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局各科室、下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要求和部署,武进质监局制定出台了《质监服务“一核四园”建设八项举措》,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一核四园△ 服务 举措 通知
抄 送:常州质监局,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
区纪委,科教城、高新区、经发区
常州市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2011年10月31日印发
共印25份
质监服务“一核四园”建设八项举措
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质监部门职能,现制定服务我区“一核四园”建设八项举措,为努力把我区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作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引领作用
一是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在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主导或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研制,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和引导企业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之路。
二是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标准化工作。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加快传统制造业标准的更新和提高,推进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企业制订联盟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三是实施中小企业标准化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推动企业取得各类国内外产品认证。
三年内,积极推动四大园区内企业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项,新增采标20项。
二、全力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国家LED照明产品质检中心、江苏省流量计量中心和江苏省环保产品计量中心等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一核四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认真建设信息标准查询平台,根据创新型园区产业发展需求,跟踪收集国际、国内最新标准。探索建设质量技术监督人才交流平台,利用质监职能优势,依托国家、省级中心,汇集全国优秀的检验检测、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质量专家及人才,为“一核四园”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服务。
二是推进企业自主检测能力建设。围绕园区内的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提升检测能力,开展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和计量认证(CMA)工作,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同时,搭建检验信息互动平台,实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是完善标准化服务平台。依托常州质监系统的“五大产业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有效的标准、技术法规、TBT/SPS等信息咨询服务,为园区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便捷条件。
三、积极发挥名牌带动作用
一是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进行全面调研,建立信息数据库,重点瞄准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编制名牌发展培育中长期规划,建立名牌培育群体,积极引导企业走高新化转型、品牌化发展之路。
二是加强对名牌产品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生产效益状况。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在标准、技术等方面积极扶持名牌企业,引导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名牌企业加大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努力实现产品的拓展创新,提高发展速度,以发挥其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各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高新区LED、风力发电等产业集群,深入调研,确定培育和创建重点,做好创建扶持工作,制定措施,分解任务。
三年内,帮扶“一核四园”内企业新创江苏名牌产品5只(其中服务业1只以上),培育1-2家企业参与省质量奖的申报,培育1-2个产业集群参加各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四、大力实施质量强企战略
不断完善企业质量基础工作,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攻关和质量提升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大力推广应用“5S”、QC小组、“六西格玛”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导广大企业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基础工作,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以卓越管理为基石,以自主品牌为支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齐心协力把“武进智造”打造成大家共同的城市名片。
五、主动开展节能减排服务
一是指导企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落实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核查制度,对园区内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工作,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抓好计量检测保证能力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开展用能数据分析,提高能源利用率,鼓励企业应用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技术标准,同时加快推进节能认证工作。
三是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选择在节能减排、可循环利用领域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条件的企业组织申报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成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企业2~3家。
六、深入开展打假扶优服务
一是加强对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调研与研究,不断提高在新兴产业方面的识假辩假和打假维权能力。
二是依托执法打假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行政案件处理中的作用。
三是深入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的职能作用,联合我区名优企业,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的力度,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依托“12365质量热线”,优先受理新兴产业企业的质量申诉、投诉和举报,指导企业开展质量维权。
七、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服务
以保障新兴产业生产安全为宗旨,按照主动、超前的原则,联合技术机构,为企业提供整体“打包式”、“一站式”服务。指导新兴产业生产企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主动服务新兴产业企业的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登记、检验、进出口、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等相关工作。
八、全面开通绿色服务通道
为园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拟上市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涉及行政许可立项的,选派专人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做好行政审批的申请准备工作,缩短工作时限,实行“一站式”服务。涉及我局权限范围内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计量行政许可等事项,办理时限要在原有基础上再压缩、再提速;涉及上级质监部门权限范围内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C产品强制认证等事项,要整合各类资源,帮助企业尽快通过评审并获证。在园区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帮助投资方严把设备及零部件、建筑材料等进货质量关,保障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