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农业局201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农业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以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力构建农业服务平台,有效促进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继续保持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2.85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农业增加值39.12亿元,同比增长5.8%。
一、六大产业大丰收
1、粮食生产稳质提量。随着武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推广、良种良法的普及,今年水稻平均单产630.6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再次引领常州水稻单产实现全省“九连冠”。全区小麦平均单产296公斤,创30年来单产新高,其中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小麦百亩丰产方单产453.2公斤,喜获市小麦百亩丰产竞赛一等奖。水稻专家钮中一参加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花木林果发展强劲。花木产业作为全区最大的农业板块,现有面积15.2万亩,年实现销售额28亿元,同比增长12%。武进林果产业以水蜜桃、葡萄、梨三大主打品种为主,果品生产面积6.2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9%;武进“阳湖”果品已经享誉沪宁沿线。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及领导下,我局按照要求,认真准备申办材料,积极与中花协及各兄弟省市花协上门沟通联系,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保障了第八届花博会的成功申办。今后两年我局将以花卉产业提升为目标,努力做好花木增值、花农致富这一文章。
3、瓜菜业稳定高效。全区蔬菜种植面积为9.6万亩,其中设施瓜菜种植面积3.6万亩,年产值超4亿元;邹区设施蔬菜产业园、金英王、菜大姐等蔬菜基地以时令蔬菜和特色瓜果为主题,以周年供应和净菜加工为重点,设施蔬菜产业欣欣向荣。
4、畜牧产业规模标准。我区以高效畜牧业规模化为主线,以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生产、企业化推动产业化发展为目标,积极实施“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总部经济模式。预计全年生猪饲养超45万头,家禽饲养2000余万羽,产值超10亿元。
5、水产业形势喜人。全区水产面积稳定在12.5万亩,目前新增高效渔业5000亩,累计高效渔业面积达10.1万亩,高效渔业比重达80.8%,循环水养殖面积达6400亩,泥鳅、青虾等特种水产覆盖率85%以上。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5万吨,养殖产值8.5亿元。
二、农业园区大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产业的集聚平台、高新农业科技的示范基地、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展示窗口。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38万亩,高效农业面积达38.3万亩,其中各类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了9.76万亩,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1.87%和15.77%,高效农业面积比重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围绕农业高效化,今年我局全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年内力争完成“4+14”个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面积15.4万亩,目前实施建设面积13.1万亩,各园区新增投资3.1亿元,园区建设累计投资15.5亿元,目前入园企业已达87个,入园合作社有33家,现有智能温室大棚面积20.5万平方米,辐射面积37.3万亩,带动了周边2.6万户农户共同致富,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项目农业大发展
今年申报各类农业项目120余个,申请财政扶持资金1亿余元;成功申报了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3个,市级3个),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88.5亿元,同比增长15%。夏溪花木市场和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均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花木市场销售额今年有望突破百亿,位列全国同类之首。
四、农村环境大变样
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局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化造林工程。以城乡绿化“五大工程”为依托,完成造林面积18150亩,其中成片造林7835亩。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态拦截工程。今年全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近100处,累计建设近300处,日处理污水达12000吨;并做到建管并重,在全省率先实行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工程发挥长久治污功效;今年建设生态拦截工程13处,累计建设36处,治理面积92.8万平方米,初步实现了农村河道变清、水质良好的治理效果。2011年8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整治小河小塘 留住梦里水乡》,用3分钟时间介绍了我区水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今年9月我局在郑陆、礼嘉两镇探索建立了“养户收集、社会化清运、企业处理、区镇监督”的畜禽粪便收运两套系统,系统建成后,年有效处理畜禽粪便4.2万吨,将成为农村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排的亮点工程。此外今年建设大中小型沼气项目20个,累计超过100个,建立了沼气工程长效管护机制,有效改善了养殖环境,提高了农村清洁化水平。与此同时,我局还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化肥减施工程,建设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开展蓝藻打捞,确保“日产日清”,组织控制性种养水葫芦5000亩。今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为5.18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5.08%,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57%以上,为秸秆禁烧和“生态武进”建设作出了贡献。
五、农产品质量大改善
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不断加强。通过建立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员队伍、举办农产品检测技能比赛选拔赛、开展各类农产品安全宣传、检查等措施,加大了农产品监管力度。二是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深入。积极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畜产品“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问题、兽药质量安全、农资打假、水产品质量安全、种子执法、饲料等8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执法行动。三是 “三品”申报及监管工作不断推进。今年成功申报“三品”20只以上,全区累计拥有“三品”300只, “三品”抽检合格率100%,“三品”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超过60%;今年新增名优农产品10只,名优农产品总数达56只。
六、农业机械大更新
今年随着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一批先进、高效、适用的特色农机得到进一步推广。至今年底,我区农机总动力达53.75万千瓦,主要机械保有量:大中型拖拉机1066台、联合收割机1097台,水稻插秧机1896台,增氧机9047台,投铒机8362台,植保机5055台,田园管理机440台, 蔬菜冷藏保鲜库85套。 2010年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全区累计建成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13个,市、区级“平安农机”示范村77个,示范合作社10个。
七、服务能力大提升
科技培训惠农。今年我局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为主要内容,大力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科技入户工程、创业致富工程培训及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全年办班343期,培训农民2.5万人(次),共有379人参加了农业特种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全区农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顺利完成区农业信息网站的改版,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农务通等信息网络和新闻媒体发布各类农业科技信息、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开通12316热线提供农业服务,全年接受咨询1000余人次。防控体系护农。今年以来我局积极落实动物防疫措施,强化森林防火建设,加强农业防灾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提高农业监测点的硬件建设,积极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深化平安农机创建,确保了全区农业生产的安全。 体制改革强农。今年我局开展了局属事业单位中层竞聘活动,完成了全区兽医体制改革工作,规划启动了全区动物疫病疾控中心、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农机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此外今年我局以深入开展省农委组织的“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局机关创立的“服务惠三农”这一品牌也被评为区级机关优秀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