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拼搏勇争先 再现旅游新突破
——浅谈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武进旅游如何再发力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描绘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明确苏南五市创新分工、错位发展的同时,明确了苏南五市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南京市:打造十朝都会文化旅游观光品牌;无锡市: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胜地;常州市:建设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苏州市:建设全国重要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镇江市:建设成为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和旅游文化名城。这为苏南各地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注入了新动力,赋予了新课题,带来了新契机。
作为苏南方阵不可或缺的一员,武进迎来了和苏南其他城市同台竞技、重新赛跑的机遇。就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而言,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喜人成绩,可以说,开端良好、首战告捷。随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大力推进、加快实施,全区旅游产业进入了乘势而上的机遇期、化蝶蜕变的转型期、二次创业的攻坚期。如何用“苏南现代化”统领武进旅游产业发展,并实现新的突破,需要我们充分发扬“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务实精神和“当探路先锋、挑示范重担”的豪情壮志,抢抓新机遇、攻克新课题、强化新举措,实现新腾飞。
一、在审时度势中抢抓突破发展旅游产业的新机遇
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和现代化建设先行先试的多重利好下,必然会伴随着政策、要素等资源的倾斜。这给我们再次带来“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机遇,善于捕捉、积极争取,我们就可以再次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1.政策环境正在更加优化,可以向上争取的支持很多。
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新上任的省旅游局秦景安局长明确指出,为全力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国家旅游局和江苏省旅游局建立了定期沟通、课题研讨等一系列创新工作机制,力争在旅游产业层面上对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江苏省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也在加紧研究中。这表明,苏南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更加重视和支持,苏南旅游业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在更加优化。
今年7月底出台的全省《推进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大力鼓励和推进苏南地区环太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旅游度假区“增强功能、丰富产品、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旅游国际化”等5个方面先行先试,为旅游业整体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并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等诸多方面推出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
就我区而言,刚刚晋级的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在内强素质的同时,可以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使各项工作奋力走在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前列,力争早日跻身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行列。同时,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春秋淹城旅游区已经基本达到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但就其验收工作如果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在国家旅游局排队,恐怕最快也要3年左右才能轮到。如果积极沟通,把这项工作纳入省旅游局向国家局争取支持的范围,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有望缩短。此外,围绕旅游产业拓展,将西太湖岸线、西太湖科技城、揽月湾、花博园“一场五园”以及嘉泽的状元坊,周边的农家乐等进行融合包装,可以考虑打造一个省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如果从现在开始着手规划,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预计到2016年左右,我区就可以拥有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一个5A级景区和若干个4A级景区。到那个时候,武进旅游产业的规模将持续增大,效益将持续增加,将真正意义上实现旅游大区向旅游强区的跨越。
2.结构调整催生发展动力,可以重新整合的资源很多。
根据省委、省政府“高轻优强”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旅游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中间关系民生,其关联性和带动能力都很强,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领域,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产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强势推进的进程中,旅游业将进一步凸显自身优势与地位,并催生出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我区具有生态、人文、农业、工业等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但还没有很好地将各自特色进行统筹并融入到旅游总体形象之中和旅游产品的打造之中。一方面,与旅游相关的领域,如休闲农业、生态园林、文化旅游等等,相关主管部门都在管理,但各有侧重,没有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要知道,打造一个地区的旅游品牌。不是光靠旅游部门以及旅游人就能办到的,而是政府各部门各镇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旅游景区属地管理造成分散建设,有的板块小马拉大车,无法形成龙头景区。如,江南第一财、杨桥古村、湖塘老街的打造,如果单纯依靠镇上的力量,各项工作都显得举步维艰。这就需要充分整合行政、产业、资金资源,集中优势财力和物力,有计划、有重点地打造差异化、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今后一个时期,武进的旅游除了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外,还要更加注重提升景区的品质,营造更好的城市旅游氛围。
3.旅游转型提供良好机遇,可以设法包装的卖点很多。
旅游消费是一种综合消费、多层次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旅游消费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旅游业自身转型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当前,休闲度假旅游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观光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导。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旅游竞争不再单纯依靠传统山水、人文资源。旅游产品的包装和营销也变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年上半年,香港维多利亚港变身“大澡盆”,全香港和众多游客疯迷“大黄鸭”,就是经典案例之一。
同样经典的是,这个夏季酷暑难耐,但嬉戏谷和春秋淹城却打了个漂亮仗,各自接待量平均每天都在1万人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这与他们精心策划包装卖点、积极营销不无关系。虽然白天异常热,但是两个园区精心打造了精彩纷呈的夜公园,环球动漫嬉戏谷推出了好莱坞导演精心策划的精彩表演;春秋淹城推出了星光奥嘶卡舞台,每天上演有特色的互动节目,让游客在纳凉的同时,大饱眼福,享受文化盛宴。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只要创新思路,找准切入点,紧扣游客的心理需求,强化创意策划,我们就可以设法包装更多的卖点。比如,淹城的中医、文化、美食三条街,目前就是美食一条街人气比较旺。如何拉长产业链,用餐结束后,让客人继续消费?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重新整合淹城三条街,重新定位、重新打造,比如把古方路上的夜排档等整合进来,把中心城区的一些酒吧等娱乐场所整合进来,打造吃、喝、玩、乐特色一条街,成为中心城区吸纳游客夜娱、夜游的好去处。
二、在自我加压中攻克突破发展旅游产业的新课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业。即将贯彻实施的《旅游法》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旅游规划促进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为大力推进旅游产业提供了法律支撑。作为先行先试的地区之一,如何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同步、旅游业关键指标与经济转型升级等各项指标体系匹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第八届花博会即将精彩绽放,武进将在长三角、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聚焦,名气会更加响亮、人气会更加积聚。但花博的效应如何放大,后花博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快研究。只有攻克了这些新课题,我们才能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迎难而上、争先创优。
1.面对当先行做表率的新目标,旅游发展定位要更加提高。
武进旅游已经一炮打响,如何才能持续走红?面对争先、率先发展的大环境,按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要求,全力打造长三角高品质特色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是我们进军的目标。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旅游产业起步晚,虽然这几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而且,上海迪斯尼乐园建成投运后对环球动漫嬉戏谷和春秋乐园这两个主题公园将带来冲击性的影响。所以,武进旅游能不能再跨一道坎,更上一层楼,取决于我们取得良好开端后的再定位、再发力。唯有全方位提升武进旅游的品质内涵与品牌形象,力争全区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切实把武进建成充满生态休闲旅游魅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强区,我们才能在千帆竞发的旅游产业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武进当先行、做表率加分、添彩。最近,有网民提出这样一个问卷,常州这几年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亮点或最大成果是什么,排在第一位有75%以上的网民回答是常州武进的旅游业。按联合国旅游联合会总干事说的那样:中国旅游业高速增长期至少还要保持30年左右,由此可见,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武进理应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捷足先登,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2.面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旅游发展模式要更加优化。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题中之义。这几年,我区的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转型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但从全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看,2012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为7%。苏州、无锡旅游业占GDP比重早就超过12%,差距十分明显。从全区旅游总收入占服务业的比重看,2012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为19%,与新兴服务业倍增的要求还有明显的差距。从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要求看,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要达到60%。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生力军,旅游业的发展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模式,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拉长产业链条,想方设法让游客“留得住、多消费、还想来”,变“一日游”为“二日游”或“多日游”,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的提升、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的提升,让旅游业强势拉动服务业加速发展。
3.面对发展改善民生的新期待,旅游惠民效应要更加放大。
“美丽中国”的打造,实际上就是展现“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和谐家园”的美丽画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全社会谋幸福。正如业内人士所讲,如果说制造业解决了短缺,服务业提升了便利,那么,旅游业就是幸福的载体。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可以折射出这个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抓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提升幸福指数。因此,踏上进军现代化的新征程,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旅游惠民的效应有待进一步放大。所以,我们发展旅游产业要围绕“建设美丽武进,打造幸福家园”这个理念,在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打造、基础设施配套、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创新举措,进一步彰显关注民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发展旅游业真正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性驱动力量。
三、在创新创优中强化突破发展旅游产业的新举措
有人把新时期旅游业概括为“三造”,即:造景、造势、造故事。讲得很有道理,也很形象。对我区来说,突破发展旅游产业,也不外乎这三条,关键是要秉承“重点驱动,热点带动,新品促动,整体联动”的理念,创新思路,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在赋予特色、丰富内涵、打造品牌、扩大影响上寻求新对策、推出新举措。首先是造景,就是要继续秉承“第一”和“唯一”的理念,开发独特性、拳头性旅游产品;其次是造势,要软硬兼顾,全面宣传推介的同时,要全力打造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再次是造故事,就是要挖掘武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编撰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诙谐有趣,“有听头、有说头”的旅游故事、民谣等,赋予旅游产品深刻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结合我区实际,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围绕构筑竞争优势,在开发特色产品上求突破。
当前,我区旅游的困惑是游客“引得来”,但是“留不住”。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全区接待游客总人数为495万人,而在我区过夜的“二日游”游客人数仅为8.7万人左右。究其原因,我们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不强,我们叫得响、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还不多。我们要在准确定位发展主题的基础上,围绕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花卉产业、大小椒山等优势资源,大胆设想,超前策划,打造一批游客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推出一批上档次、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载体。要针对我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禀赋独特和文物遗存丰硕的实际情况,按照生态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体验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研发康体养生游、创意体验游、农家休闲游等旅游产品,努力打造国家级、国际化、体验型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多时段、多游程、多主题、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同时,随着旅游观念的转变,游客除了关注旅游景区景点外,将更加注重旅游城市的综合环境。地区资源的科学整合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武进在城市形象、生活品质、城乡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深化“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把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推进旅游结合起来,在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中更多地植入旅游元素,把整个武进作为最大、最美的旅游作品来打造,以此促进和推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在我区的目前城市建设中,从规划到建设要尽可能充分考虑旅游的形象和氛围,如小小的一个公交站台,新天地的宣传长廊等,如何做到一站一景、一廊一景、一路一景,来体现旅游城市的风貌。从现在起,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这方面的意识。
2. 围绕旅游多元发展,在推进产业融合上求突破。
旅游产业关联度强,如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就需要我们将旅游业融入到农业、工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之中,通过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多业兴旅”的发展格局。一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省级特色乡村旅游村、自驾游、生态游基地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农家乐、林家乐和渔家乐,围绕踏青、采茶、品果等唱好乡村旅游“四季歌”,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在前两年,全区小城镇“十个一工程”建设中,各镇已经基本完成了“规定动作”,完善了基础配套。但在后面的“十个一工程”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注重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各镇实际,走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做好各自的“自选动作”、“花样动作”,打造“一镇一品”或“一村一品”的“加分动作”,这样武进的小城镇建设在游客的眼里,才会“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以此形成特色,吸引游客。二是充分利用我区文化体育活动设施较为完备的优势,结合曲棍球基地、龙舟赛基地、环太湖自行车赛等举办各类赛事活动,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深度融合。三是积极发挥常武地区600多家旅游户外旅游用品生产企业的作用,充分发扬户外旅游用品“规模大、门类全、质量优、竞争力强”的优势,定期开展一定规模的旅游用品交易会、展示会,搭建集旅游产品展示和市场开拓的交易平台,进一步推动工业旅游建设和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促进与旅游相关业态的交流合作。
3.围绕功能配套完善,在优化服务体系上求突破。
一是要积极放大花博效应,围绕游客“来得多、玩得好、留得下”,整合全区资源,组织区内各景区联动,精心构思策划,认真开展宣传推介、组织游客等相关工作。真正做到“最佳效果地宣传推介、最大限度地引导分流、最高水平地组织接待”,实现全区旅游名气更响亮、成果更丰硕。我们要抓住举办花博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动员全区旅游力量,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推动无缝对接,吸引游客到各个景区酒店。要变“十一黄金周”为“十月黄金月”,当月的旅游经济效益实现翻番,嬉戏谷、淹城春秋乐园门票等当月营收争取突破1亿元。二是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旅游法》的精神,分析新情况、寻找新思路,要结合花博会客流量大、游客组织接待难度大、来武进的领导、嘉宾多等实际情况,全面预想预测,认真建立热点、难点问题处理预案,系统做好新法贯彻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和服务。三是要进一步发挥区旅游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完善旅游、公安、农业、工商等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探索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和旅游违法行为查处信息共享机制。并在旅游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等方面创新机制。四是要按照《旅游法》的要求,认真借鉴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做法,加快打造武进旅游服务中心,切实规范散客旅游市场,满足市民个性化旅游需求,并促进自助游市场的培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7日,“宽带中国”战略正式实施,国务院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内需的一系列举措。可以说包括“智慧旅游”在内的信息产业迎来了阔步发展的春天,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也即将随之风生水起。“智慧旅游”考验的是我们的“旅游智慧”。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智慧武进”的建设中着力打造“智慧旅游”,展现“指尖上的武进”,要加快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的开发和建设,建立覆盖旅游六要素的智慧旅游综合信息平台,让消费者轻松实现旅游体验、行程规划,从而更加便捷、高效地享受旅游。在此基础上,实现智慧门票、电子导游、客流预警、安全监管等一网化、一体化运行。从而把“智慧旅游”打造成武进旅游现代化的亮丽风景线。
4.围绕提升综合效能,在强化招商宣传上求突破。
一个创意可能会催生一个产业,一个人才可能会激活一个企业。优势资源加上优秀人才、优异策划,往往形成优良项目。攻克旅游产业发展难题的重点,就是要把我们的旅游品牌“打出去”,把人才、客商、资本和游客“引进来”。
要把旅游人才的招纳、培养作为全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全区旅游人才的培育、选拔任用机制,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氛围。要把旅游招商作为全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加强策划包装,推出一批吸引力强、开发潜力大的优秀招商项目,为吸引投资提供参考和依据。要在前期与港中旅、马来西亚客商对接的基础上,精心策划赴香港、新加坡招商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企业集团或管理公司的联系,积极争取大企业、大集团来武进投资合作。同时,要积极借鉴吴中区、太仓等地的经验,组建旅游发展公司,集约节约利用各类资源,实现旅游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要抓住沿江城际铁路建设、长三角城市同城化效应进一步彰显的契机,围绕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中远程市场的开拓,围绕不同年龄段游客群体的需求,精心策划,巧妙构思,积极包装和推介周末游、小长假游、自驾游等旅游产品。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形式、资金筹措等新情况、新问题。旅游界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旅游在于活动”,要一年四季,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要进一步创新宣传推介形式,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线路推介相结合、招商引资与旅游推介相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平台、不间断的宣传推介体系;要学习西溪湿地借《非诚勿扰》影片而“一夜爆红”、《泰囧》热映后,泰国旅游“一哄而上”的做法,精心构思,巧妙宣传,进一步放大“花都水城·浪漫武进”的品牌效应。要让广大游客来了武进不想走,走了之后还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