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企事业单位:
为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发挥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现就开展质量强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升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建立质量强镇为目标,全面加强质量工作,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1、提高产品质量。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质量制度,镇政府成立班子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依靠技术进步,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强化基础管理,推行科学管理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抽查力度,使全镇工业产品的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推进名牌战略。全年争创市名牌产品2只以上,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群体,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对全镇经济的推动力。
3、提高标准化水平。主要工业产品有85%以上按国家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达到国际水平的优等品率明显提高。全年完成“采标”3只。全镇产品标准覆盖率和复审率都保持在98%以上。
4、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规模企业按ISO10012标准建立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完成4家计量合格确认。积极开展能源计量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基本信息库,10%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达到使用“C”标志的要求。
5、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年销售在500万以上的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70%以上小型企业明显改善质理管理水平。大力宣贯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标准宣贯率达80%以上。
6、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严重的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明显遏制,质量投诉大幅减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产品生产企业基本做到有证生产、有证销售,《目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6%以上;同时加强对3C强制认证工作的监管力度,促使应领证企业在规定期限内领证,杜绝生产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产品,有效控制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行业和产品。
7、提高工程质量。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试车、投产和验收一次合格,确保连续生产和正常使用,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确保连续生产和正常使用,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力争创省级、市级以上优质工程。
8、提高服务质量。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使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有明显提高,引导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创省服务名牌和省服务质量奖,并争取有“零”的突破。
9、强化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工业企业积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培训人数不低于企业总数的60%。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质量强镇工作取得实效。各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工作责任制,明确本单位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水平的目标。及时制订工作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在组织领导、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制度建设、信息交流等方面狠抓落实,保证质量强镇工作的有效开展。
2、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力度。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质量制度,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认真研究落实政府对质量的宏观调控政策,建立有效的质量长效管理和预警机制,完善质量激励机制,狠抓质量中的突出问题,力争把全镇的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坚持以质取胜,确保名牌战略的全面实施。企业都要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核心,品牌知名度为重点,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深入贯彻《江苏名牌战略发展纲要》镇制订名牌培训规划(见附件1)。更进一步推动名牌企业实现系统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在全社会形成“政府推进名牌、企业争创名牌、媒体宣传名牌、消费者购买名牌”的良好氛围,当年获得市名牌企业奖3000元,省名牌企业奖5000元,省著名商标5000元。
4、高度重视标准计量等基础性管理工作,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继续做好企业标准制修订、复审、备案工作,确保全镇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和复审率都达到98%以上。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认真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帮助企业做好计量管理基础工作,确保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分别达到体系检测、保证确认或合格确认的相关要求。集贸市场由主办者统一配备计量器具,营造良好的计量诚信环境。
5、积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配合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宣贯,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先进的质量理念和内涵,积极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大力推广应用“5S”、QC小组、六西格玛、顾客价值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快实施重点技改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新产品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切实提高我镇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引导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6、从源头抓质量,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进一步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理清从源头抓质量的思路,制定从源头抓质量的制度,落实从源头抓质量的措施,明确树立“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抓小稳大、扶优扶强、依法行政”的工作新理念。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企业和事关安全健康、涉及强制性标准的重点项目的监管检查力度和对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公告、曝光、处罚、整改等后处理工作力度,必要时实施市场退出机制。继续加大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利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不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条文)及相关要求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查处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区域性较强的食品、建材、农资、成品油、照明灯具、电光源、危险化学品、人造板产品等方面的制假售假和无证生产行为,为提高全镇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见附表2)。
7、强化对质量强镇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建立考核机制。各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总结2013年质量强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质量强镇活动领导小组,制订落实好质量强镇工作实施计划,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落实奖惩,确保质量强镇工作的持续性有效性,从而有效地推动湟里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附件:1.湟里镇培育省、市名牌产品商标规划
2.湟里镇打假治劣工作责任制
武进区湟里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四月四日
武进区湟里镇党政办 2014年4月8日印发
(共印90份)
附件1
湟里镇培育省、市名牌产品商标规划
(2014—2017)
为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提高竞争力,提升工业经济的质量,形成一批名牌产品群体,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名牌产品,使之成为我镇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五年内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如下:
一、推行名牌战略,瞄准中国名牌形成一批名牌产品。
1、形成一批常州市名牌产品,作为申报省名牌的申报条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常州市名牌产品。具体为每年增加2只常州市名牌产品。
2、组织企业积极申报省名牌产品。五年内力争有3只产品成为江苏省名牌产品,最终实现中国名牌的目标。
二、推行品牌战略,瞄准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一批著名品牌。
1、形成一批常州市知名商标。作为申报省著名商标的申报条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常州市知名商标。具体为每年至少增加2只常州市知名商标。
2、组织企业积极申报省著名商标。五年内力争增加3只江苏省著名商标,最终实现中国驰名商标的目标。
三、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镇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与服务,并配合镇政府制定鼓励政策。
四、培育企业
1、江苏恒鑫富奥汽车部件、凯达牌轧辊。
2、双菱链条、长虹结晶器创省名牌。
3、在五年内培育两只中国驰名商标、两只著名商标。
4、东方龙牌摩托车。
5、凯达牌轧辊。
6、江牌白油。
7、晨光涂料。
8、江苏金鼎电动工具。
9、宇锋车辆。
附件2
湟里镇打假治劣工作责任制
为了配合上级部门严打假冒伪劣产品商品工作,做好镇区域内的监管工作,现订立如下工作责任制。
一、深入实施打假工作责任制,严格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切实强化生产源头监管,严格责任追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对假冒伪劣现象和重大制假案件的发生。
二、高举质量振兴和打假治劣的两面大旗,从源头抓质量,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进一步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明确树立“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抓小稳大,扶优扶强,依法行政”的工作新理念,进一步加大对镇域内的重点产品、镇域质量问题严重的和事关安全健康、涉及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公告、曝光、处罚、整改等后处理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利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不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及相关要求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查处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特别是照明灯具,电光源等产品制假售假行为,为提高全镇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健全打假工作网络。在镇企业管理服务站落实打假工作联络员一名,负责镇域内打假信息的沟通和上报。充分发挥打假工作联络员对本地情况熟悉,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的优势,及时发现和举报的质量违法行为制假窝点,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反馈。
四、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和故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影响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