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环保科,局各科室、大队、中心、站:
现将《常州市武进区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常州市武进区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苏州科技学院
目 录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1
1.1编制目的…………………………………………….1
1.2编制依据……………………………………………..1
二应急工作机构和职责……………………………………1-4
2.1应急工作机构………………………………………..1
2.1.1办公室……………………………………………..1
2.1.2现场处置组…………………………………………2
2.1.3应急监测组…………………………………………3
2.1.4宣传报道组…………………………………………3
2.1.5后勤保障组…………………………………………3
2.1.6专家咨询组…………………………………….......4
三、预防工作………………………………………………….4
3.1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4
3.2强化风险源管理………………………………………4
3.3信息监控、预警………………………………………4
四、应急能力建设……………………………………………..5
4.1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5
4.2加强应急监察能力建设………………………………5
4.3加强应急技术能力建设………………………………5
五、现场处置……………………………………………….5-6
5.1应急监测……………………………………………...6
5.2污染排查和控制………………………………………6
5.3应急处置………………………………………………6
5.4事件调查………………………………………………6
5.5信息报告………………………………………………6
5.6信息发布………………………………………………6
六、保障措施………………………………………………..6-7
6.1组织保障……………………………………………...7
6.2资金保障………………………………………………7
6.3装备物资保障…………………………………………7
6.4通信和信息保障………………………………………7
6.5技术保障……………………………………………...7
6.6人力资源保障…………………………………………7
6.7安全防护………………………………………………7
七、宣传、培训与演练……………………………………8-10
7.1公众、企业宣传教育…………………………………8
7.2专业培训…………………………………………8
7.3演习演练………………………………………………9
八、奖惩………………………………………………………10
8.1奖励…………………………………………………10
8.2责任追究…………………………………………….10
九、预案发布与实施……………………………………10-11
9.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0
9.2本预案由武进区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11
十、附件………………………………………………….11-25
附件1 主要环境风险源与敏感保护目标……………12
附件2 应急指挥机构及人员的联系方式……………14
附件3 环境应急专家组名单…………………………17
附件4 武进区应急救援队伍清单……………………18
附件5 武进区环保局应急装备及应急监测设备清单19
附件6 周边可救助的应急指挥机构及人员…………21
附件7 武进区内可调用的应急物资及联系方式…….22
附件8 规范化格式文本……………………………….23
附件9 相关预案名录及其他………………………….25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1.1编制目的
为加快建立健全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控制环境污染蔓延势头,保障公众生命和国家、公民的财产安全。
1.2 编制依据
依据《常州市武进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常州市武进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工作机构与职责
2.1应急工作机构
成立区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由分管应急处理工作的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监理科科长任副主任,各科、室、站、大队主要负责人组成。办公室与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设在监理科。
同时成立应急现场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专家咨询组等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2.1.1办公室
主任:分管应急处理工作的副局长
副主任:监理科科长
成员:各科、室、站、大队主要负责人
主要职责:
1.负责全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日常工作。
2.承接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3.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情况请示区突发环境事件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响应。
4.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突发环境事件领导小组有关事件处理的指示和批示。
5.负责完成区突发环境事件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1.2现场处置组
组长:监理科科长
副组长:监察大队负责人,各镇环保科科长
成员:监理科、监察大队全体成员
主要职责:
1.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的快速应急反应。
2.根据办公室指示,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现场,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并进行现场调查、笔录、取证等工作;
3.按照现场调查情况并参考专家意见,分析原因,判明污染物,确定事故处置的临时性技术措施和清除污染危害的措施,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办公室;
4.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等级和危害做出初步认定,拟定调查分析报告并报办公室。
2.1.3应急监测组
组长:监测站站长
成员:监测站全体成员
1、根据办公室指示,立即启动应急监测预案,赶赴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分析,确定污染范围和程度,并及时向办公室报告;
2、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调查、取证和原因分析;对不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或事项,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委托监测;
3、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
4、承担环境危害程度鉴定的有关监测事项。
2.1.4宣传报道组
组长:法宣科科长
成员:法宣科全体成员
1. 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上报,接到报告后一小时内电告区政府、上级环保部门,24小时内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2. 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全过程处置工作的新闻报道工作;
3. 组织开展对应急处置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4. 参与对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追究和处理工作。
2.1.5后勤保障组
组长:办公室主任
副组长:财务科科长
成员:办公室、财务科全体成员
1.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装备的采购,为应急处置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2. 负责应急处置所需交通车辆的调度。
2.1.6专家咨询组
组长:计划科科长
副组长:自然科、固废与辐射环境管理中心负责人
成员: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组
1.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现场分析,为指挥决策提供专业咨询。
2.为突发环境事件善后处置和生态恢复工程提供技术服务。
三、预防工作
3.1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
计划科、监理科、环境监察大队、固废与辐射环境管理中心、环境监测站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生产、贮存、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重点风险源及销毁处置废弃化学品单位调查,建立全区环境风险源档案。图示全区环境风险源分布情况。
3.2 强化风险源管理
要定期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设施和应急物资储备进行检查,发现环境安全隐患或应急设施、物资储备不到位等情况,及时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到位。
要完善风险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督促其按规范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局备案。
3.3信息监控、预警
建立重点风险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区域环境安全评价科学预警系统,对突发环境事件实施监控和预警。
收集到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报警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及时分析,科学预测,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建议。
四、应急能力建设
要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环发【2010】146号)文件要求和《常州市武进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能力建设要求,加强监测、监察和技术能力建设。
4.1 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配备相关仪器设备和器材,配置安全防护、通讯联络及交通工具等设施。强化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开展事故应急监测实战模拟演练,培养一支责任心强、训练有素的应急监测队伍。
4.2 加强应急监察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监察大队的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应急业务技术培训。配置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值班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案件调查制度等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
4.3 加强环境应急技术能力建设
开展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研究,研制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技术咨询支持系统和化学品特性、应急救援、环境风险源数据信息库,为应急指挥及时提供决策的咨询依据和信息保障。
五、现场处置
发生Ⅰ级、Ⅱ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组织现场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工作。
发生Ⅳ级突发环境事件,在各镇请求给予援助的情况下组织现场处置组、应急监测组赶赴现场援助现场调查和监测工作。
5.1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在此范围内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发生初期,根据发生地的监测能力和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监测规范、布点科学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5.2污染排查和控制
现场处置组牵头负责污染源现场排查,查找污染产生的源头,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的蔓延和扩散。
5.3应急处置
现场处置组会同专家咨询组共同研究商量应急处置的方案,报上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同意,责成相关单位迅速组织实施。
5.4事件调查
现场处置组和宣传报道组负责事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事件的起因、环境危害程度、责任人、财产损失等。
5.5信息报告
宣传报道组负责事件续报和事件处理结果报告。
5.6信息发布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六、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局成立专门应急指挥协调工作机构,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工作。
6.2 资金保障
设立突发环境事件专项资金,列入局年度预算,用于突发环境事件救援队伍技术培训、演练、应急装备、物资及仪器配置、应急事件宣传教育等。
6.3 装备物资保障
根据区域特点和实际需要,配置数量充足、品种齐全的应急物资、应急装备,为应急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6.4 通信和信息保障
监理科(局信访值班室)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电话号码:0519-86310717、88912369)和自动传真,确保通信畅通。
应急指挥领导协调机构及应急工作组全体人员必须24小时开通个人手机,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
6.5 技术保障
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开发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及时更新专家库、物资库信息和拓宽环境应急监测的监测项目,组织开展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措施的相关技术研究,对为有效预防、科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技术保障。
6.6 人力资源保障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必要时可申请区应急管理办公室调用消防、医疗等专业队伍和群众性队伍。
6.7 安全防护
现场监测和处置工作人员在正确、完全配戴好防护用具后,方可进入事故现场,确保自身安全。
七、宣传、培训与演练
7.1 公众、企业宣传教育
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册等多形式广泛开展环境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处理、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企业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企业的防范能力。
7.2 专业培训
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定期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监测等专门人才。
专业应急培训包括现场指挥人员培训、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应急救援队伍和风险源企业培训,每年开展一到二次。
(一) 应急指挥领导协调机构成员培训
培训内容: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方式、与上级或其他部门联络方式等。
培训方式:以授课方式为主。
参加对象:应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应急工作组各小组组长。
培训要求:所有参加人员不得无故缺席,熟练掌握每次培训内容,并在演练过程中灵活应用。
(二)应急工作组成员培训
培训内容:信息接报及收集,风险源排查,应急处置技术,应急监测技术,危险化学品特性及处置方法等。
培训方式:以授课、演习、参观为主。
参加对象:应急工作组全体人员,各镇分管领导、环保科相关人员。
培训要求:所有参加人员不得无故缺席,熟练掌握每次培训内容,并在日常管理、演练和实际救援过程中灵活应用。
(三)应急救援处置队伍培训
培训内容:自救互救教育、救护器材的使用、应急物资的特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特性及处置方法,污染物的清理、运输等相关知识。
参加对象:应急救援队伍骨干。
培训要求:所有参加人员不得无故缺席,熟练掌握每次培训内容,并在演练和实际救援过程中灵活应用。
(四)风险源企业培训
培训内容: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应急救援技能、应急物资储存、管理和使用、风险防范意识等。
参加对象:企业负责人、环境安全管理人员
7.3 演习演练
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到二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演练,演练内容为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突发环境事件。演练应从实战角度出发,达到普及应急知识和提高应急技能的目的,切实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实战能力。
(1)演练目的:验证预案的可行性、检验应急指挥能力、部门协调配合能力以及应急处置队伍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置能力。
(2)演练要求:演练之前制定计划、确定时间、场所、参加单位、内容、要求,做好记录和演练总结等。演练情况设置应尽量与实际相符。演练必须在绝对安全条件下进行,并事先告知在演练影响范围内的公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惊慌。
(3)演练总结:指挥系统是否有效;部门配合是否相互协调;通讯是否畅通;装备和物资是否充足;救援队伍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人员配置数量是否合理等。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对预案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八、奖惩
8.1 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8.2 责任追究
实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原因、危害程度、人身财产损失等展开调查,认定事故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的建议,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九、预案发布与实施
9.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2本预案由武进区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十、附件
附件1 主要环境风险源与敏感保护目标
附件2 应急指挥机构及人员的联系方式
附件3 环境应急专家组名单
附件4 武进区应急救援队伍清单
附件5 武进区环保局应急装备及应急监测设备清单
附件6 周边可救助的应急指挥机构及人员
附件7 武进区内可调用的应急物资及联系方式
附件8 规范化格式文本
附件9 相关预案名录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