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安全质量> 产品质量> 内容
2012年度,武进质监局在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系统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切实解决我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突出问题,全面做到领导重视、认真履职、突出重点、细化举措、深入整治。今年我局不断创新监管手段,采取科队联动、分片监管、“三分”监管等措施,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武进食品企业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都不断增强,食品质量总体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一、基本情况
2012年综合我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省级监督抽查我区食品饮料、蔬菜制品、粮食加工品、酒类、糕点等24大类42个单元256批次,合格246批次,合格率为96.09%,与去年基本持平,近五年来,省抽合格率不断提升。2008-2012年度武进区食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表见表2-1,2008-2012年度武进区食品省级监督抽查趋势图见图2-1。
表2-1 2008-2012年度武进区食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表
年份 省级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
2008 92.70%
2009 89.27%
2010 94.37%
2011 96.45%
2012 96.09%
图2-1 2008-2012年度武进区食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趋势图
在食品抽查的24大类42个单元256批次中,全部合格的有茶叶、淀粉制品、罐头、食用植物油、食用油脂制品、水果干制品、乳制品、冷冻饮品、水产加工品、膨化食品、蜜饯、可可制品、肉制品等19大类37个品种,抽样合格率在90%以上的有2个品种,抽查合格率在80%以下的有3个品种。其中不合格批次较多的有瓶(桶)装饮用水、糕点两大类,共7个批次不合格,占不合格食品总批次数的70%。(具体数据见表2-2)。
表2-2 2011年省级监督抽查我区食品合格率统计表
序号 食品类别 食品发证单元 抽查产品批次 合格产品批次 抽查产品
合格率
1 茶叶 茶叶 3 3 100%
2 代用茶 4 4 100%
3 淀粉制品 淀粉制品 1 1 100%
4 罐头 罐头 1 1 100%
5 食用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 1 1 100%
6 食用油脂制品 食用油脂制品 1 1 100%
7 水果干制品 水果干制品 3 3 100%
8 乳制品 乳制品 4 4 100%
9 冷冻饮品 冷冻饮品 3 3 100%
10 水产加工品 水产加工品 2 2 100%
11 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 1 1 100%
12 蜜饯 蜜饯 2 2 100%
13 可可制品 可可制品 1 1 100%
14 肉制品 肉制品 12 12 100%
15 方便食品 方便食品 1 1 100%
16 炒货 炒货 25 24 96%
17 豆制品 豆制品 1 1 100%
18 非发酵豆制品 6 5 83.33%
19 糖果制品 糖果制品 7 7 100%
20 巧克力 1 1 100%
21 速冻食品 速冻面米食品 3 2 66.67%
22 速冻其他食品 2 2 100%
23 饮料 其它饮料 6 6 100%
24 含乳饮料 2 2 100%
25 蛋白饮料 2 2 100%
26 固体饮料 2 2 100%
27 纯净水 65 62 95.38%
28 蔬菜制品 酱腌菜 4 4 100%
29 食用菌制品 3 3 100%
30 粮食加工品 大米 26 26 100%
31 挂面 1 1 100%
32 小麦粉 2 2 100%
33 酒类 其他酒 4 4 100%
34 黄酒 1 1 100%
35 白酒 6 6 100%
36 葡萄酒及果酒 2 2 100%
37 糕点 月饼 12 12 100%
38 糕点 22 18 81.82%
39 调味品 调味料 2 2 100%
40 味精 4 4 100%
41 酱油 2 2 100%
42 鸡精 3 3 100%
合计 256 246 96.09%
二、产品质量分析
今年武进区抽检的259批次食品产品中,10批次不合格,分别为糕点4批次,纯净水3批次,炒货1批次,豆制品1批次,速冻食品1批次,其中微生物超标5家、防腐剂超标2家、甜味剂超标2家、铝超标1家。上述企业已全部分析不合格原因,实施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同时全部移交稽查立案查处。
1、导致我区食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纯净水:纯净水生产企业由于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产品特性,合格率在所有食品品种中处于较低水平。武进辖区内纯净水生产加工企业有36家,约占全市134家同类企业的27%,今年饮用纯净水省抽合格率为95.38%,不合格项集中在菌落总数超标。经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消毒措施和管道清洗工作未到位或是臭氧设备工作不正常但未及时发现引起的。
二是糕点:2011年新获证糕点企业7家,占全区28家糕点企业的25%,不合格的糕点企业中有3家为新领证企业,部分新获证企业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缺乏,使用了含铝的泡打粉,另一方面是因为生产环节未严格控制泡打粉的用量。
三是炒货:1家企业微生物超标。主要是因为生产加工环节卫生消毒措施及产品包装质量不到位。
四是豆制品:因企业工艺水平低,生产加工环节消毒措施不到位,导致食品菌落总数超标。
2、影响我区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因素:
一是企业多由食品小作坊转变而来,规模小、文化素质低、加工水平低,企业的主体意识和守法意识仍不够强烈;二是企业对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大多依靠传统、凭借经验,生产加工不科学,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三是监管资源有限,我区企业数量大,但监管人员少、资源配备不充分,缺乏专门的检测机构,监管任务重、难度大。
三、后处理情况及下一步工作
1、针对抽检不合格企业,根据法律法规要求,通过约谈企业负责人,帮助企业分析查找不合格原因,填写不合格企业整改表,并责令企业主动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整改到位;同时将抽检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全部移交稽查,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2、继续关注抽检不合格企业,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抽检频次,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处理。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加密对抽检不合格企业的巡查频次,加强对此类企业的生产过程、原辅料进货验证、出厂检验等的监管力度,注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对不能持续保证产品质量、发生严重质量安全事故、严重违法的企业依法撤销、吊销许可证。
3、全面实施食品监管、稽查执法、检测检验三位一体综合监管模式,及时调整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等级,增强监管有效性。推广运用食品快速检验技术,提高基层监管人员快检能力,充分发挥“快检”作用。定期举办全区食品企业培训班、发放法律宣传手册等,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意识;并根据行业特点,组织重点行业的企业座谈会或培训班,交流质量管理经验,加强交流和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