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区公安工作总结
2011年,全区公安机关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推进“民生警务”和“三个武进”建设总任务,以打造人民满意的平安幸福武进为目标,以推进 “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为抓手,全力夯实公安基础,大力提升打防绩效,全面推动警务创新,实现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为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坚持不懈地打造平安高地
2011年,全区公安机关将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严密稳控、严厉打击、严格控制不松劲,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
一是全力做好活动安保。精心组织重大活动安保,圆满完成“花都水城·浪漫武进”旅游节、“科技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活动保卫78次,确保了安全万无一失。
二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对各类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治安春季攻势”、“打击两抢一盗”、“清网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斗争和行动,确保了社会治安总体平稳,打处绩效列全市第一,成功破获1起公安部目标毒品案件。精心组织“清网行动”,综合绩效列全市之首。
三是大力加强公共安全监管。深入推进消防“防火墙”工程,深入推进“清剿祸患”、“五大战役”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全区火灾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围绕文明城市创建迎检任务,大力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道路出行更加安全、文明。年内,增设、改建信号灯51组,完善护栏2400米,漆划标线1500个平方,道路交通四项指数总体平稳。切实加强危爆物品监管,先后开展了危险物品单位治安防范达标和治爆缉枪专项行动,实现了涉危单位全年 “四个零发生”的目标。
二、紧紧围绕群众满意,坚持不懈地推进民生警务
2011年,全区公安机关高举民生警务旗帜,自觉融入全区发展大局,转变观念,创新举措、创优服务,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全力提升群众和企业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一是深化开门评警,树立亲民爱民的“公众形象”。认真组织“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年内,开展各类警民恳谈、警企恳谈等活动623场次,征求意见、建议356条,及时解决各类问题255个。充分运用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民警博客、微博、QQ群等网络平台,探索建立网上恳谈新机制,不断拓宽警民沟通渠道。年内,建成网上派出所29个、网上警务室300个、民警微博190个、各类QQ群500余个。将政风行风评议和作风评议工作作为推进警务公开、展示公安形象的重要途径,认真组织行风评议“五个一”活动,举办各类公安工作汇报会239场次,走访星级企业99人次,举办警营开放日活动89次,寄送《公安工作征求意见函》33份,在区级机关政风行风评议中,区局一举夺得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是强化窗口建设,筑牢便民利民的“前沿阵地”。大力开展“在警营建功,为党旗添彩”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创优公安行政服务工作,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满意的行政服务。在窗口单位全面推行“四心”服务机制,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延时服务、上门服务、提速服务等特殊服务150余次。全面安装应用“窗口服务评价系统”,年内,群众评价满意率达98.7%。在全区“双政三零”竞赛活动中,区公安局窗口被评为“区级驻行政服务中心优胜窗口”,出入境管理大队被评为“规范执法十佳科室”。完成了全局24个派出所、10个交警中队和车管所的警务公开触摸屏安装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公开水平。
三是优化服务举措,提升企业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服务无忧、服务最优”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新十项措施》,以超常规的决心、超常规的力度、超常规的举措,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发展。围绕全区104项重点项目,推行“服务跟踪卡”制度,做到定向服务、全程跟踪、优先办理、限时办结,受到党委政府和企业广泛好评。与37家星级企业建立分级挂钩联系责任制,由局领导担任联系责任人,随时随地为企业提供咨询,开展工作协调。在全区设立了16个警务工作站和17个经侦服务站,为企业提供贴身警务服务,全年共向企业发放经侦宣传手册200余份,信息预警24次,全区涉企案件同比下降20%。
三、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管理创新
2011年,全区公安机关积极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不断创新和改进社会管理方式,着力破解实有人口管理、矛盾纠纷化解、虚拟社会防控、行业组织管理等社会管理难题,有力地提升了公安机关驾驭动态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创新实有人口管理机制。依托高新区服务中心平台,设立了全市首家境外人员服务站,借助政府职能部门的综合资源优势,共同开展涉外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涉外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开展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车辆”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信息大采集活动,实现了各种基础信息的关联对应和治安要素的准确定位,初步满足了以房管人、以人管房、查人知房、查房知人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在社区接入流动人口社会化采集系统196套,新增流动人口信息70.5万条。
二是进一步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与综治、司法等部门协作,完善“以政府引导、多部门协作、第三方介入”为核心的调解机制,确保联调室有房、有人、有制度,全市首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对接点在新城派出所“陈静联调室”挂牌成立,推动了“公调对接”向婚姻家庭矛盾延伸。年内,共受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63起,成功调处60起。
三是进一步创新行业组织管理机制。全面推行行业场所等级化管理,全区歌舞娱乐、旅馆实现累计积分、动态升降的分级管理模式,并统一挂牌公示。加快特种行业治安管理信息化建设,年内安装系统285家,完成率和推广总数均列全市第一。推进名录管理制度,第一批100家生产性废旧收购、开锁业列入名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基本实现了单位从业人员基础信息、轨迹及交易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掌控。
四、紧紧围绕实战需求,坚持不懈地强化基础建设
2011年,区局始终将基础建设置于公安保障投入的突出位置,不断强化硬件建设和软件支撑,为推动警务实战能力提升和公安工作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大力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加大基础硬件的建设投入,开展了“3·20”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视频研判平台和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建成高清卡口和电子警察101个。为局44辆警车装备了3G移动视频设备,实现了视频信息的无线全时传输,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35个信息化应用案例被评为常州市典型案例,位居全市第一。
二是全面深化社区警务建设。积极推进村官工程,联合相关部门下发《关于驻村(社区)民警进村(社区)领导班子任职的意见》,211名社区民警全部进入村(社区)班子。制定出台了《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工作要求。启动了社区警务示范岗建设,推出了南湖家苑、晓柳等9个社区警务示范岗,先后组织 20余名青年社区民在示范岗进行了随岗学习培训。南湖家苑警务室在成功打造“警务室+租赁中心”品牌之后,又推出“警务室+综治站”管理新模式,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出台了《武进区公安局社区民警考核细则》,以社区民警月考核为抓手,加大对优秀社区民警的表彰力度,年内,评选“社区警务之星”184人次。
三是扎实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安防提升工程,完成了231所学校主要出入口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完成了90个银行自助服务机防护舱或封闭操作间安装工作,完成了60家宾馆饭店、5家典当行、272家废旧金属回收站视频监控向外延伸。继续深入实施老小区技防、物防实施改造工程,全区“城中村”技防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平安“城中村”建设经验在全省作交流发言。
五、紧紧围绕执法安全,坚持不懈地提升执法规范
2011年,区局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贯穿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局执法质量和执法形象的整体提升。
一是保障执法安全。注重教育预防,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执法形势教育等教育活动6场次,确保规范执法理念深入警心。严格执行公安部《内务条令》和《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狠抓派出所执法安全、内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完成了26个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的统一改造。
二是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落实执法规范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完善了网上巡查、网上核查、网上反馈、网上预警等工作机制,实行每月“派出所、职能大队、区局”三级巡查。深入推进涉案财物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出台了《武进区公安局涉案财物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涉案财物的管理。
三是提高执法素质。切实加强执法能力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强化对执法办案民警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民警的基本法律素养。年内,共组织开展执法实战轮训等活动6场次,培训民警1200余人。开办国家司法考试培训班,组织27名民警参训,2名民警通过了全国司法考试,全局1296名民警参加并通过了全省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
六、紧紧围绕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锻造公安铁军
2011年,区局始终秉持“职业境界高人一筹,实战技能胜人一筹,服务管理优人一筹,工作业绩超人一筹”的队伍管理和建设思路,坚持严警与优警并重,用关爱凝聚警心,用纪律锻造铁军,队伍纪律作风和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年内,共有819人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其中9人荣立个人三等功。
一是坚持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来保障队伍执行力的提升。制定出台《公安派出所值班所领导坐堂值班工作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五条禁令”、内务条令等警纪警规的学习教育,强化作风养成,切实提高了队伍执行力。
二是坚持用专业的教育培训来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切实强化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民警精神风貌,增强职业使命感。围绕警务实战、信息应用等内容,组织多层次、多领域的教育培训活动,共组织各类培训班23期、专题讲座28场次、集中考试6次,参训(考)人数3300余人次。
三是坚持用切身的关爱来调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民警大病特困救助政策,坚持民警重大事项祝贺慰问制度。以民警“所想、所盼、所关心”的问题为主题,组织开展警营恳谈活动280场次,解决困难114项,有效搭建了领导与民警互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