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局2011年度工作计划
2011年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供给稳定安全,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生态都市农业,强化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全区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一)主要指标
1、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增4%以上;
2、稳定水稻种植面积23万亩,水稻单产600公斤以上,全年粮食总产1.8亿公斤;
3、4个万亩园区和13个千亩园区核心区建设基本建成;
4、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
5、申报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共10个;
6、建设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设施50个;
7、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5万人次;
8、“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9、农机公共服务中心和动物疾病控制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10、农业安全防控体系扎实有效,不发生重大事故。
(二)具体措施
1、全力以赴申办“花博会”。我局将配合区委、区政府做好“八博会”申办工作。立足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和自身优势,加强沟通协调,抓好基础设施、园区升级、后勤保障等软硬件建设,为成功申办奠定坚实基础。
2、开拓创新推进园区建设。按照《关于印发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办法的通知》和《关于明确武进区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验收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进一步理清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思路。一是切实加快土地流转,继续加强沟、渠、路、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切实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各园区在12月底前完成500亩以上的核心区建设。使园区产业发展水平产生示范效应。三是切实强化服务功能,加强沟通协调,按“一年拉出框架,二年初见成效,三年基本建成”的要求,定期推进,定量跟踪,使之成为标准化、现代化的展示窗口。
3、齐头并进建好两大平台。一是基本建成农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全省一流、全国领先,融审批服务、技术培训、维修检测、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机综合服务设施。二是及早开工建设动物疾病控制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区畜牧兽医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全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提高全区畜牧资源整合水平,扎实开展农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力争不发生重大事故;同时进一步加大品牌农产品检测频率,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一着不让建设生态农业。一是力争明年5月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二是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和沼气建设工程25处;以乡镇为单位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三是继续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全年化学氮肥、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在13010吨和896吨以下;完成5460吨有机肥推广,种植绿肥0.5万亩;在前黄镇建设一个2500亩水稻有机农业圈工程;建设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20万平方米;建设农村分散农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40处。四是建设3000亩池塘水循环养殖清洁工程;水生生物控制性种养工程建设5000亩。
5、保质增量发展品牌农业。一是切实加大“三品”建设力度,全年认证“三品”至少10个,名优农产品续报、新增达6个。二是继续整合武进水果资源和品牌,合力打造“阳湖”品牌,认真推介“阳湖”果品,做好果品节宣传、展销等活动。三是加大农产品监管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强化初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监管,认真开展农产品检测。四是以淹城农家菜一条街为依托,进一步做大、做响我区农家特色菜,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农兴旅,以旅促农。
6、锐意进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开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创建工作,力争粮油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9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90%。同时,以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开展农业职业技术鉴定,利用科技入户直通车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园,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稳定水稻种植面积23万亩,水稻单产600公斤以上,全年粮食总产1.8亿公斤;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以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提升为抓手,推广发展特色农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
7、重点突出发展休闲农业。围绕第八届花博会的申办,依托我区优质稻米、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产业,高效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现代农业资源,科学地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与休闲农业开发结合起来,重点建设湟里江南农家乐娱乐休闲中心、雅浦村农家园、江苏艺林园、湟里天一休闲农庄、钦风沟紫薇园、牛塘湘贤养殖场等,逐步构筑出“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三条旅游轴线框架结构,把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和发展。
8、筑基固本提升队伍素质。以机构改革、两局合并为新的起点,结合工作实际,加强队伍管理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加快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技能强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廉政勤政的农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