。要坚持“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片农民”的工作思路,认真梳理每个园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坚持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确保每个产业都有一个重点园区,每个园区都有一个发展亮点。2014年力争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市级1-2家,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要积极组织实施9个市、区级重点项目,细化建设内容,优化配套措施,加快推进力度。要努力建好国家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的夏溪花木控股和立华牧业两家企业,合理高效运用好由该基金注资的3.2亿元经费。要大力推进“江南普罗旺斯”农业园区建设,将园区打造成集农业产品种植、加工、科研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观光园。要充分发挥诺亚方舟现代渔业园区和黄天荡千亩河蟹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一个市场三大基地”为重点,即建设河蟹优质苗种培育基地、大规格河蟹养殖基地、河蟹出口创汇基地和河蟹交易市场,推动水产养殖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软实力”,是我们联结群众的“亲民桥”,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一是建设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围绕争创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制定系统规范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实施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推进郑陆镇、牛塘镇、南夏墅街道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15个镇(街道)农技农机站的公共服务能力,确保全区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9.8%。要加强新型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分层次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省市区三级专业岗位技能培训,探索试点跨省培训,培育一支责任心强、技术精湛、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队伍。二是建设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继续抓好农业信息化试点的应用推广工作,推动双丰水产养殖合作社、夏溪花木市场、金英王生态园等5个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示范应用,建设一批农业信息化应用典型企业。组织申报“12316惠农短信”省级服务项目,扩大农户信息收集面,针对不同的种养大户发布实用技术、天气预警、防病治虫等信息,提高信息服务覆盖率。继续做好“一点通触摸屏”服务站点维护工作,保证机器软硬件正常运行。强化现有网络基础,鼓励常州希望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等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建立网站,应用网络营销平台,发展订单式农业、会员制农业和团购服务,打响“阳湖红”大米、“一网鲜”大闸蟹等品牌,全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力争超过1000万元。三是建设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继续推进农民培训工程,重点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2万人次、农业职业技能培训700人,农村劳动力专业阳光工程1900人,新增地方持证农民6000人,确保持证农民比重保持35%以上。要积极拓宽培训思路,实现三个转变:培训模式由单一的课堂式教学向集能人带动式培训、部门拉动式培训、网络自助式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培训模式转变;培训内容由普及实用技术知识向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技术难题转变;培训对象由不加区分、囫囵吞枣式向分层次、分类别转变,重点向大学生村官、合作组织负责人、龙头企业骨干、农药和种子经销人员倾斜。
(四)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健全完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农业要发展,环境是基石,生态是保障。一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围绕常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区生态绿城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根据《2014年武进区绿化工程建设方案》,开展城乡造林绿化工作,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5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万亩,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森林生态示范村)29个,全区林木覆盖率达22.8%以上。二是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以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整治的意见》为统领,按照从小到大、污染从重到轻,建立监管等级和综合整治时间表,认真组织规模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排出计划,分批进行整治、改造和提升。积极推行实施雨污分流,粪便生产有机肥,废水厌氧生产沼气等工程,实现养殖和种植的有机结合,达到污水零排放的生态养殖。三是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贯彻落实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在机械设备上,大力发展收获机械的切草、粉碎、喷撒设备和秸秆打捆机,示范推广复式秸秆还田机械,引进草绳编织机。在创新亮点上,探索建立秸秆打捆、收运体系,鼓励发展秸秆压块燃料企业、秸秆编织企业,实现秸秆资源科学利用。四是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太湖、西太湖湿地修复工程的推进实施,健全湿地保护管理队伍,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出台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意见,我们区级也将出台相应政策,以水稻田、生态公益林、生态湿地为重点,进行经济补偿。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农业生态补偿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五是继续做好太湖、西太湖蓝藻打捞和水葫芦种养工作,添置蓝藻打捞、藻水分离设备,改善湖区水环境质量。继续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5处以上,进一步完善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五)大力推进五种力量建设,健全完善现代农业防控体系。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突出“产、管”两手抓。201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六方面具体要求。农业部将今年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开展系列专项行动。为此,我们要一手抓源头生产,推进农产品农药残留、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菌药、农资打假、水产品等六项整治活动,引导发展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切实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手抓监管执法,切实提高镇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室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完善考评机制,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保质保量完成800个批次的全年定量检测任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是动物防疫要突出技术手段。在抓好动物防疫“三大行动”的基础上,扩大免疫抗体检测覆盖面和监测频率,确保免疫有实效;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井的建设和使用,严格规范无害化处理过程,确保全区无病死猪肉流向餐桌;进一步完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和检疫票证电子化管理系统,提高移动智能识读器等追溯设备的使用率。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畜禽屠宰监管工作。目前,省里已经完成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职能划转交接工作,省农委新设立了畜禽屠宰管理处。市里的改革工作正在推进之中,市农委可能也将成立畜禽屠宰管理处。为此,我们要及早谋划,理清职责,科学安排,为职能转接、人员配备等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是森林防火要突出基础建设。森林防火工作必须站在保护全区群众人身财产、森林资源安全和维护全区稳定的高度来加以重视。一要完善引水上山工程建设。从实践经验来看,“引水上山、以水灭火”工程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今年我们要继续推进该项工程的建设,新建100立方蓄水池2个,铺设扑救管网10公里,合理设计消防管线及消防栓的布置,做到覆盖面广、灭火效果优。二要推进专业扑救队伍建设。依托雪堰、郑陆两支消防队伍,筹建专业扑救队伍,加强训练,配备器械,建成一支在实战中高效精悍的森林防火队伍。三要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启动全区森林消防智能监控系统建设,通过视频监控、卫星定位、微波传输等科技手段,实现实时、全面、准确地监控森林火情。四要提升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护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现火情,立即启动预案,确保在最短时间内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支持到位、应急物资到位、扑火人员到位。四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要突出实际效用。做好粮食作物病虫精确测报和防治技术指导,提升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发挥区域站标准病虫观测场和观测仪器的作用,提高病虫测报的时效性,将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严格控制在3%以下。继续实施好外来有害生物阻截带建设,依托6个监测点,做好12种外来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监测,一着不让,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桔小实蝇的防除和防控技术研究。不断更新知识,做好技术储备,加强经济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和防治力度。五是农机生产安全要突出长效管理。严格执行农机安全监管法律规章标准,把好发证关、检验关、事故处理关、档案管理关,巩固和扩大环卫拖拉机、花木专业运输拖拉机等专项整治成果。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整、规模标准”的思路,加快农机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提高中心的农机安全检测水平、技术培训水平、监理服务水平。创建平安农机合作社5个,在平安农机示范镇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创建水平。
三、转变作风,在凝心聚力中树立新形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农业工作指引了方向,我们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凝聚共识、深刻理解,确保武进农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抓思想建设,领会上级会议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将保持粮食安全作为年度经济工作头条进行部署,把农业现代化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提出要坚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抓好农产品质量,强调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全省农业工作视频会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工作会议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强化农业基础,积极拓展和深化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我们要紧密结合武进农业现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上述会议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二)抓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一要制订农业系统“人才需求计划”,建立稳定的人才增长机制,形成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明显增大,人才的行业、产业分布相对合理的格局,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真正把肯干实干、能力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上来、用起来。三要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短期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组织岗位练兵,开展对口培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三)抓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成效。一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真诚欢迎群众对我们工作“评头论足”,在改进政风行风中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扎实做好为农服务工作。二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以及《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新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三合一”平台和3D惩防系统的功能,推进权力公开化、规范化、透明化运行。要注重信访及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和监督检查。三是继续争创“三型”机关。要瞄准创建目标,正视不足,力戒形式主义,反对坐而论道、推诿扯皮,提倡实事求是、实干兴业,花大力气“治浮”、“治庸”、“治奢”、“治僵”、“治散”、“治腐”,杜绝一切机关“顽症”,树立务实新风。四是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深化实施系统风险防范管理办法,把权力放到阳光下晒晒。要抓好新的项目申报制度、资金管理办法的实施,建立项目库,增加透明度;项目建设要突出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农林场圃要突出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四)抓服务建设,彰显农业特色。继续完善“服务惠三农”品牌,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展示特色,体现品牌内涵。开展“双政三零”竞赛活动,让干部队伍在“比学赶超”中与时俱进;继续加强“党员示范岗”创建,发挥优秀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继续开展“星级科室”评比,体现团队的整体实力;继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道德讲堂”活动,培养组织满意、社会认同的先进典型;继续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改善行风政风,为现代农业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