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2012年武进区商务局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33111/2013-00007
主题分类: 贸易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商务局  
产生日期: 2013-02-06 发布日期: 2013-02-0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12年,我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省、市、区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拼搏两载、超越期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要求,全力做好“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区商务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相关阅读:

2012年武进区商务局工作总结
 

  2012年,我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省、市、区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拼搏两载、超越期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要求,全力做好“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区商务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2012年商务工作基本情况

  1、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全年完成工商注册外资141047.34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4亿美元的100.75%,同比增长3.07%;完成实际到帐外资90500万美元,同比增长0.14%,其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到账外资72116.91万美元,占到账总额的79.69%。

  2、外贸“稳增长”成效显著。外贸三项指标全面实现正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900080.66万美元,同比增长13.21%,完成年计划89亿美元的101.13%;其中自营出口558567.43万美元,同比增长7.53%,进口341512.23万美元,同比增长23.93%,均创历史新高。

  3、外经合作势头良好。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企业23家,中方协议投资14887万美元;新签外经合同额10692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03亿美元的103.81%;完成外经营业额 10286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01亿美元的101.84%。

  4、市场保持繁荣稳定。全年实现社会零售品总额369.1亿元。家电下乡完成销售149461台,销售金额37749.46万元,销售补贴金额4105.34万元。完成生猪屠宰44.11万头。

  5、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切实发挥区重大外资项目推进协调小组作用,帮助协调和解决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形成合力,破解难题,加快重大外资项目实施。今年以来,我局牵头的利优比压铸、博世力士乐、纳博特斯克液压等14个重点项目推进顺利。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围绕“量质同升”,全力推进招商引资。

  一是大力拓展招商网络。开展“四名”招商,重点围绕“名人、名企、名园、名城”,充分发挥武进籍华侨、区内企业家的作用,依托重点企业以及与武进有合作关系的产业园区,大力开展点对点招商和对接活动;集中精力加强对日本、欧美、以色列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力度,形成对重点地区“基地化、长期化”的招商格局,加快形成“日资高地”、“台资、德资集群”、“以色列高科技产业集聚地”等一批外资集聚区;充分发挥上海、深圳等驻外经贸联络处作用,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多方位拓展招商引资信息渠道,深化与上海美国商会、日中经济协会、深圳贸促会等重点商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转换工作思路,聚焦行业领军企业和大项目,充分利用IMFORCE、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企业联合会等中介,挖掘人脉、结交客商、抢抓项目信息并定期联络跟踪;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微博等发布武进经贸动态信息,有效向客商推介宣传武进。

  二是推进产业招商。围绕我区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深入走访各镇、开发区重点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关注产业最新发展动态,瞄准重点突破领域和区域,锁定目标客商和机构,编制产业招商专案和调研报告,为产业招商、推动招商引资转型升级打下良好基础。瞄准四大创新型科技园区产业、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着力引进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高端产业项目,加快完善产业链条。

  三是强力推进“双引”工程。挖掘各方资源,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工作,是我区加快招商引资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以服务外商“五大行动”启动为契机,对我区近800家外资企业,落实专人跟踪服务,定期交流走访,深入挖掘外企在增资扩股或新设项目方面的信息,着力做好爱科农机、维布络、博士力士乐等增资项目的服务工作;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年初召开的全区“加强以民引外、扩大对外开放”会议精神,结合“三解三促”活动的开展,完善和更新“以民引外”项目库,对有合资、合作意向的民营企业,引导他们主动嫁接吸引外资,积极鼓励风投、创投参与我区企业改组改造,实现互利双赢,强力推进了瑞声光电、创生医疗器械、尼勒电缆、东洋亚邦颜料等以民引外项目。

  四是精心组织招商活动。今年以来围绕五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目标,重点加大了对日本、欧美、以色列等地区的招商力度。牵头组织了2012武进科技经贸洽谈会、2012武进(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2012中国挖掘机械行业年会、以色列招商、欧洲招商、美国招商、日韩招商、港台招商等境内外多场综合、重点专题招商活动,推介投资环境、积累客商资源,捕捉项目信息、推进重大项目,把握会前广泛洽谈、会上集中推进、会后跟踪落实三个环节,全力推进招商项目落实。在9月20日开幕的2012武进科技经贸洽谈会上,7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专家学者齐聚武进,20个项目当场签约。

  二是强化信息资源整合。为使招商更具针对性,汇总梳理在手客商资料,排出一批重点目标对象;对全区闲置标准厂房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全区可招商厂房数据库;加大招商信息内部流转力度,每周召开沪深常三地招商人员网络视频会议,交流项目信息,提高招商效率;每月定期发布招商项目信息,强化与乡镇、开发区项目信息的对接,提高项目的落户成功率。

  2、围绕“提速增效”,全力服务重点项目。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工作任务。一是明确区领导责任。围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排出全年重点推进的外资项目,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区级责任领导,主要负责对各重点项目的督查和协调。二是明确项目单位领导责任。切实贯彻各项目责任单位“一把手” 总负责制度,对项目进展情况亲自过问,亲自把关,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置,无法解决的及时向区级责任领导汇报。三是明确配合部门领导责任。对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了相关配合部门,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服务,积极协调,全力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二是传递压力,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分解任务。年初将全年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开发区和区有关功能平台,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参与引外资的良好氛围,利用外资督查会、基层调研等机会,将压力层层传递到开发区、镇。二是狠抓进度。对照序时进度,倒排推进计划,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狠抓任务落实,围绕重点推进的外资项目,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一件一件抓落实、一环一环抓推进,紧盯项目批办、登记、到账等各个环节,确保项目推进畅通顺利。三是强化督查。由区主要领导牵头,每月召开外资工作督查会,对各单位外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排位,重点外资项目实行每周一报、每月一会制度,对完成情况差、序时进度慢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三是落实分工,注重部门协调。围绕“五个一批”项目,建立在手项目每周汇总交流机制,对重点项目落实专人,盯紧盯牢,一抓到底,群策群力,明确各阶段推进目标和要求,畅通向上沟通联络渠道,加强与商务部、省厅、市局和其他相关上级涉外部门的纵向业务沟通联系,确保重大外资项目的有序推进。切实发挥区重大外资项目推进协调小组作用,由政府办牵头,每月召开一次商务、发改、环保、工商、外管等部门组成的项目协调会,帮助协调和解决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破解难题,加快重大外资项目实施。

  四是摸清家底,提高外资到账率。对今年登记注册的项目,与各镇、开发区一起,积极做好与企业的沟通工作,争取外商早出资、早验资,确保按期到账,对前期已经注册但欠缴的项目,进行逐个分析,找准问题根结,制定有效可行的措施,限期解决,确保现存资源早日转化为到账外资。

  4、围绕“稳增长”,着力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优化外贸经营环境。今年以来,针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密切关注外贸发展动态。一是建立健全外贸服务体系。建立外贸运行情况分析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对全区的外贸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各镇、开发区外贸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查。建立重点外贸企业跟踪联系服务制度。重点外贸企业专人挂钩联系,按旬、月报送进出口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二是开展“送鲜花、树信心,谋发展”活动。年初,深入全区外贸重点企业,帮助企业分析经济形势,引导企业增强信心,抢订单、保市场,进一步表明各级政府稳定外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开展外贸企业“双送”服务活动。为落实外贸稳增长的要求,5月份成立了“送政策、送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带队,联合海关、商检、经信、人社、中信保等七部门,深入现场了解和帮助企业分析原因,及时掌握企业在进出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帮助解决。先后协调解决了新华昌、金鼎、三井住友、安达科及东方特钢等公司在进出口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外贸稳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扶持体系。针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适时出台了外贸保增长的政策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我区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政策“手电筒”的导向作用。年初,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稳定外贸增长、促进外经贸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出台了《关于鼓励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对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各类进出口公平贸易、出口信用保险、出口基地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在政策上给予了重点支持,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结合我区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相继制订了我区保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及全区外贸目标考核的意见,为稳定外贸增长,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省、市商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充分利用好各项扶持政策,认真做好各类外贸扶持资金的申报工作,积极帮助争取上级政策。针对今年新出台的外贸扶持政策,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集中辅导和现场办公,宣讲政策和申报要求。充分发挥各镇、开发区外贸专管员的作用,对所属地区企业进行全面发动和调查摸底,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使企业得到实惠。

  三是加大宣传培训,规范外贸管理工作。面对外贸环境和政策的不断调整,紧密结合最新形势,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以“规范管理”为落脚点,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服务建设活动。一是加强外贸政策的解读和宣讲。结合“双送”开展了20多场次各类外经贸扶持政策的宣讲活动,涉及企业1000多家,详细讲解了国家、省、市和区的外经贸政策,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现有各类开拓资金、外经外贸专项引导资金,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提供政策支持。二是为让企业及时了解国际商贸的最新动态,多次召集和组织各类进出口企业的有关人员,参加省、市商务部门及涉外部门举办的专业知识、外贸形势等多层面、多领域的培训,包括常州市“国门之盾”行动贯彻落实暨外贸形势分析会议、重点外贸企业保增长会议等,全年参训企业达350多家550多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是创新服务举措,提升外贸工作实效。一是建立银贸合作平台。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防范收汇风险,缓解“融资难”问题,组织10多家企业与美国花旗银行对接,同时推荐符合条件、有合作意向的45家中小企业与银行对接,发放低利率贷款,其中39家外贸企业被列为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苏分行重点支持的武进百户成长企业。二是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外贸出口优势产业。今年,我区两个省级出口基地及市级基地顺利通过各级商务部门的考核验收。先后对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效应显著的镇、开发区进行产业调研,为后续申报创建省、市级出口基地打好基础,更好地发挥出口基地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做好贸易保障促进工作。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低位徘徊,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贸易摩擦案件从数量和广度上都有增无减。今年以来,先后为美国337调查预警案件、埃及纺织品特保措施案、美国和欧洲分别对我国光伏企业“双反”调查案等我区涉案企业指导工作,涉案企业达20多家。

  五是组织企业参展,提高贸易对接机会。针对企业对国内外商品需求信息和商机的渴求,对重点市场、重点产品进行认真调研,找准切入点,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会和洽谈会,寻找新的商机,为我区外贸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积极向企业宣传省商务厅2012年重点展会信息,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销会10多次,其中华交会我区13家企业参展,落实摊位13个;春秋季广交会, 205家企业参展,落实摊位305个,参展企业数及展位数创历史新高;组织50多家企业参加2012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常州名特优产品展览会,为中外客商展示我区的优势产品和产业。

  六是拓展“走出去”新领域,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荷兰投资推介会、德国投资说明会等各类境外投资说明会,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引导区内企业加大对国外煤炭、有色金属等紧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收购兼并、股权置换、投资控股等方式,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开拓发展空间,提升我区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常发集团、中天钢铁等多家规模企业抓住“后金融危机”中世界经济触底复苏带来的商机,积极开展产品升级和经营结构调整以及全球化营销布局。

  5、围绕“商务惠民”,全面加强内贸管理职能。

  一是推进“放心肉”工程。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结合我区生猪定点屠宰厂设置规划,按照审核换证标准,严把资质审核关,加大了淘汰落后企业力度。8月底,我区成功关闭塘铁桥、东青、村前、戴溪、寨桥、焦溪、崔桥、南宅、礼河9家手工猪屠宰场点,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为保障市场肉品的质量安全,积极开展了打击私屠滥宰等肉类批发市场整治和冷鲜肉经营企业专项检查,今年以来,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50人次,抽检肉品340次,按规定比例抽检生猪26000余头,没有发现“瘦肉精”含量超标、私屠滥宰等问题;对全区所有冷鲜肉经营企业、肉类批发户,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会同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索票索具不到位等问题,保障了居民吃上“放心肉”。

  二是推进“放心酒”工程。加强组织、宣传,为确保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的酒类流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召开全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阶段工作。今年以来,牵头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先后组织了三次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对我区酒类市场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为50家酒类销售商办理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对10家酒类销售商发了整改通知书,经销商遵守随附单制度、备案登记制度的意识逐步增强,有效规范了酒类市场。目前我区酒类市场秩序良好,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让老百姓喝上“放心酒”。

  三是推进“万村千乡”工程。以抓数量、搞布点为主转向抓质量、提水平为主,在工作措施、政策引导、监督管理等方面,把提高运营质量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经营绩效。今年以来,我局牵头农行武进分行、中移动武进公司,引导承办企业加强农家店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升级改造,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程建设,凌家塘市场、信特超市和黄农贸综合市场等8家试点单位均达到初验标准。

  四是开展消费促进工作。开展宣传活动,及时将“家电下乡”新政策宣传到销售网点企业和消费者;加强对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其运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多次组织对销售网点进行专项治理整顿,联合质监部门加强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监督,防止发生坑农事件,会同工商部门开展对中标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的检查,防止以家电下乡之名搞价格欺诈;结合节庆日,指导和组织全区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不断提升活动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按照上级商务部门的统一部署,从4月2日起,在全区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消费促进月”活动,苏宁电器、人民商场、武进乐购等一批商家进行了打折送礼、特价商品和送购物券等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氛围。

  五是扎实抓好内贸基础性工作。通过内部择优整合,继续加强商务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做好家电下乡、酒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登记备案工作,抓好网点标准化建设;开展“双打”,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借鉴抗震救灾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凸显商务职能,完善区商务局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6、围绕“创新服务”,全力优化商务发展环境。

  一是创新外企服务。以4月9日举行的启动仪式为标志,服务外商五大行动全面展开,进一步密切了与外商的沟通联系,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外商俱乐部活动继续开展;“962038”外商服务热线开通,接受外商的咨询、投诉、求助,为外商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常州牛津国际公学已正式对外招生;武进人民医院南院国际医疗中心5月已全面开诊;外商生活配套进一步完善,星巴克、吉野家等一大批外商生活配套落户武进城区。

  二是开展联合年检。全区共795家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年检,通过联合年检,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外资企业完善管理、规范经营。以外资企业协会为平台,积极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协调解决了晶能光电、裕成富通、爱德克斯等外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推进机关创新。围绕全区商务大局,紧贴“打造三型机关,保障三大建设”主题,营造思想开放、活力迸发的创新氛围,构建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打造敢于创新、善于攻坚的干部队伍,完善导向明确、指标科学的考评体系。先后出台了《2012年区商务局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的意见》、《武进区外商服务热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考核激励政策,完善了招商队伍培训机制,全区招商人员每月集中培训一次。继续开展以当“勤政廉政”模范,做“服务零障碍、执法零差错、队伍零违纪”先进为主要内容的“双政三零”竞赛活动。倡导全局上下做优“国际商桥,投资有道”的服务品牌,建立“人民满意,勤廉高效”的政风行风。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