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农业局文件
武农发[2012]78号
关于印发《2012年武进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街道)畜牧兽医站,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动物疫控中心:
根据市农委《关于印发2012年常州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常农发〔2012〕65号),结合本区实际,我中心制定了《2012年武进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12年武进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二O一二年五月十日
附件:
2012年武进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总目标,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有效评估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定期分析评估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研判防控形势,开展预警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二、工作内容
(一)动物疫病监测。采取定点监测、常规监测、集中监测和应急监测4种监测方式。
1、定点监测。区站根据本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固定监测点,实行持续监测。
2、常规监测。主要针对规模场、散养户等生产环节,区及各镇(街道)每月采集样品进行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和病原学监测。
3、集中监测。主要针对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行动,区及各镇(街道)进行两次集中监测,对种畜禽场、规模场、散养户、交易市场、屠宰场等进行采样监测,评估免疫效果。
4、应急监测。主要针对突发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及时组织监测,评估疫情范围和畜禽的免疫保护水平,为组织疫情扑灭工作提供依据。
定点监测、常规监测、集中监测样品以及区及各镇(街道)监测样品,要求互不重复。具体内容见附件1。
(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不同调查目的和任务,分为紧急流行病学调查、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定流行病学调查3种调查方式。
1、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用本方式:(1)怀疑或确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2)怀疑或确认发生疯牛病等外来动物疫病;(3)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征出现明显变化;(4)牛瘟、马鼻疽等已消灭疫病再次发生;(5)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区动物疫控中心将与各镇(街道)畜牧兽医站及时组织实施现地、追溯和追踪调查,寻找风险因素,判断扩散趋向,评估防控效果,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性。具体方案见附件3。
2、专项流行病学调查。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遇到的特定问题,配合省级、市开展专项调查研究,为我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相关决策服务。具体方案见附件4.
3、指定流行病学调查。存在外来病、新发病发生风险,或自然灾害、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造成影响,或重大节日、大型赛事和重要活动期间,需要评估疫情发生风险,根据需要开展指定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指定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
三、职责分工
(一)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省、市工作要求,负责组织做好本辖区内主要动物疫病血清学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负责我区动物疫病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和报送工作。
(二)各镇畜牧兽医站。根据区要求,负责协助配合区动疫控组织做好本镇内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协助配合做好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血清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各镇畜牧兽医站要切实加强对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建立监测工作考评机制,将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纳入动物防疫考核的范畴;各镇畜牧兽医站要将具体实验室监测工作落实到专人,根据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任务,制定各镇兽医实验室工作计划,确保按要求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我区将加强对各地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督促检查,对组织领导、岗位责任、技术力量等落实不到位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对影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造成疫情扩散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加强制度管理,提高工作质量。要严格按照《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农医发〔2009〕15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度、程序;要加强监测工作流程管理,确保监测工作有依据、有记录、有审查复核、有结果分析报告;要规范动物疫病监测诊断试剂管理,选用农业部公布的诊断试剂;要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提升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各镇(街道)畜牧兽医站送检样品时必须同时报送采样记录单,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送检样品时要认真查验采样记录单,并按规定保存。
(三)加强审核复核,提升工作水平。发现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阳性、非免疫抗体监测阳性和口蹄疫非结构蛋白监测阳性,应认真复查,开展样品的复检,或送上级兽医系统实验室复核,必要时开展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跟踪监测、追溯来源和追查免疫情况等,全面掌握疫情信息,指导实施防控措施。
(四)结果处理。监测是及时发现疫情隐患的关键环节,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防止疫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工作中要正确对待病原学监测阳性结果。
1、监测中发现病原学阳性的,应根据病种特点按农业部有关规定或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处置。对扑杀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阳性畜禽及同群畜禽的,按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2、监测中发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不到位和畜禽群体免疫抗体水平低下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补免,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附件:1. 2012年武进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明细表
2. 2012年武进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送样任务表
3. 2012年武进区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4. 2012年武进区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附件1:
2012年武进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明细表
监测类型 监测频率 监测范围 监测病种 监测数量 监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病原学监测阳性处理
区 乡镇
定点监测 每月一次 全区家畜和家禽,重点为活禽交易市场、辖区边界和出省、市交通要道附近养殖场 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 至少设置2个禽(兼顾鸡和水禽),1个猪、1个牛/羊固定监测点,每个固定监测点每月采集来自本辖区内动物的血清学样品不少于20份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禽:雪堰鲍加干蛋鸡场;前黄袁立峰种鸭场
猪:湟里连渎养猪场
牛/羊:横山桥苏农奶牛合作社 高致病性禽流感:血清学检测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判定标准为:灭活疫苗,家禽免疫21天后,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要求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80%。(2)病原学检测采用RT-PCR或荧光RT-PCR方法。
口蹄疫:(1)血清学监测:O型口蹄疫采用液相阻断ELISA,使用合成肽疫苗免疫的采用VP1结构蛋白ELISA;亚洲I型和A型口蹄疫采用液相阻断ELISA。判定标准:猪免疫28天后,其他畜免疫21天后,液相阻断ELISA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要求存栏畜群免疫抗体合格率≥80%。(2)病原学监测: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和颌下淋巴结用RT-PCR方法监测。
高致病性蓝耳病:(1)血清学监测采用ELISA方法。活疫苗免疫28天后,猪蓝耳病ELISA免疫抗体阳性为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8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2)病原学监测采用RT-PCR。
猪瘟:(1)血清学监测采用抗体阻断ELISA。免疫21天后,抗体阻断ELISA阳性为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8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2)病原学监测采用RT-PCR方法。
新城疫:(1)血清学监测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免疫21天后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8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2)病原学监测采用RT-PCR方法。 高致病性禽流感:(1)对阳性禽及同群禽进行隔离,将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经确诊阳性的禽进行扑杀,必要时对同群禽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3)监测阳性的活禽市场要休市,并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对同群禽采取扑杀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追溯来源,追查免疫情况。
口蹄疫:(1)样品要及时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扑杀阳性畜,必要时对同群畜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高致病性蓝耳病:对病原学监测结果为阳性的猪群或猪场,要结合猪群免疫背景、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综合分析,并按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处理。
猪瘟:对病原学监测阳性场采取净化措施,对阳性猪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新城疫:对病原学监测阳性禽场应采取净化措施。
常规监测(重大动物疫病) 每月一次 畜禽规模场、散养户等生产环节 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 血清学监测鸡不少于40份,水禽不少于10份,猪不少于20份,牛/羊不少于10份样品 见附件2
规模场每次样品数不少于5份;散养户每次每村不少于3户,样品总数不少于5份
集中监测 结合春防、秋防行动,6月15日、12月15日前各一次 种畜禽场、规模场、散养户、交易市场、屠宰场等 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 血清学监测鸡不少于200份,水禽不少于20份,猪不少于100份,牛/羊不少于20份样品
监测类型 监测频率 监测范围 监测病种 监测数量 监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监测阳性处理
常规监测(重要动物疫病) 一年一次 所有乳用、种用牛/羊(包括犊牛、羔羊) 布鲁氏菌病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当年监测为阳性场的畜在第一次监测后3周至4周要追加一次监测。发现临床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筛选监测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或OIE推荐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试验)或荧光偏振试验,奶样检测采用全乳环状试验或OIE推荐的全乳iELISA试验。筛选监测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诊。 监测为阳性的动物,应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年至少一次 所有乳用、种用牛
牛结核病 每年至少对辖区内乳用、种用牛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具体时间和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按照国家标准(GB/T 18645-2002),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监测。 对监测结果为阳性的动物,应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监测到的阳性场定期进行跟踪监测。
3-5月份、8-10月份各监测一次 重点地区的牛羊 血吸虫病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 采用间接血凝方法或Dot-ELISA,结果为阳性的,用粪孵法复检,仍为阳性的确诊为阳性畜。 监测结果为阳性的牛淘汰处理,对同群易感家畜进行预防性服药。
一年一次 重点对农村散养犬、猫,城镇流浪犬、猫,及动物门诊就诊的犬、猫进行监测。 狂犬病 区站每年对本辖区内免疫犬(重点是农村地区)开展一次集中监测,采样时间为狂犬病免疫后1-12个月,每个品牌疫苗免疫的犬只抽查30份,于10月15日前送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乡镇临床发现疑似狂犬病发病的犬、猫和家畜,进行扑杀,采集脑组织样品,及时送至区畜牧兽医站。 免疫监测采用ELISA方法 狂犬病检测阳性脑组织样品送农业部狂犬病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狂犬病死亡或扑杀的临床疑似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流行病学调查 6月15日前 牛(羊)场 布鲁氏菌病 区站选择1-2个牛(羊)场作为布病调查点(无牛羊场可选择猪场),调查内容同基线调查,同时对调查点牲畜组织血清学抽样监测,尽量采集牲畜分娩后一个月内的血清样品。 琥红平板试验 按相关规定处理
6月30日前 牛(羊)场 布鲁氏菌病 各乡镇站对所在镇的所有牛(羊)场进行布病基线调查,重点了解牲畜流产与空怀、布病阳性率与场群分布、有无免疫等情况。各乡镇于6月30日前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报区畜牧兽医站。 琥红平板试验 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2:
2012年武进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送样任务表
监测类型 监测对象 要求 各乡镇分配
连续定点监测 禽交易市场(兼顾鸡和水禽) 每个监测点每月血清样品不少于20份 雪堰镇:鲍加干蛋鸡场
前黄镇:袁立峰种鸭场
猪屠宰场 每个监测点每月血清样品不少于20份 湟里镇:连渎养猪场
牛/羊屠宰场 每个监测点每月血清样品不少于20份 横山桥:苏农奶牛合作社
鸡、水禽、猪、牛/羊养殖场
血清样品:每个乡镇选择3个规模禽场(兼顾鸡和水禽),每场采集8份血清样品;没有牛/羊场的乡镇选择2个规模猪场,每场采集8份血清样品;有牛/羊场的乡镇选择1个规模猪场,每场采集8份血清样品,一个牛/羊场,每场采集10份血清样品。 6月 雪堰、南夏墅、郑陆、湖塘、横山、前黄、湟里
8月 嘉泽、牛塘、奔牛、横林、洛阳、遥观、礼嘉、邹区
注:请各乡镇分别在6月20日、8月20日前将以上要求样品送至区畜牧兽医站。
附件3:
2012年武进区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一、目的
(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二、范围
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二)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三)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四)牛瘟、牛肺疫、马鼻疽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疫病再次发生;
(五)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
三、工作程序
(一)各乡镇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
区畜牧兽医站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
(二)现场调查人员首先进一步核实情况,填写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2012年常州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三)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四)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
(五)必要时,报请市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等专项调查。
(一)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对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的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封锁和解除封锁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疫情解除封锁前,区要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的审核意见报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
(三)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填报工作。
附件4:
2012年武进区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一、家畜布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目的。了解全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感染现状,持续跟踪布病分布变化,分析评价布病防控计划实施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推进全区布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调查内容与方式。
1、基线调查。要覆盖所有养殖户,重点了解牲畜流产与空怀、布病阳性率与场群分布、有无免疫等情况。各乡镇于6月30日前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报区畜牧兽医站。
2、调查点调查。本区选择1-2个牛(羊)场作为布病调查点,于6月15日前开展一次布病调查,调查内容同基线调查,同时对调查点牲畜组织血清学抽样监测,牛(羊)场所在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应配合协助本区进行调查,应尽可能采集牲畜分娩后一个月内的血清样品,进行布病琥红平板试验监测。
3、应急调查。发现患有布病或疑似患病的病例或出现疫情暴发时,及时组织实施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三)承担单位。区畜牧兽医站组织全区的调查工作,各乡镇具体实施乡镇内调查工作。
二、家畜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目的。了解我区部分地区家畜棘球蚴病感染及防控工作情况。
(二)范围。武进区各乡镇。
(三)方式。对牛、羊(中间宿主)和犬(终末宿主)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与抽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牛、羊和犬棘球蚴病感染情况和风险因素。
(四)承担单位。区畜牧兽医站、各乡镇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