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武进教育工作思路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2012年12月19日
1.围绕一个目标:加快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武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2014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武进教育“十二五”规划、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015年在全国、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2013年武进教育将在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如期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2.坚持两手齐抓:一手抓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始终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重点通过推进鸣凰中心小学、花园小学等建设工程,在硬件建设上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保障在武进就读的每一个儿童少年都能依法公平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一手抓教育质量。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生存线,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我们将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程建设为载体,通过组织校长教师学习培训、制定政策引导、完善教育评价方式等,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全面改进育人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深化三大改革:一是深化流动儿童入学管理改革。我们将在坚持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原则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整合、扩大公办教育规模,新建公办蓝天学校,适当增加吸纳流动儿童较多学校的教师编制,配合公安部门把流动儿童纳入流动人口登记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新市民小学的规范管理,尽可能缓解我区流动儿童过多与公办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为我区流动儿童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改革。根据去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工作意见》,教育局将继续积极推进我区现有16家教育集团的建设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集团化办学经费支持机制、人事管理制度、督导评价制度,支持和指导各教育集团自觉、主动进行内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改革,促使集团化办学取得实质性的有效进展,全面提升各教育集团成员自身发展能力,形成集团化办学的合力和品牌,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三是继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在坚持“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校”原有招生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继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幼儿入园报名预登记制度,建立公共的幼儿入园信息平台,统筹调控全区特别是城区幼儿入园工作;坚持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近、免试”原则,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学区划分,改进热点普高分配生办法,彰显教育公平;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管理,严格招生条件,规范招生秩序;加大职业学校招生宣传,优化普职比,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4.推进四项工程:一是学前教育增量扩容工程。以“建设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取缔一批”为指导,加大投入,新建和社区配套建设一批幼儿园,进一步在总容量上增加学前教育资源;对众多的无证办幼儿园,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较为合理的办园标准,根据办园规模和条件,分别进行规范、提升和取缔。二是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对高中阶段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后,我们将在优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依托优质学校复评,继续推进“适切每个孩子发展”的课程行动研究,积极引进新基础教育,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侧重学校内涵建设,实现义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三是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工程。在继续保持高考质量省、市领先的基础上,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成长规律,继续深化课程改革,重点突出普高学校的办学特色,凝炼学校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品德、知识及技能基础,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四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将紧紧依托武进技师学院、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和武进电大的办学优势,充分发挥武进职业教育集团的积极作用,抓住武进中等专业学校(职教中心)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的契机,不断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和专业建设,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品牌影响,进一步提升我区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层次,为武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常州职教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5.做好五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基础工作,尤其是学生接送车辆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以创建各级“平安校园”、“和谐学校”为抓手,不断加强全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和提升工作,在确保过渡期校车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学生接送车辆校车化。二是进一步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好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一方面继续加强对首批区“名校长”“名教师”的培养,促进其专业水平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为这批“名校长”“名教师”创造条件打造学术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帮带和提升全区广大校长和教师专业素养。三是启动并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提升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统筹规划,集中利用已有的电教资源和经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全面提升我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并重点建设一批具备全国先进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民办学校、新市民学校、非学历办学机构的规范管理。通过政策引导、规范整治和强化管理,使全区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升,民办学校“择校热”有效降温,新市民学校数量和质量明显减少和提高,非学历办学机构秩序显著改善。五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风建设,提升教育形象。围绕“厚德修身,大道树人”教育品牌,继续严格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重点关注安全、招生、收费等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继续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校长管理水平,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继续加强教育宣传,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宽松和谐发展氛围,提升教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