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武政办发〔2013〕33号
关于印发2013年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2013年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11日
抄送:常州供电公司,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人民团体。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11日印发
2013年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
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特制定2013年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文明指标,以“迎接花博盛会,提升城乡环境”为契机,以“空气清新、河湖清澈、生态宜人、环境宜居”的两清两宜为目标,齐心协力创新体制机制,与时俱进助推低碳发展,持之以恒建设生态文明,在全区形成生态观念牢固树立、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生态环境稳步提升、生态人居特色彰显、生态社会日益进步、生态制度长效确立的生态文明良好局面,全力将我区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并取得新的突破。14个镇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镇,高新区、经发区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年度治太任务,单位GDP能耗控制在0.6吨标煤/万元。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50%,环境空气良好天数百分率达到95%(API),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7分(新口径),林木覆盖率达到23%,全面完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三、工作重点
围绕《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重点实施以下六大行动:
(一)产业转型发展行动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为理念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武进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和生态农产品。年内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20.24%;高效设施渔业面积达到3.5万亩;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养殖面积达64万亩,全区三品种养殖面积比重达90%以上。
2.做强做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运行质量;实施“千企升级”计划,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0家;积极引导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7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
3.关停并转落后企业。结合区土地盘活整理工作,关停“两低两高五小”企业。按照第三轮化工专项整治要求,加快园区外、居民区等区域污染高、安全性差的化工企业整治,结合新沟河改造和永安河整治,促进相关区域污染企业转型或关停,年内升级企业突破100家。
4.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围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为目标推进服务业转型。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LED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突破40%。以打造长三角高品质特色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为目标,按照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促进重点景区的提升发展,旅游总收入突破130亿元。
(二)清水蓝天宜居行动
1.加快水环境整治
(1)继续实施“清水工程”。巩固26条已整治河道的水质,进一步提升长效管理水平。以截污接管、河道清淤、污染源整治为重点,2013年完成牛塘乱子浜等16条黑污河道整治,使河道面貌焕然一新。
(2)加强太湖水污染治理。继续强化落实“河长”制和“断面长”制,实现整治目标、工程、资金、考核“四个到位”。进一步完善太湖、滆湖蓝藻预警监测体系,强化入湖河道沿线污染源监管,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确保备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结合新沟河拓浚工程,实施武进东部地区舜河—三山港—武进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永安河综合整治工程;年内完成京杭运河沿线50家、武进港沿线25家、太滆运河沿线14家、武宜运河沿线19家、三山港沿线22家、扁担河沿线10家、雅浦港沿线5家、武宜运河13家重点污染源管控和整治提升。在镇(开发区)试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
(3)大力实施河道清淤工程。年内疏浚县级河道1条,土方8万方;疏浚乡级河道39条,土方140.9万方;疏浚整治村级河道67条及村庄河塘728处,土方315.1万方。
2.加强大气环境治理
(1)污染源头控制。继续开展牛塘、横山桥、马杭、崔桥、寨桥等重点区域的废气治理工作;加快实施钢铁、热电行业提标改造;对禁燃区、花博会主场馆周边以及我区主干道沿线高污染燃料设施实施清洁能源改造。严格控制VOC(挥发性有机物)新增污染,将VOC改造纳入重点控制指标。加大车辆尾气治理,提高黄标车淘汰率。
(2)餐饮油烟整治。制定出台全区餐饮服务业布局规划,对重点街道、重点区域持续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切实减少群众信访投诉。
(3)夏秋秸秆禁烧。继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周密做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的宣传、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确保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禁止野外焚烧秸秆。
(4)扬尘污染控制。规范建筑文明施工,加强建筑扬尘控制,对钢铁企业、港口码头等物料堆场进行扬尘综合整治,强化道路扬尘控制,提升道路机扫率。
3.强化固废管理水平。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实现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化,加快夹山工业危废焚烧处置工程建设,启动水处理污泥处置中心建设,新增废酸、废碱、废油、废桶处置工程各1个。
(三)污染减排攻坚行动
1.严格控制新增总量。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建项目向园区集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排污总量控制,新建鼓励类项目实行排污总量“增一减一”,新建限制类项目实行排污总量“增一减二”。
2.实施重点减排项目。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有序开展中天钢铁热电厂和亚能热电脱硝工程及华伦热电炉外脱硫改造,加快关闭湖塘热电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减排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60%,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年度任务。
3.开展重点行业整治。继续开展重金属污染、地板行业、电镀行业、酸洗行业、印染行业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小炼油行业和废塑料行业专项整治。
4.加快污水工程建设。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厂处理设施覆盖率和运行负荷率。完成武南污水厂二期主体工程。重点推进被撤并集镇和镇工业集中区污水接管工作,各镇年内至少完成、完善一个镇级或村级工业集中区污水接管。年内新建污水收集主管网60公里、支管网60公里。
5.加强畜禽养殖整治。加强对已建成有机肥厂和礼嘉、洛阳片区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工程设施的完善和监管,扩大礼嘉、洛阳片区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工程的收集范围,启动西片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工程,覆盖邹区、嘉泽、奔牛区域,提升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加大力度取缔无证照、分散式畜禽养殖点、加工点,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
(四)美丽城乡建设行动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落实土地利用规划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方案,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控制生态空间开发强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提升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率。建立污染土壤调查处置机制,收储挂牌的污染地块必须进行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和修复等工作。年内完成800亩工矿废弃地、废弃坑塘、宕口的复垦、利用工作。积极研究探索区域内生态补偿政策措施。
2.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按期完成中央第二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省级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完成嘉泽、横山桥、郑陆农村环境及农业面源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连片整治覆盖面和工作成效。
3.开展城乡绿化提升。全面实施城乡绿化“六大工程”,即河道景观绿化工程、道路绿化建设提升工程、道口绿化建设和提升工程、城区道路绿化工程、镇村绿化提升工程和大型绿地建设工程,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8万亩。
4.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完成所有整治村和京沪高铁武进段的环境整治任务,应整治村庄的达标率100%,提前一年完成基本现代化的村庄环境整治目标任务。
(五)生态安全保障行动
1.花博会环境提升。全面完成“迎接花博盛会,提升城乡环境”两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完善各项功能配套,全面展现生态大气、浪漫精致、繁花似锦的美丽武进。
2.花博会环境监管。制定花博会环境监测具体方案,对会场周边8条河流的12个断面定期监测CODmn、氨氮、总磷等九个项目,加大监测频次,提高监测质量;对花博会期间重点环境信访问题迅速调查处理,为花博会提供良好的环境质量保障。
3.环境信访化解。深入实施“大接访”、领导包案和重点环境信访挂牌督办制度,努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实现环境信访“三下降两提高”(压降环境信访总量、越级信访、重复信访量,不断提高结案率和满意率)。
4.环境应急建设。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档案库、环境应急专家库和应急物资库,适时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
(六)绿色创建推进行动
1.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年内建成2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建设全国最大、门类最全的绿色建筑检测中心,全力争创国家发改委新能源利用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生态城区、科技部特色产业集聚区。
2.绿色细胞工程创建。14个镇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镇,在重点镇区打造生态文明主题公园。深化“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文明示范村(社区)”、“生态村”、“绿色机关”等创建活动,为公众提供生动直观、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场所和参与平台。
3.绿色政府建设工程。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奖惩体系,建立并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开展政策、规划等战略性环评。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绿色采购比率达60%以上。积极倡导绿色办公,绿色出行。
4.生态文明宣教推进。完善生态文明宣传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开设生态文明专栏或专题,切实加大对内、对外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消费价值观念宣传培育,倡导适度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抵制过度消费。
5.生态文明建设中期评估。对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新标准和《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0-2012)》(武办发〔2010〕13号),对全区2010—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制订2013—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开发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制度建设,专题研究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部署、共同推进。
(二)狠抓责任落实
各镇(开发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实,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细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要求。
(三)强化考核督查
各镇(开发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督促、有成效,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丰富监督检查的形式和手段,通过组织现场检查和重点工作每月督查月报等形式加强监督检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