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区商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区委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拼搏两载、超越期待”的总体部署,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招商引资为中心,坚持利用外资和项目推进并重,坚持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重,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并举,促进市场繁荣,全力推动我区商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1、把握引资重点,围绕重大项目求突破。制造业招商,紧紧围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依托省级开发区、一核四园和出口加工区,瞄准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以及行业领军型企业,以日本、德国、台湾为主攻方向,重点加大对日本等地区的招商力度,加快形成长三角地区的“日资高地”;现代服务业招商,以承办“花博会”和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为契机,以香港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外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力引进外资研发、采购、运营等功能性总部,加快引进物流、金融等外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引进教育、医疗等外资城市服务业;积极探索外资利用的多种形式,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上做文章,实现利用外资与推进企业境外投资的互动发展,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努力推进服务外包工作,将服务外包作为加快利用外资的新形式、新手段。坚持把重大项目突破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线,全力以赴引进大项目、大产业,按照“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思路,千方百计挖掘人脉关系和项目信息,想尽一切办法突破重大外资项目;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责任制,坚持“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制度,全面落实重大项目“挂图作战”制度,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协调小组作用,全力确保重大外资项目取得新突破。
2、提升外贸水平,围绕规模企业培育求突破。
一是要加强外贸政策扶持力度。及时调整和优化我区外贸发展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扶持政策“手电筒”的导向作用,对出口基地建设、出口品牌培育和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各类扶持政策的边际效应,在保增长的基础上,促进我区外贸转型升级。二是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坚持不懈开拓国际市场,深度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进一步巩固欧盟、美国、香港、日本等传统市场,抢抓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全力开拓东盟市场。要重点做好境内外综合性贸易展会的组织参展工作,把市场开拓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将参展资源更多地向品牌企业、出口基地企业倾斜,全力支持中小企业联合参展。三是继续推进出口品牌创建和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提升外贸自主创新能力,以出口品牌培育和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做好省级、市级出口品牌的申报和评选活动,探索发展区域性出口品牌。做精做强我区现有2个市级、2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出口基地,强化基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集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产业集聚、市场拓展四位一体的一般贸易促进体系。四是要加大力度培育外贸龙头企业。经常性进行专题调研,深入全区重点出口企业,帮助企业分析经济形势,引导企业增强信心,表明各级政府稳定外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重点服务好全区一批出口规模型企业和出口增长型企业,对其在生产经营、资金保障、劳动用工、政策落实、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协调,加快培育一批出口超亿美元企业,努力保持我区出口增长的良好态势。
3、夯实工作基础,围绕招商实效求突破。探索创新招商队伍管理新机制,制订出台《关于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代理招商、中介招商等举措,建立广泛的招商网络,配优配强、不断调整充实招商队伍,规范和健全招商队伍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招商队伍培训机制,全区招商人员每月集中培训一次;紧贴“智慧武进、低碳武进、幸福武进”主题,积极面向、密切跟踪“后危机时代”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适应绿色环保和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国际市场新需求,坚持重大招商活动和专题产业招商相结合,积极利用花博会等各种有效平台和机会,加大对外宣传和引资力度;在“以民引外”上做文章,更加注重以国际先进产业资本和先进技术嫁接民营资本,带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制订出台“以民引外”工作方案,继续完善和滚动更新“以民引外”项目库,强化行政推动,通过奖励、扶持等措施,着力引导更多的民营重点企业与外资“嫁接”;充分发挥上海、深圳等驻点招商的作用,千方百计挖掘人脉、结交客商、获取信息,切实加大对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在华投资性公司、投资咨询和中介机构联系沟通,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客商资源,获取项目信息,提升招商实效。
4、提升服务效能,围绕环境优化求突破。一是创优政策扶持环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外各类展览会和洽谈会,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寻找新的商机;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兼并、境外承包工程抢订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总部名义归口所有进出口业务,重点搞好企业服务,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二是提升平台功能配套。以出口基地建设和品牌建设为抓手,建立完善出口基地建设和出口品牌的促进机制、扶持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新的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充分利用武进出口加工区、世贸中心平台桥梁作用,积极引导和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扩大加工贸易规模。三是畅通政企通道。充分发挥外贸专管员队伍、中小外贸企业服务中心等外贸服务平台作用,继续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摸清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需求所在,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为下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商务政策,打下扎实基础。四是抓好商贸工作。继续加强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的规范管理工作,完善商贸流通行业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新型商业街区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商业网点,实现商业繁荣;保障市场稳定,加快肉品蔬菜追溯体系建设步伐;实施“放心肉” 惠民实事工程,建立完善生猪屠宰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超市经营“冷鲜肉”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全区屠宰场升级改造和撤并方案,引导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五是深化效能建设。继续开展“双政三零”竞赛、创建“党员示范岗”、“星级科室”活动,建设“道德讲堂”,促进我局机关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深化首问负责制、项目跟踪制、窗口受理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理制、违诺追究制等六项服务承诺制度,项目批办“绿色通道”再提速、企业服务手续再简化,在精通业务、规范流程上提供专家型服务,在政策咨询、项目审批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形象素质、作风纪律上提供廉洁服务;大力实施“每月一次外商俱乐部活动、24小时外商服务热线、‘四平台一结对’沟通联系制度、建设国际学校与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丰富外商生活配套”等服务外商“五大行动”,更好地营造 “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