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环保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在常州市环保局的有力指导和武进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生态文明区为主题,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全力落实省太湖治理、市“环保在行动”、生态文明创建等目标任务,深入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环保工作扎实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现 2010年,认真按照《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面启动了生态文明区创建。 1、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年初召开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落实各级各部门创建任务,并先后4次召开生态文明创建推进会,部署阶段性重点工作。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新修编了《武进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管理的意见》等多个文件,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各镇、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推进,对创建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亲自协调解决,已初步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的良好势头。 2、推进生态文明重点项目建设。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编制了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一览表,下达到各镇、各部门,同时对14个镇和2个开发区建设任务进行了细化,制订了详细的考核细则。每月以《简报》的形式通报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督促各镇、各部门加快工作进度,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有十大类50项重点工程,涉及157项具体工作除6项跨年度工程外,其余已完成。高新区已成为我省第一个低碳示范区,循环经济平台建设有了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3、生态细胞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研究制订了生态文明(示范)村、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建设标准,扎实推进绿色细胞创建工程。新增16个省级生态村、13个市级生态村以及1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雪堰镇雅浦村、雪东村、城西回民村顺利通过国家生态村省级考核验收,我区有望实现国家级生态村“零”的突破;新建30个绿色社区和3个生态文明示范社区、19所绿色学校、20个环境友好企业。 4、全面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我区被省政府列为全省16个示范点之一,也是全省3个国家级示范点之一。将首批国家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区选在雪堰镇地区。为顺利实施连片整治项目,9月,区政府成立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同时成立连片整治前线指挥部,并召开动员大会和推进会,全面部署各项整治任务。截止到2010年12月底,26个分散式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已完工23个,3个正在建设。2个集中式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中,周桥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已完成近50%,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南宅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已完成近65%,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94.5%;污水管网延伸工程4个点中:雪堰片、漕桥片基本完工;太滆片管网已完成58%、污水提升泵站已完成70%。 二、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各类创意新、形式多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在武进电视台开辟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整治等生态环境宣传栏目,系列报道各类创建典型,区“一报两台”、武进网加大对各类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进行动态报道。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党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设立生态文明建设课程。精心编写5000本《生态文明知识读本》,分发到区、镇两级机关干部、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广大青少年以及居民手中。联合团区委大力开展“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武进”让生态文明走向青少年系列活动。同时,以科普宣传周、“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领、倡导全区人民共建生态文明和低碳社会。 三、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国家环保部核定,到2009年底,全区共减排COD5633吨,SO2削减7254吨,分别比2005年削减23.6%和22.9%,超过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今年通过进一步明确减排任务及工作重点、召开推进会议、现场督察等方式,强势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工程减排。重点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新增污水管网52公里,戴溪污水厂已建成投运;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马杭、纺织工业园、牛塘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建设任务。加快实施各镇农村生活污水工程,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个。切实推进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改造,中天钢铁烧结机脱硫改造已完成50%的建设任务。二是认真抓好结构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禁止17个不符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区域环境质量要求的项目;鼓励16个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向高新区、经发区等环境基础设施齐全的园区集中;关闭新亚等7家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督促19家企业进行转产。三是认真抓好管理减排。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30家自愿清洁生产和9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通过验收。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实施污染设施实时监控。全区削减COD排污总量6682t(预测),削减SO2 排污总量6320t(预测),分别比2005年削减27.9%和19.9%。 四、污染防治持续深入开展 围绕提升环境质量这一根本任务,持之以恒推进重点污染企业、主要污染行业、环境敏感地区的污染治理。一是开展金属表面处理企业整治。通过组织力量分赴整治企业进行大规模执法检查、分片分批召开现场推进会等方式,促进整治企业加快整治。到目前为止,涉及全区范围内245家酸洗、铝氧化、线路板生产企业完成了整治任务。二是开展工业废气专项整治。我区将45家重点大气污染企业整治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从废气污染源、设施建设、标准执行、排污口规范和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整治和规范,到目前为止,全面完成了整治任务,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三是继续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为确保省厅及市局督办的135家化工企业按时完成整治任务,打造成放心化工行业,组织专人落实推进化工企业整治。到目前为止,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务。同时,今年还完成了90家印染企业专项整治和23家重金属企业、23家涉铅企业、35家餐饮油烟单位进行专项治理,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五、入太河道整治成效彰显 根据省、市下达的治太任务,攻坚克难,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水环境整治步伐提速,太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186项任务全部完成。小流域整治中,滆湖完成100%,太滆运河完成100%,竺山湖6项工程,完成5项,1项准备调整方案,苏南运河完成100%,武宜运河完成100%,武进港完成100%,直湖港完成100%,漕桥河完成100%。 六、全区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区委、区政府采取部门联动、专项督查、加强考核等手段,环保部门强力推进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不断提升。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6.2分,较2005年上升31.9分。其中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0%,从原来的10个断面零达标提高至现在的7个断面达标;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分别提高了8.6%、1.7%;全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百分率达94.0%,良好天数增加了20天。二是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农村地表水综合达标率比上年提高了12.5%。入太湖重点河流武进港、漕桥河水质类别从2009年的劣Ⅴ类水质提升到现在的Ⅴ类水质,其中武进港COD、氨氮、总磷分别下降了8.33%、6.64%、7.5%;漕桥河水质COD、氨氮分别下降了4.69%、6.67%。太滆运河COD、氨氮、总磷分别下降了3.45%、15.1%、0.50%。 七、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1、加大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采用“请进来讲”、“分层次考”、“走出去看”等方式,加强对环保系统工作人员、有关企业负责人生态文明建设业务培训。全年共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依法行政、现场执法、污水处理、固废管理、上市企业等培训班12期,共培训了800余人次。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演讲活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岗位技能比武,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创建水平。 2、严把环境准入关。把好重点流域区域、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和敏感项目环评关。对列入市、区年度的重点项目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好事快办,并开展重点项目上门服务,不断满足基层的环保需求。共审批各类项目1329个。同时加强了重点项目“三同时”的跟踪管理。 3、加大现场监管力度。一是狠抓重点污染源、重点流域的环境监管。不断加大重点污染企业、重点河流、重点区域的现场检查、监测频次,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率为94%。全年共出动20360人次,检查9754余厂次,其中节假日、夜间出动4700余人次,检查2300余厂次。二是狠抓危险废物的规范管理和处置。对相关企业的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转移、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消除了污染隐患。扎实开展水处理污泥专项整治行动,企业污泥得到了规范收集处置。加强固废处置通道建设,目前废包装容器综合利用工程、污泥综合利用处置工程、废酸综合利用工程已建成投运。三是狠抓环境噪声监管。对城区所有建筑施工单位进行了昼夜监管,严格要求施工单位遵守规定的作业时限,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学习环境。 4、规范依法行政行为。重新调整局内部行政执法职能,专门成立办案室,抽调4名精兵强将从事违法案件的立案、调查取证和案件执行等工作。制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明确适用从轻、减轻处罚的标准。完善了《行政执法考核办法》,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行政执法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5、积极解决环境信访问题。本着立案快、查处快、结案快、反馈快的工作原则,切实做到有访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今年,全区环境信访总量为2080件,处理率达100%,结案率达98.3%,越级、重复信访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6.8%和3.5%,人民群众对信访处理的满意率达86%。全年未发生因信访处理不力而造成社会影响事件发生。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