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化医改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意义深远而重大。 今年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以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实现全区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体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 规范基药制度运行,全力实现群众受益程度的新提升 按照省统一部署,基层医疗机构将执行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和采购办法。新办法与老办法相比有四方面不同:一是调整和扩大了基本药物品种;二是中标价显著降低;三是配送企业由生产企业自主选择;四是以辖市区为单位30天内统一结算。我们要切实抓好新一轮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并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规范运行和转换机制上来,尽快形成稳定可靠的综合配套机制。
一要规范药品使用管理。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大力引导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强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培训与考核,建立基本药物使用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超常预警制度,完善处方审核、点评措施,定期分析通报医务人员用药情况,强化用药行为的监督评价,规范处方和调剂行为,形成科学用药观念,促进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引导群众转变用药习惯,促进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二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根据省、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制度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指导意见精神,以“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将人员的收入水平与服务数量及服务质量挂钩,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分配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要完善财政补偿机制。根据《武进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助办法》,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对核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2.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全力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新提升
一要强化体系建设。抓好区级医院建设。积极推进武进人民医院争创三级综合性医院工作,启动新建综合病房大楼,努力提升综合实力。武进中医院在创成三级医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抓好武进人民医院南院运营投用,力争实现做优做精。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启动嘉泽卫生院扩建项目,礼河卫生院迁建工程年内土建封顶。加快南夏墅卫生院、郑陆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力争年内交付使用。大力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力争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1-2家。完善村卫生室布局规划,结合现有村域布局,重新制订全区村卫生室设置规划,更好地完善15分钟健康圈。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常州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变原来松散型的管理模式,由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事务、业务技术、人员聘用、药品器械、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六统一”管理。
二要强化内涵建设。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大力改善门诊住院环境,不断优化就医服务流程,努力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努力改善护理服务,积极开展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深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强化临床路径管理,积极推进疾病诊疗规范化,严控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药房规范化管理水平,区级医院也要按省卫生厅要求的比例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强化医院投诉管理和医患沟通,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疗集团建设,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举措,启动实施委托医学临床检验和区域消毒物品集中供应,推进区镇两级医院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要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卫技人员的引进力度,重点加强临床医生的引进,确保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5名。加强卫技人员的培训,采取三基考核、外出进修、学术交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务实进修等多种形式,强化继续教育,促进卫技人员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升。实施好“大学生村医”工程,对招聘来的大学生村医加大教育培养力度,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同时,要创新思路,强化宣传,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医”的引进工作。今年,定向免费培养的大专学历农村卫生人才毕业到岗,将充实到村卫生室工作。
四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组织专家对全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做好区域卫生信息化一期建设项目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区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武进人民医院新建机房,实现病区无线网络覆盖,做好与南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武进中医医院实施HRP项目,建设好医院资源管理平台。实施现代化计免门诊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计免门诊服务水平。
3. 推进公共卫生工作,全力实现健康保障能力的新提升
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都是涉及面广,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的项目。要认真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在拓展深化服务内容的同时,推进精细化管理,在调整服务模式、细化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以及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分配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切实让群众受益。
一要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按人均45元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面开展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健康档案计算机动态管理率100%;健康知识入户率100%;一类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5%以上,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率100%;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5%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体检一次;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90%;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登记率60%以上。
二要有效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补服叶酸、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在99%以上,农村孕妇叶酸服用率达95%以上,完成农村妇女“两癌”检查3万人。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孕产妇、婚检对象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病毒抗体检测率达到 95%以上。
三要积极转变基层服务模式。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开展社区医生进家庭服务,组织医务人员以“团队”形式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开展上门服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以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为目标,以预防保健任务为主,从传染病管理、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及重点残疾人康复等方面,向社区家庭的全体成员提供主动、连续、全程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局将对社区医生进家庭服务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的重要依据。
四要继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进一步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全面完成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年度目标任务。切实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结核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麻疹疫情监测,组织开展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努力降低麻疹发病率。加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巩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省级示范区创建成果。努力创建全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区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国家级示范区。
五要切实加强妇幼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管理,做好爱婴医院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发放、托幼机构评审、出生缺陷防治、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推进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自身建设,做好甲等妇幼保健所复核评审准备工作。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进一步提升妇幼卫生管理科学化水平。
六要不断加大卫生监督力度。继续开展餐饮业卫生集中整治,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障餐饮卫生安全。继续推进“五小”行业长效管理,积极开展示范街、示范店创建。加强集中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及商场超市涉水产品的卫生监管,继续实施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加大医疗市场整顿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在90%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强制案件中推行说理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工作水平。健全监督员考核考评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卫生执法和监管能力。
七要全面深化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镇村环境长效综合管理。不断加大对已建成“卫生镇村”的日常管理力度,切实在“巩固、完善、规范、提高”上狠下功夫,促进镇村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拓展卫生镇村创建,确保新创建国家卫生镇1-2个、省级卫生村8个。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全面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巩固扩大控烟工作成果。
八要努力完善城乡合作医疗。确保参保率100%,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进一步加大筹资力度,扩大基金总量。进一步调整补偿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逐步探索单病种定额付费及门诊一般诊疗费总额包干等支付方式改革,努力提高参保群众的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医药费用监测指标和考核制度,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幅度。确保区镇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70%以上,实际补偿率达50%以上,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全面开展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在对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救治的基础上,提升终末期肾病、宫颈癌、乳腺癌、耐多药肺结核、重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的管理,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安全使用。
4. 实施科教兴卫战略,全力实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新提升
一要加强科研工作。巩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合作关系,进一步开拓引智发展的思路,在更广的领域内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重点科研项目对卫生科技工作的引导作用,不断拓展医学科研项目研究的层次和渠道,积极申报省、市、区科研项目,努力争取省、市重大医学科研项目。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实施项目进展年报制,狠抓项目完成进度,提高课题有效结题率。武进人民医院要充分利用好作为省人民医院技术支持医院的有利平台,探索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科研申报上全方位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法国汉斯大学附属医院的合作交流,互派专家学者访问,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在增加人才总量的同时,重点引进成熟型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和紧缺型人才,不断优化卫生人才结构,壮大专家和专科带头人队伍。进一步加强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工程、市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完成情况的督查、评估、考核工作。武进人民医院要继续实施好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武进中医院要积极推进“青苗”工程。
三要加强专科建设。进一步加强现有重点专科和中医特色专科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专科带头人作用,积极开展科研和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扩大专科知名度,努力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效应。武进人民医院和武进中医院要继续培育特色专科,积极争创市级以上(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武进中医院必须确保骨伤科创建成为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并力争建成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各镇卫生院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在辖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重点或特色专科。
四要做好中医工作。积极推进中医“三名三进”工程,努力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大力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积极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乡村医生应用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加强对各级各类中医药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鼓励在职西医人员参加中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武进中医院、横林人民医院要继续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并不断扩大工作内涵。继续推进中医街建设,进一步强化诊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以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服务,营造更浓的中医文化氛围。年内,将开展“武进名中医”评选工作。
5. 深化行业作风建设,全力实现卫生社会形象的新提升
良好的卫生行风是实现队伍稳定,促进卫生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必须以群众满意为准则,进一步改进行业作风。
一要加强正面教育。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深化廉政文化进医院和预防职务犯罪共建活动。按照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的总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窗口服务人员的教育引导,进一步增强广大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廉洁从医、诚信服务的理念,树立卫生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风范和人文素质。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方法,组织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融入到卫生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努力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体现创先争优活动成效。
二要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将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和定期考核直接挂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大政风行风明查暗访和奖惩力度,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行政机关、单位内部、社会舆论等综合监督机制和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落实各项控费措施,健全和落实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严肃查处大处方、滥开药以及违规收费、开单提成、收受回扣、索要红包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三要加强卫生宣传。当前,卫生正处于改革发展转型期,加强卫生新闻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于深化卫生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十分重要。要深入宣传医改各项任务取得的明显进展和积极成效,深入宣传卫生行业重大新闻、重要活动及有关重大政策,深入宣传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事迹,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保障。要做好负面舆情的监测、引导与应对,正确对待媒体的监督。要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尽可能降低负面新闻的曝光率。局将实行负面新闻登记追查制度,并列入行政管理考核细则严格进行考核。年内,局机关、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要认真做好武进政风热线上线工作。
四要加强班子建设。做好当前卫生工作,关键在于卫生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全系统基层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顺应时代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引领卫生发展的新能力。要增强密切联系各方的能力。人心齐、泰山移,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对内要加强职工的教育管理,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外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最广泛地动员各方力量。要增强改革创新发展的能力。医疗卫生改革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困难、新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要善于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勇于以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办法解决问题,力求以超前的思维寻求发展,以创新的理念实现突破。要增强维护和谐稳定的能力。在工作中善于把握复杂局势,敏于发现问题症结,正确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果断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有力保障系统内部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