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武进教育工作总结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2012年12月19日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埋头苦干,励志作为,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武进教育的持续高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武进教育未来的辉煌再续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重点目标项目平稳推进
1.重点工作目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6年”作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被列入了今年区政府蓝皮书重点工作目标。按照预测,今年目标可如期实现。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方面,16家教育集团均按计划和章程正常运作;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和争创省“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工作也都在有序进行。
2.重点项目目标。郑陆中小学迁建、省奔中易地新建、东安实验学校改扩建项目,方案、施工图和招标工作已完成,进入施工阶段;鸣凰中心小学扩建项目已进入审图阶段,现已施工招标开标,即将开工;省前中学生活动中心项目,方案正在修改之中;潘家初中体育馆主体已结顶;邹区初中综合楼已二层施工。
3.“为民办实事”项目。改、扩建鸣凰中心小学和东安实验学校等,如前。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提升工程,目前区教育局正在进一步论证推进教育信息化方案,今年12月底前将添置部分信息化设施设备,进一步改善教育硬件条件,推进实施教育现代化提升工程。阳湖名城幼儿园和滆湖科技幼儿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星河幼儿园和白金汉宫幼儿园主体已竣工,正在装修中,将按期完成;牛塘丫河幼儿园的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新城公馆幼儿园土建安装已完成,进入教学设施设备配置阶段。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每生400元已落实,由区、镇各200元承担,区财政经费已拨付到位。
另外,分别投资1.3亿元和1.6亿的奔牛实小、湖塘实小,于今年春学期顺利实现搬迁;遥观初中实验楼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礼河实验学校教学楼已竣工,坂上初中和洛阳中学体育馆、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公寓、庙桥小学教学楼已开工建设,戴溪小学科技楼、崔桥小学教学楼、焦溪小学综合楼和花园小学、运村初中改扩建已完成规划方案。年内,还投入近700万元,对省前中、省前中国际分校、省武高和职教中心校4个考点,进行了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改造。
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经过艰苦努力,制约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在今年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我区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已编制完成,14所幼儿园办理了法人登记,幼儿教师招编和经费补贴标准也基本明确,为“全国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和“省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我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分配比例由去年的60%提高到70%,择校生比例由往年计划数(统招+择校)的30%降为统招生计划的20%,并适时出台了区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办法,进一步降低了民办学校择校热。10月,我区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省级督导,已被报送至教育部;在11月份江苏省召开“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工程”推进会议后,我区目前正按照要求,全力做好争创工作。另外,义务教育小班化教育改革和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按步推进。
3.职业教育高位创新发展。年内,武进中等专业学校(职教中心)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学校另有2个专业被认定为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在2012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区获得了7金、18银、19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尤其是在全国比赛中,更是获得了1金1银,开创了由我区学校单独组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获得金牌的历史。9月,教师进修学校接受现场评估验收,成为全省首批6家“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之一,并作为“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参评单位被省推荐至教育部。
三、素质教育全面深化
1.德育活动丰富多彩。一年来,我局以文明城市复评为依托,以争创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为抓手,积极推进“低碳智慧德育工程”建设,在全区各校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德育活动,配合开展了市级“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海选活动,组织开展了争当“四好少年”、“五月花海”青少年嘉年华等活动。
2.特色建设成果丰硕。在今年4月举行的江苏省县级田径比赛中,我区代表队再次荣获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两项第一,成为全省唯一实现三连冠的县(市)区。在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区湖塘桥中心小学和马杭中心小学圆满完成了现场观摩任务。年内,全区共有2所学校通过了省级绿色学校的初审,15所学校准备迎接市级绿色学校验收;3所学校创建成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所学校申报了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5所学校被评为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6所学校通过了市第二批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的验收;17所学校申报参评市生命教育示范学校。湖塘桥中心小学被评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获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团体冠军,省前中获中国乒协少儿乒乓球比赛中学组冠军,湖塘桥中心小学(何留校区)获省少儿门球比赛冠军,现场实验学校获省少儿乒乓球锦标赛少年甲组团体冠军,省前中双获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男女亚军。
3.基础教育成绩斐然。今年2月,作为苏南地区唯一的大会交流代表,我局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大会交流。年内,我区三河口高中成功创建为省四星级高中,至此,我区10所公办普通高中中,除3所为省三星级高中外,其余7所均创建为省四星级高中。2012年普通高考,我区各项指标再创新高,本科达线率比2011年提高了2 个百分点,本科万人进线率在全省县(市、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中全区有11人达清华、北大分数线。教育国际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际高考捷报频传,省前中国际分校SAM课程班的顾梦瑜同学荣获今年“国际高考”状元,叶超同学成为高中考入剑桥大学常州第一人;省武高GAC国际课程班的马君兰同学被确定为整个江苏省的文化交流使者,省武高成为法国雷恩第一大学(法国前十,世界百强)江苏省唯一留学生遴选基地。
四、队伍建设显著加强
1.机关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今年3月,我局组织召开了全系统“三型机关”建设推进会议,在全系统特别是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中全面开展了以“教育发展与我相关,系数有多高;教育前行与我相伴,同行有多远;教育成就有我贡献,份额有多大”为主题的“教育发展大思考、大行动、大参与”活动,掀起了新一轮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机关的活动高潮。按照区文明办有关文件精神,今年年初,我局制定了局机关深化“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和活动计划,并按照意见和计划,坚持开展了每月一期“道德讲堂”活动。年内,还按要求落实了教育系统3D惩防体系数字化应用系统,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局办公室被评为区“创优服务十佳科室”。
2.校长队伍培训力度加大。为全面提升全区广大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今年3月,组织全体中小学校长赴浙江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卓越管理高级培训;4-6月,分别组织幼儿园园长、小学教学副校长、小学德育副校长赴华师大进行了专题培训;10月底,组织全区中学分管教学副校长赴华师大进行了专题培训;11月,组织全区中学分管德育副校长赴北师大进行了专题培训;12月初,我们又组织部分学校党建工作者赴中山大学进行了党建工作研修培训。启动实施了“名校长培养工程”,评选产生了我区首批7名“名校长”,并组织他们于11月底赴台湾进行了教育考察活动。
3.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全面总结三年来我区师德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今年4月27日,我局召开了师德建设总结表彰视频直播大会,全区近万名教职工分别在教师进修学校主会场和近百个分会场参加了会议。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评选产生了26名“武进区首届名教师”。在省、市各类名优教师评选活动中,我区4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6人被评为市“特后”,3人被评为首批市职业学校“三创”拔尖人才培养导师,7人被评为市职教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2人当选市中小学“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五、教育环境持续优化
1.教育宣传进一步加强。组织召开了全区首次教育宣传工作会议,筹划创办了《武进教育信息》内部刊物,正式出版了《武进教育志》,“武进教育信息网”被评为2011年度省十佳教育门户网站。今年5月,国家教育部主管的《语言文字报》,用整版约7000字的篇幅详细报道了我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成果与经验。
2.教育氛围进一步浓厚。一年来,省、市等上级部门多次考察、观摩我区学校办学情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两次专题调研教育工作,市人大、区政协也分别对我区教育进行了专题调研,均给予了武进教育高度评价。年内,全区各校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和谐学校”,在“幸福武进”建设工程、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大局工作中,武进教育连续赢得了良好口碑。另外,武进区树人教育发展基金会于9月顺利成立,短时间内就募集到基金3400多万元。
3.教育形象进一步提升。一年来,在常州市2011年度辖市区教育局教育督导评估考核中,我区荣获特等奖。在2011年度区级考核中,我局连续六年荣获区级机关综合考评“优胜单位”,并荣获全区镇局级“优秀领导班子”称号,教育局党委获市教育系统“创优争先”先进基层党组织。年内,在全区9部门“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中,教育系统排名第一。在今年春季常州市教育局开学工作会议上,我区卢家巷实验学校、卢家巷幼儿园和马杭中心小学被作为现场观摩考察点,其各项开学准备工作和我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受到了视察团成员及市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年内,区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卓越成就奖”。另外,朱建康局长作为我区教育系统代表,年内荣获了“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评选)和“中国十届教育功勋人物”(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