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武政办发〔2012〕29号
2012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2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以落实《武进区“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为主线,以“一案三制”建设为核心,以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提高全民应急防范意识为目标,以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继续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和应急队伍体系建设,强化应急值守、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要求,理顺各级应急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的关系和职责,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机构。
(一)积极推进“十二五”应急体系规划的实施。颁布“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采取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促检查等办法,确保各项规划任务按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密切关注规划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研究,妥善解决,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二)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组织关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履行统一领导、总揽全局、决策重大应急事项的职能;区应急办(总值班室)主要负责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区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专业处置中的指导协调和现场指挥工作。
(三)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各级各部门要完善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建立完善工作制度,设立专兼职办事机构承担日常工作。应急管理任务较重的部门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确保机构、职责、编制、人员落实,其他部门也要明确承担应急管理职责的机构和人员。镇(开发区、街道)要成立中层以上干部负责的办事机构,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村、社区要落实人员负责应急工作,结合民防工作站的建设,整合各方面力量,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重要内容。
二、继续深化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一)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各镇(开发区、街道)和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收集、研判和报告工作,严格执行《关于再次重申值班工作纪律与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程序的通知》(武政办发〔2011〕88号),提高信息报送质量,防止出现突发事件信息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区政府总值班室对各镇(开发区、街道)及区各相关部门信息报告工作情况进行分析通报。
(二)推进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区应急办在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各镇(开发区、街道)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之间的职责,加强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联动工作制度,实现有序、快速、高效的联动响应。
(三)完善突发事件预警预测机制。整合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自然灾害监测网络资源,建立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共享、紧急会商、协同防控机制。整合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网络、食品药品安全、动物疫情监督等资源,建立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沟通、信息上报、联防联控机制。整合易燃易爆物品、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监督领域资源,建立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协同处置机制。整合公安、信访等网络资源,建立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公共安全信息研判、报告、预警机制。立足全区现有信息发布系统,理清各系统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网络,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准确、适度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四)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和发生趋势分析研判机制。继续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的应对总结评估工作,通过对应急处置工作全过程的回顾总结,及时分析查找突发事件发生的起因,吸取经验教训,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分析研判机制,建立月、季度会商制度,主动加强与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信息,把握突发事件苗头信息和趋势动向,形成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合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和发生趋势分析工作。
三、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建立预案管理制度。根据省、市政府下发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武进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批准、管理等相关工作,建立预案的制定、审批发布、备案备查、预案演练、修订完善等工作机制,提高预案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按省、市应急办要求配合做好预案管理立法调研工作。
(二)加强应急预案修订、增补工作。组织修订《武进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预案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形势变化等,加大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修订、增补力度,完成学校、大型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扩大预案编制覆盖面。
(三)加强预案演练和评估。各镇(开发区、街道)和区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年内至少分别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工作,同时督促本系统、本区域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开展专项或综合应急演练。根据我区突发事件特点,区应急办要协调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好区级综合性演练。建立完善预案演练评估机制,通过评估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四、尽快落实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一)强化各级值班室建设。按照《镇(开发区、街道)和村(社区)值班室建设参考标准》(武政办发〔2012〕18号),逐步规范各级值班室建设。全面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24小时值班。区政府总值班室采取值班点名等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镇(开发区、街道)和区各相关部门值守工作进行督查,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值守到位、联系畅通,力求做到反应灵敏、信息畅通、处置妥当。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推进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功能定位,对照《关于武进区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办发〔2010〕69号和《关于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武政办发〔2010〕158号)要求,加大装备投入,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现场应急处置综合能力,努力把分散于各联动单位的应急力量打造成统一、高效、可靠的战斗实体。加强与团区委、区民防局、区红十字会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开展建立健全应急志愿者组织、管理机制和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体系等问题的调研工作,推动应急志愿者队伍向组织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区应急管理专家组数据库,进一步充实专家力量,充分发挥专家组的辅助决策作用。
(三)完善应急指挥决策支撑系统。以“智慧武进”和电子政务建设为契机,推进应急资源数据的共享应用。完善并整合各级各类视频监控网络,加快推进应急视频会商网络建设。启动应急专用无线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建设,整合移动指挥平台资源,提升应急联动和现场处置的通信保障能力。根据省、市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建设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我区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四)加强避难场所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平灾结合、属地管理”的方针,科学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提升我区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结合人防工程、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和露天大型停车场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积极、有序地组织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区主要的公园、广场、绿地、体育场(馆)等场所,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完成应急避难疏散场所标识的设置,并向社会公布。
五、稳步实施应急宣传培训工程建设
(一)深入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按照省、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在前期宣传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和宣传形式,利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继续开展赠送《公众应急手册》到村到户活动,充分利用应急网站、报纸、电视、电台、墙报、讲座以及各类防灾科普馆,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避险常识,切实达到增强和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的目的。
(二)加强各级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继续把应急培训列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课程,通过邀请国内知名应急管理专家学者授课和组织干部到相关专业院校培训等形式,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深化拓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主题词:应急管理△ 工作 计划 通知
抄送:常州供电公司,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人民团体。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3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