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总结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口计生部门紧紧围绕“奋战十二五,再展新宏图”要求,积极投身“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机关建设,以“强基固本、提质提速”为中心,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各项工作,人口计生工作内涵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5月份,被评为“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并受到省政府表彰。1-10月份,计划生育率达9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孕前—围孕期保健率在90%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102.97),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在95%以上,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群众满意率在98%以上,政策兑现率达100%。 (一)强化宣传,着力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以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为主题,深入实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开展有形式、有内涵、有影响的人口计生宣传,营造良好的人口氛围。 1、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一是以“5.29”、科普宣传周、“四进社区”文明宣传、“9.25”等重大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围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现行生育政策”等内容,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集中性宣传服务活动,在湖塘乐购广场、礼嘉镇、南湖家园、横山桥、高新区北区等地组织开展集中性宣传服务活动10余次;积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定期召开青春健康教育进高校工作会议,进行活动部署推进。定期安排区计生指导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在校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并免费为学生发放人口计生宣传扇,在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普及人口计生知识。二是与区委宣传部等15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实施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加强宣传环境建设,积极利用全区260个生育文化园、347个人口图书角和17个宣传一条街,宣传普及新型生育文化,目前我区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走在全省的前列。今年以来接待淮安市金湖县人口计生委等参观者逾50人。 2、不断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继续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户的创建活动,9月,湖塘镇长虹村等20个村(社区)及朱才兴等260户家庭被评为常州市第二批幸福家园示范村(社区)和幸福家庭示范户,至今为止,全区有省级“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示范户100户;有市级幸福家园示范村(社区)40个、幸福家庭示范户520户,全区上下争先创优意识增强,人口文化氛围浓厚,家庭幸福指数提升。9月29日,常州市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推进会在我区横山桥镇五一村召开。推进会上,我区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幸福家园幸福家庭创建做法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认可,省人口计生委徐东红副主任认为我区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幸福家园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中注重人文内涵、注重典型示范、注重群众幸福的做法,特别是横山桥镇五一村更是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村级典范,其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3、加强舆论宣传力度。不断拓宽宣传层面与渠道,借助电台、电视台、武进日报、人口计生网等载体,努力实现人口计生新政策、婚育理念等与广大群众之间的对接。今年又开辟了新的宣传阵地,与武进新闻网合作,开设人口计生网报专栏,每月一期;针对社会关注的人口计生热点问题,在《武进日报》上开设人口计生政策讨论专版,进一步严肃现行生育政策;与区电影公司合作,设计制作了人口计生知识宣传短片,在“电影下乡”中送向广大群众,进一步提高人口文化宣传的覆盖面;针对前一阶段社会上谣传“二胎政策要放开”、部分群众对现行生育政策产生误解这一现象,区人口计生局及时将现行生育政策和权威人士讲话用短信的形式,通过《手机报》予以澄清,效果良好;在群众关注度高的化龙巷、中吴网、武进新闻网等地方网络上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工作。3月底,中央一套《人口》栏目组走进我区横山桥镇,专门采访拍摄了在横山桥镇日盈电器有限公司工作的新市民计生协管员胡志霞。5月30日,以胡志霞为主人公的专题片《异乡守望者》在央视一套《人口》栏目播出。 (二)强化基础,着力推进人口协调发展 1、认真核查好各类基础信息。以开展“统计数据质量年”活动为契机,通过合并升级系统全员人口库、省综合信息库,进一步完善数据信息。加强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督查,对全区17个镇级计生服务站开展了为期近半个月的“规划统计、政策法规、流动人口”条线专项督查活动。结合卫生、防疫、民政、公安等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做好基础数据的核查工作,保证关键数据项的及时率、准确率在95%以上。 2、强化依法行政。认真开展“十一五”期间违法生育对象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专项清理自查工作,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和加强规范化管理。1月-10月,共出具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73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8例。8月17日,区人口计生局正式进驻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要受理再生育一个孩子项目申请和接受群众关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咨询等,方便了群众。积极推进“行政服务、法制监督、行政监察“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照顾再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全部进“三合一”平台运行,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截至目前,“三合一”平台中办理照顾再生育一孩申请1270件,无一例错批,有效维护了生育秩序。今年以来,接受计生信访电话咨询800余次,接待来访群众2000余人,群众的满意率为99%。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召开全系统干部会议、定期举办条线工作培训班、举办全区人口计生干部专题培训班、参加专业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人口计生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截至目前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次。 (三)强化提质,着力推进服务民生水平 1、完善优质服务体系。以创建国家、省、市优质服务示范站(所)为契机,通过技术服务练兵比武、举办知识培训、开展工作督察等形式,拓展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职能,深化世代服务品牌建设。今年又投入100多万元对区世代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并拓展功能区域,新建了室内生育文化苑、中老年保健室、青春驿站、宝宝乐园等功能区域,并添置了相关设备,为进一步打造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阵地,以适应新时期人口家庭公共服务的需要。12月全省科技现场会将在我区召开,届时我区人口计生、卫生、民政三部门资源整合、分工合作,联合打造的人口家庭公共服务模式将向全省推广。 2、实施优生优育优教工程。以开展“技术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主要抓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与婚姻登记处、妇保所等的协作力度,加大婚检宣传教育力度,使婚前医学检查成为新人婚前的自觉行为。大力推进孕前风险因素筛查和孕前风险因素自查,至今为止,已对拟婚、拟孕、新婚未孕、孕三个月内等对象1500余人开展自查/筛查。继续开展免费优生检测,今年共为500余名育龄妇女进行TORCH优生检测,并对所有的阳性对象进行优生咨询。在前黄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测试点工作,为20余对拟孕夫妇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2012年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指导新婚夫妇科学补服叶酸类营养素,孕前-围孕期保健率在90%以上。进一步建立教育、人口计生等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健全0-3岁早期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实施科学育儿知识全覆盖。 3、顺利进展生殖健康/家庭保健行动计划。全面开展第四轮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服务,截至目前共为4万余名育龄妇女提供查治服务,并对查出患有疾病的对象进行跟踪随访服务。区计生指导站开展宫颈癌筛查服务,共为1500余名育龄妇女进行了筛查。继续为育龄群众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知情选择服务和随访服务,进一步推进避孕节育工程的内涵质量建设,1-10月全区的知情选择率和随访服务率均保持在90%以上,重点对象跟踪随访服务率100%,上报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展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帮助青少年获得科学、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 (四)强化利导,着力将计生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1、全面落实各项奖扶制度。一是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新增人员的资格确认中,力求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保证不错登、不漏登。2011年新增奖扶对象3245人、死亡对象变更50余人,累计享受人数11637人,发放奖励金418.93万元;为全区855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95.14万元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二是认真做好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金的发放工作。继续做好1996-2007年期间持证退休的企业职工补登记工作,今年以来共补登记80余人。为2808名1996-2007年期间持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发放一次性奖励金1010万余元。根据《市政府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现一次性奖励的补充意见》,研究部署2008年1月1日以后持证的企业退休人员一次性奖励工作。通过参加培训会、向党政领导汇报、协调人社、财政、国税部门等方式,积极推进《武进区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现一次性奖励的补充意见》的制定和出台。 2、完善计生困难家庭社会扶助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人口计生公益金制度,对因独生子女意外伤残的家庭进行排查摸底,对符合帮扶条件的特困家庭每户给予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经济救助,共为51户计生贫困家庭发放了公益金20.1万元。全区有10000余人参加了《妇女健康保障计划》系列生育关怀保险,保额50万余元。有10000余名独生子女家庭参加了独生子女幸福家庭保险,保额40余万元,已获赔18例,赔付金额为18万余元。广泛深入开展“生育关怀零距离服务行动”,对全区各类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对特困家庭进行了结对帮扶。3月16日下午,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党组书记杨玉学率领的中国计生协会考察组一行来到我区,对我区的计划生育协会参与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进行调研。杨玉学充分肯定了我区计生协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所取得的成绩。他说,武进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高度重视、思路清晰,积极探索工作方式,在服务平台建设、利益导向机制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 (五)强化“一盘棋”工作格局,着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均等化 1、进一步推进常态化宣传。发放《致流动人口的一封信》20000份,告知其应履行的计划生育义务及享受的服务,同时发放《致全区企业业主一封信》30000份。在区、镇、村三级积极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送知识、送服务、送温暖”的“三进三送”宣传服务。与区人社局联系协调,将武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列为人口计生宣传点,并对其实施常态化宣传管理。长期为企业员工发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生殖健康保健知识、避孕期知识等宣传材料,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法规意识及生殖健康水平。 2、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继续为居住在我区三个月以上、持有《常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基本项目的免费服务,目前已为22280人次提供孕环情检测,为188人次提供避孕节育手术服务,为2374人次提供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服务,发放避孕药具21563份,出具《避孕节育报告单》19687份。 3、进一步规范管理。年初专门召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兼职管理员会议,对他们进行了业务培训,兑现了奖惩,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强化“以外管外”工作。全区所有的村、社区(居)委均参加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格社区和合格集贸市场”以及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工作,有效促进了村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4、扩大区域协作范围。依托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认真做好信息搜集、提交和反馈工作,促进双向管理的落实。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联席通报信息会议制度,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协调配合,积极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联手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生育秩序治理等工作,形成政策相互告知、信息互相通报、个案协作处理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区域服务管理一体化。今年,我区与安徽省全椒县、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等15地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协议书。目前我区已经与58个县(市、区)确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 (六)强化标本兼治,着力维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 1、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将关爱女孩知识、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融入集中性宣传活动中,着力营造关爱女孩、关心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进一步营造关爱女孩氛围,今年区人口计生局给全区1万户困难独女户家庭赠送了女性安康疾病保险,其中有5人因患癌而获得了女性安康保险1万元的赔付金。 2、严厉打击“两非”。一是继续开展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积极主动联合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加大对药具市场联合检查和督察的力度,严格落实定点引产和凭证引产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好出生实名登记制度,按规定及时出具《常州市生育联系服务单》,为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三是坚持强化“两非”综合治理。2月24日区人口计生局联合卫生、民政两部门,召开了联席会议。三部门在打击“两非”、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及信息共享等方面达成了共识;8月份与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打击“两非”案件的力度,明确各种案件处理措施。目前,共查处外省移交的“两非”案件20起,与卫生部门合作,对所有“两非”案件均予以妥善处理。 3、积极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根据8月16日全国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六部门联合制定下发的《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开展全区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一是制定《武进区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二是召开协调会,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工作的通知》;三是制定集中整治“两非”专项活动考核细则,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四是积极排查线索,对举报线索进行摸底调查。五是召开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和部署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六是召开市、区两级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交流会,人口计生、卫生、公安等主要部门对专项行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综合实施集中整治的任务要求。目前,全区各相关部门及各镇(开发区、街道)正按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自查,下阶段,将组织人员进行区级督查,并认真迎接省、市级联合督查,确保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