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11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智慧武进、低碳武进、幸福武进”建设,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使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有效提升。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5.4亿元,同比增长9.8%;农业增加值40.6亿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16373元,同比增长17.3%。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增长,农业经济总量大幅提高
2011年,由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加上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全面提高。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农、林、牧、渔各业现价产值分别为41.3亿元、0.2亿元、10.9亿元和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9.3% 、15.9 %、14.0%和8.9%。
(二)粮食单产再攀新高,现代高效农业亮点频现
虽然我区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多年下降,但由于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上气候条件有利、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和生产管理措施到位等,小麦、水稻单产均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区粮食亩产465公斤,比上年增长2.6%,其中小麦平均亩产296.2公斤,创30年来的历史新高;水稻平均亩产630.6公斤,比历史最高年份1998年的625.8公斤多4.8公斤。
在粮食单产创新高的同时,现代农业建设亮点频现。据农业部门统计,2011年,新增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2万亩,设施农业1.38万亩,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面积分别达38.3万亩、9.76万亩,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2.0%和15.8%。围绕农业高效化,全面推进农业园区建设,2011年全区现代农业园区新增投资3.1亿元,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5.5亿元,入园企业87个,入园合作社33家,建设智能温室大棚面积20.5万平方米,园区示范性逐步增强。
(三)畜牧生产方式稳步转变,水产养殖规模不断壮大
2011年,我区畜牧业通过创建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实施畜禽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开展畜禽养殖环境整治、推进养殖园区和龙头企业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加快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动了全区畜牧业生产向生态化、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区奶牛的规模化比重达97.7%,生猪达78.1%,家禽达97.2%。年内启动8个江苏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新申报3个发酵床养殖项目,年末共拥有发酵床规模养殖场已达15个。全区生猪出栏30.56万头,家禽出栏1823.45万羽,同比略有下降;牛奶产量9870吨,同比增长7.2%。受价格上涨影响,畜牧业实现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4.0%。
水产养殖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全区淡水养殖总面积12.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5.1万吨,渔业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8.9%。
(四)农业发展特色明显,贡献份额加大
随着第八届花博会的筹办以及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以夏溪为龙头的花木产业和以邹区为基地的蔬菜产业发展迅猛,特色明显。2011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4.0万亩,产量25.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4.7%,实现产值7.47亿元,同比增长27.7%,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18.1%,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全区花木播种面积16.7万亩,同比增长7.6%。
(五)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机械化,鼓励农户购买农机具,2011年政府落实购机补贴资金达1156.26万元,全年发展特色农机具1374台,新增60台高性能乘坐式插秧机和16台育秧播种流水线。到2011年末,全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62台,大中型配套农具3876部,水稻插秧机1406台,联合收割机1057台,水稻育秧设备39套,全区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到53.8万千瓦,同比增长3.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0.4%,已超过省定农业现代化指标。
(六)政策措施成效逐步显现,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373元,增长17.3%。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达到1166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74元,增长12.3%,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8%。
二、几点建议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严格制止不合格的农产品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同时,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开发,搞好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提高全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打造武进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较强、辐射效应较广的农业龙头企业。
(2)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围绕我区资源特色,对农业的主导产业或产品,按照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要求组织生产体系,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增强农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加大力度稳定粮食生产。在加大农业投入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扶持粮食生产的有效机制,要认真抓好各项扶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切实发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价外补贴、农机购买补贴等奖励措施的激励作用;要进一步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和农村土地的流动与流转,培育扶持种粮大户,将土地要素配置到利用效率最高的种养能手中;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作用,积极推广粮食优良品种,运用先进种植技术,努力提高种粮效益;要化大力气保护耕地,不得随意将粮食作物土地征作它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
(4)继续加大对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品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生产需要承受自然条件、市场供求的双重风险,农业生产要有所突破,必须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之路。近年来,我区规模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发展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必须继续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扶持资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农业大户金融保险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保证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并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提高农业生产的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