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的报告
索 引 号: 014133189/2012-00027
主题分类: 财政 体裁分类: 报告 组配分类: 财政预决算报告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财政局  
产生日期: 2012-03-27 发布日期: 2012-04-1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相关阅读:

关于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的报告
 

关于二0一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0一二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的报告

——2012年3月27日在武进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周庆中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提交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区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奋战十二五,再展新宏图”,大力推进智慧武进、低碳武进、幸福武进“三大建设”,狠抓增收节支,大力改善民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98亿元。经2011年12月7日区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我区一般预算收入任务调整为1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调整为300亿元。全年执行结果: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3亿元,完成调整收入任务的105.3%,同比增长23.6%。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15.7%;地税部门组织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18.7%;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55.3%。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15.6亿元,同比增长23.5%。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1年财政支出预算194.7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9.58亿元,基金预算支出115.2亿元。经区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后的财政支出预算为226亿元(包括省市专款、上年结转)。全年执行结果:财政支出完成232.3亿元,完成调整支出预算的102.8%,同比增长34.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剔除不可比因素,实际增长25.12%。基金支出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全年预算收支平衡。

  二、2011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创新举措,合力征管,一般预算收入跃上百亿台阶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全区各级各征收部门形成合力,创新举措,全力以赴抓好征管,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一是认真落实区政府收入考核要求,各级、各部门收入征管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征管措施进一步完善。二是整合办税资源,建立联合办税大厅,实行国地税业务“一站式”办税服务。加强综合治税成员单位信息征集比对工作,追补各类税收1.4亿元。加强个体工商户房、土两税及餐饮行业定额征收管理,协税护税工作深入推进。2011年,全区个私税收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25.1%。三是依法开展土地年租金征缴工作,妥善处理征纳矛盾,切实规范征纳行为,2011年,全区累计征收土地年租金5.7亿元。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经营及处置收入管理,全年入库资产处置收入3.7亿元。五是加强经营性土地运作,加大出让金清欠收缴力度,进一步完善收缴机制,2011年全区收缴经营性地块及工业地块土地出让金103.7亿元。

  (二)政策引导,支持发展,财源建设成效显著

  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加快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导向功能,促进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固定资产抵扣政策,全年抵扣税额16.7亿元,同比增长47.38%;兑现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全年减免税额达4.4亿元。二是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全年兑付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7亿元,落实五大产业发展区级配套资金3298万元。三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对在武进新设立的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服务外包业等五类新兴服务业实行税收、规费优惠政策并进行一次性奖励,2011年兑付奖励资金1851万元。四是支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区财政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材料”四大园区企业的创新发展。安排4825万元支持“龙城英才计划”带动科技创新。整合上级资金,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4000万元,支持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新。五是支持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全年投入1087.8万元专项用于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六是积极向上争取产业发展资金。2011年向上争取到一、二、三类产业发展资金4.2亿元。七是支持加快企业上市工作。实施上市企业税收优惠和工作奖励,创优上市企业发展环境。八是全面落实扩内需扶持政策。累计兑付“摩托车、家电下乡”补贴资金4208万元,促进内需拉动。

  (三)调优结构,突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大力支持“三农”发展。累计发放涉农补贴5909万元,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预算安排3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推进现代化小城镇建设。预算安排1500万元,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完成项目48个,奖补资金726万元。投入资金3000万元,改造农村自来水6万户。预算安排3000万元,用于镇村河道疏浚、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达标圩堤加固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产业结构调整资金1300万元,支持规模以上土地流转、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及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对农民购置的各类农机具1374台补贴390万元。区财政分别配套资金227万元和293万元,支持拓展农业保险范围和改造2万亩中低产田。

  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预算安排2.9亿元,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障、城乡低保、五保户补助。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60元/人?月提高至80元/人?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由260元/人?年提高至300元/人?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360元/人?月提高至390元/人?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第四年龄段人员保险金增长机制,2011年提高到350元/人?月。安排再就业资金4253万元,享受失业保险扩大支出扶持政策的人数达到74930人次。落实80岁以上老人尊老金和孤儿基本生活费845万元。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发放物价补贴392万元。

  加大卫生惠民投入。预算安排基层卫生院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3064万元,支持实施药物零差率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单位更好地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

  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政策。预算安排6000万元,落实老职工提租补贴和新职工购房补贴政策。预算安排1.14亿元,用于教师医疗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退休教师生活补贴和教师社会保障缴费基数、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奖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提标。预算安排1.2亿元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化解非义务教育学校债务超过2亿元。

  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安排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一、二、三期高架工程建设及养护经费5.7亿元,紫薇园民房疏散基地建设经费4628万元,老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及安置房物业配套资金2300万元。安排绿化养护、道路养护、路灯电费、镇村农桥等经费1.17亿元,常焦线、锡宜路、武南路等19条道路路灯亮化工程建设资金5000万元,凤凰谷、莲花馆建设资金1亿元。

  支持“两个大局”战略决策。落实援疆、援藏资金3716万元,积极支援边疆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深化改革,规范管理,财政理财水平进一步提升

  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指标“源头”控制,切实维护财政预算支出的严肃性。制定区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拨付程序。进一步编细、编实部门预算,严控一般性支出增长。制定和调整编外用工、公务用车、大楼运行等经费定额标准,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开展 “小金库”专项清理和预算执行情况检查,进一步规范部门单位津补贴发放、资金使用行为。加大往来款清理力度,逐一核定单位往来明细科目,有效防止预算单位隐匿收入、转移预算安排资金等情况的发生。

  强化投融资管理。加强政府投融资公司财务管理,规范应用预算管理工具,试编政府投融资公司财务预算,促进城市建设资金动态平衡。积极配合做好银监会特殊类公司认定,促进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支持投融资创新,推进实体化经营发展进程。拓展国有资产统一管理范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管理,整合优质国有资源,促进投融资平台建设。

  深化政府采购管理。不断完善采购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既相互监督又分工合作的工作体系;完善政府采购评审机制,保障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甲控材料采购管理,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质量。坚持“建采分离、管办分离”的改革方向,支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全年组织政府采购252批次,政府采购合同总价12亿元,节约财政资金1.6亿元,节约率12%。

  创新资金管理方式。通过实施财政性存款与金融机构贷款挂钩考核,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按照最低国库现金余额用款计划要求,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调整存款结构,提高财政性资金收益和使用效率。

  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完善跟踪审计监督制度,推进政府性投资公益事业项目“代建制”办法,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分类管理制度,创新基本建设管理手段。

  加快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全区会计人才三年行动纲要,加大会计人员培训交流力度,实施会计职称上档次奖励政策,评选和表彰领军型会计人才和会计先进工作者,不断提升全区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收入增长结构不够合理,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领域对收入增长的贡献有待提高;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企业利税下降,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各项减收因素累积,财政增收压力加大。二是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为支持推进“六大工程”,支持“三农”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基本医疗改革、加强住房保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是预算执行机制不尽完善,预算执行管理过程仍存在“疏漏”,部分单位预算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部分镇财政运行困难,财政实力亟待提高。在新的一年,我们将高度重视以上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克服。

  二、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根据《预算法》,结合我区经济和财政工作实际,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拼搏两载,超越期待”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较快增长;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保持收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支持“三农”、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促进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坚持依法理财,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绩效管理水平。

  2012年预算安排的原则:坚持预算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积极稳妥、量入为出安排支出预算,确保年度支出预算正常执行;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坚持厉行节约,加大对促进经济转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投入,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的投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运行机制,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不断增强财政抵御风险能力。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12年我区预算安排如下:

  (一)收入预算安排

  2012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任务12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国税部门收入28.9亿元,增长18.4%;地税部门收入71.8亿元,增长18.6%;财政及其他部门收入20.3亿元,与上年实绩持平。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340亿,同比增长7.7%。

  (二)支出预算安排

  2012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217.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5亿元,比2011年年初预算数增长19.4%;基金预算支出122.5亿元。

  1、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2012年预算安排的具体支出项目为:正常人员经费及有关事业费359000万元;农业专项经费24861万元;文化事业专项资金910万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38300万元;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资金15000万元;基本建设项目经费6500万元;城建项目经费78027万元;建设风险准备金32000万元;交通建设经费3880万元;社会保障专项经费41758万元;粮食专项资金900万元;援疆、援藏资金4014万元;各项奖励及政策兑现资金13000万元;重点项目贴息6850万元;镇(开发区)体制结算补助300000万元;预算预备费25000万元。

  2、关于法定支出安排情况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2012年区财政继续增加农业、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保等方面的支出。支出预算安排中,用于农业方面的经费比上年增长19.9%;用于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经费比上年增长10.3%;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经费比上年增长17.4%。

  三、顽强拼搏、勇于超越,努力完成2012年工作任务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增强发展信心、完成“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目标意义重大。为确保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的完成,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创新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安排资金总额3亿元(区本级1.5亿元,开发区1.5亿元),用于国家级创新型园区建设。预算安排8000万元,大力支持转型创新“510”行动计划。安排工业及外向型专项经费1.37亿元,支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安排人才专项资金5000万元,大力支持“龙城英才计划”,着力培养引进一大批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海内外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全面提升我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2000万元,重点支持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占比。

  (二)完善征管体系,规范税收秩序,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

  把依法治税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突出抓责任落实,抓规范执法,抓有效征收,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加强税收专项检查,重点对花木零售及绿化工程、药品零售、餐饮、大型超市、基建项目、建材产品等行业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有效堵塞征管漏洞,切实提高征管水平,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加强税收征管保障组织领导,增强征管合力,推进协税护税工作,强化税收预测分析,加强对重点税源、税种的管理,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确保税收收入均衡足额入库。加大对异地开票行为的清理整顿力度,促进税收有效回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土地出让金、土地年租金等涉土税费的征缴行为,促进应收尽收。加强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收益管理,加快驻常资产处置进程,逐步落实区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集中管理工作,有效提高资产性收益。搞好纳税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一站式服务,并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三)统筹兼顾,优化结构,切实增强财政保障公共支出的能力

  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安排设立水利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预算安排18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围绕富民强村,积极筹措安排资金,落实兑现中央涉农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展农业保险范围,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积极推进农村“四有一责”达标建设活动。继续安排3000万元加快支持现代化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12年,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由80元/人?月提高至110元/人?月,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标准由220元/人?月提高至250元/人?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标准由300元/人?月提高至400元/人?月,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标准由350元/人?月提高至420元/人?月。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教育优先投入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区财政安排生均200元公用经费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落实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加大非义务教育化债力度,支持教育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对基层医疗队伍的投入,落实省政府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机构债务的要求,积极支持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围绕实施文化强区战略,预算安排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410万元,支持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预算安排7500万元用于城市绿化和亮化工程建设。着力支持做优园区平台,打造滨湖新城,提升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泛淹城”等旅游板块,加快花博园建设;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支出管理,严格资金监管,提升财政用财理财的水平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全面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水平,建立预算单位基本信息库,实现对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预算管理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细化项目预算内容,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体系;严格追加预算管理,提高各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着力规范公务用车和编外用工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投融资平台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强化预算约束力。科学规划新一轮镇级财政体制。按照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基层财政建设和财权事权匹配的要求,研究制定镇、开发区新一轮财政体制,通过科学划分收支范围,提高收入分成比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手段,合理分配区镇财力,提高镇级财政保障水平。创新支出管理手段。按照管采分离的要求,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切实将工作重心向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基础规范、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转变,从源头上加强惩治和防止腐败孳生。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支出预算执行考核通报制度,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加强全区投融资和债务管理。强化投融资组织领导,优化投融资管理框架,完善投融资公司内部制度建设,推进实体化运作,强化对投融资公司的财务监管。建立和完善区镇两级债务监控体系和预警体系,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偿债能力。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健全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机制,严格财政账户体系管理;强化财政资金运行的跟踪监管,研究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充分发挥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建立区镇监管联动机制,实现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开展“小金库”检查、专项资金检查和预算执行情况检查;严格执行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制度,严禁超范围发放各类奖金。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步伐,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管理办法。推行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构建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各位代表,2012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再接再厉,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和武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