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开发区、街道)计生服务站: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区创新机制,搭建载体,持续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形成了具有武进特色的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省《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的实施意见》(苏人口计生委〔2011〕97号)精神,巩固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工作成果,全面做好“十二五”时期农村人口工作,现就启动实施“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人口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幸福家庭建设为重点,以新农村新家庭示范镇、示范村和“幸福家园、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融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大局,全面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和群众自治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倡导新型人口文化,促进生育文明、性别平等、尊老爱幼的新风尚;进一步促进农村家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生育关怀和优质服务。全面开展示范创建活动,2013年,全区村级“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创建工作覆盖率达到95%,90%以上的家庭达到新家庭建设基本标准,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率达到95%。
二、“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的主要任务
围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创新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注重特色,创新载体,把新家庭建设作为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创建推动,典型示范,重点推进“幸福家庭十大行动”和新家庭建设五项工程。
(一)全面开展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创建活动
为切实推进“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的组织实施,“十二五”期间,全区继续开展“幸福家园、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着力参与实施以示范村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具体创建标准见附件)。2012年,村级新农村新家庭创建工作的覆盖率达70%,新型村级人口文化书屋覆盖率达60%,2013年,村级新农村新家庭创建覆盖率要达95%,新型村级人口文化书屋实现全覆盖。新农村新家庭示范镇创建重在基层创建,重在村级创建,重在推进面上工作,以创促建,以多促少,使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真正惠及全区群众。为提高全区创建工作水平,在重点推进村级创建的同时,区人口计生局将认真择优推荐创建工作基础扎实、群众幸福指数高的镇、村、户参与省级和市级的评比表彰。
(二)大力推进“幸福家庭十大行动”
突出家庭建设的导向,全面实施人口文化、优生促进、科学育儿、青春健康、生育关怀、家庭保健、生产帮扶、邻里牵手、家庭和谐、夕阳关怀十大行动,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
1、人口文化行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庭文化活动,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知识,弘扬科学的婚育观、生育观和家庭观。
2、优生促进行动:围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围孕期保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3、科学育儿行动:实施优生优育优教“三优”工程,指导0—3岁婴幼儿家长掌握科学的抚养保育教育知识和方法。
4、青春健康行动:运用人口学校、社区课堂、健康网站等载体,组织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加强对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咨询指导。
5、生育关怀行动: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亲情牵手、助学助困活动。
6、家庭保健行动:广泛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随访服务、生殖健康筛查防治、更年期保健等技术服务和宣传倡导活动。
7、生产帮扶行动:以困难计生家庭为重点,建立扶贫助困的生产帮扶项目,带动计生家庭发展生产,勤劳致富。
8、邻里牵手行动:倡扬尊老爱幼、和谐友善的民风,培育计划生育中心户和示范户,开展经常性邻里互助活动,促进村风文明。
9、家庭和谐行动:弘扬家庭美德,倡导性别平等,引导负责任的婚育行为,开展文明家庭评比,促进和睦家庭建设。
10、夕阳关怀行动:关注老人卫生保健、文体活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需求,帮扶计生特困家庭和留守老人家庭。
(三)创新拓展新家庭建设五项工程
创新家庭建设活动载体,着力推进新型家庭示范创建、家庭人口文化、家庭健康促进、家庭福利促进、村民自治示范五项工程。
1、新家庭示范创建工程。促进家庭文明幸福,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广泛开展以计划生育、子女成才、勤劳致富、扶老助困、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为内容的新家庭示范户评比表彰,在全区形成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示范群体,带动引领村风文明。
2、家庭人口文化工程。发挥宣传教育的引领作用,引导群众树立诚信守法、文明健康、性别平等、夫妻恩爱、尊老爱幼的新型人口家庭观。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加强人口文化园区、人口文化书屋、人口文化学校、人口文化讲坛等常年性、标志性宣传设施和宣传阵地建设,畅通家庭人口文化宣传传播渠道。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庭人口文化创建活动,增强人口文化的渗透性、互动性和感染力。
3、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将世代服务机构打造成为联结家庭成员、服务家庭保健、保障家庭安康的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按照“民需我为”的服务理念,重点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老龄健康等优质服务,延伸孕前健康筛查和保健、婴幼儿早教、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和老年保健等生命全过程服务链。整合人口信息化“金人工程”资源,拓展世代服务热线,开展预约随访、网上咨询和在线服务。
4、家庭福利促进工程。体现对独生子女家庭多予、优先、优惠、奖励、扶持的政策导向,围绕困难家庭在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养老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扶持和保障政策,着力构建计生家庭福利保障体系,协调相关部门确立帮扶计生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项目。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和伤残家庭的扶助标准,深化生育关怀行动,加大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留守家庭、空巢家庭和计生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发挥计生协会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和“零距离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帮扶活动。积极探索群众自助式帮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实施扶助。
5、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工程。不断探索基层群众自治的模式,建立完善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基层群众自治、便民维权、诚信计生的工作机制建设,规范“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创新人口计划生育事务村民议事、“双诺双评”等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加强村级协会和流入地协会建设,完善“两委负总责,协会作骨干,群众当主人”的人口计生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创建活动。
三、“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谋划。“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作为统筹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已纳入“十二五”江苏人口发展规划,列为省政府年度实事项目,列入“十二五”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考核指标。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制订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群众参与、投入到位”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明确重点,统筹发展。“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是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整合宣传倡导、生育关怀、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村民自治“五位一体”综合功能。要突出以乡村为单位,以家庭为主体,以家庭建设为着力点,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切实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和基础管理工作,在阵地建设、设施配备、惠民政策、项目实施等方面,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协同推进,着力提高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能力。
(三)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创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文化习俗及人口计生工作基础差异,形成不同发展模式与特色品牌。要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放大品牌效应,使“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成为贴近基层实际、社会广泛参与、凸显地方特色的实事项目,成为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附:“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示范创建标准
常州市武进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二O一二年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