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二O一O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33090/2011-00005
主题分类: 科技、知识产权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武科发〔2011〕1号 发布机构: 科技局  
产生日期: 2011-01-26 发布日期: 2011-02-1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对2010年度全区科技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关阅读:

二O一O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武科发〔2011〕1号
 

常州市武进区科学技术局文件

武科发〔2011〕1号

 

 

 

 

关于印发《二Ο一Ο年度全区科技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镇、开发区科技科(科技经贸局):

    现印发《二○一○年度全区科技工作总结》,请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分析不足,更好地开展2011年度的科技工作。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二○一○年度全区科技工作总结

 

2010年,全区科技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国家、省、市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紧扣发展创新型经济这条主线,全面推进高新产业倍增、平台建设跃升、知识产权强区、产学研深入推进、农业民生科技惠民、科技项目引导、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育、科技环境优化、乡镇科技管理加强等“科技创新工程”,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为促进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坚持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今年,我区按照新一轮高新产业倍增计划的要求,围绕五大产业,特别是LED、风电装备、轨道交通、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产业,从规划布局、项目组织、平台建设、资金扶持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成推进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总量达155家,增幅达28%;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10家,总量达467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80只,累计933只。新认定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公司、江苏武进不锈钢管厂等20家江苏省创新型企业,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今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91.6亿元,较上年增长2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47.5%;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74.75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工业投资的42.4%;16个镇(开发区)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例超过40%有8个。以安格特、新誉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增幅较大,分别达33.4%、82.1%,成为全区经济的新增长点。轨道交通产品群已形成研发、制造、配套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区优势产业,被列为江苏省首批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基地之一。LED、风电等新兴产业链已基本成形。常发股份、江苏旷达2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创生医疗在香港主板上市。高技术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为支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契机,积极引导行业优势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提高行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全区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73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6家。新增江苏省武进风电装备科技产业园、江苏省武进半导体照明科技产业园等2家省级科技产业园,建成“国家火炬计划江苏湖塘新型色织面料特色产业基地”,常州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通过专家论证,国家半导体照明及背光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工建设,主体结构封顶,于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将为打造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园区、发展我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而在提升我国半导体照明及背光应用产品质量检验、科研、标准制修订和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促进作用。依托科教城,新增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常州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湖南大学机械装备研究院、江南现代工业研究院、江苏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机构4家,累计达47家。面向产业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培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在农业科技平台方面,建设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家禽研究所、畜牧研究所、水稻研究所等3家农业科研平台,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加强基层科技创新组织建设,遥观镇成为首批江苏省创新型乡镇。二是加快建设科技创业平台。全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8家,孵化面积达63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700余家。武进科创中心努力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对外信息发布平台、计划咨询申报平台、联盟服务资源平台、网络资源共享平台、8小时在线寻呼平台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了“一团三盟”(创业导师团队、孵化器联盟、海归软件企业联盟、知识服务业联盟)的组织架构,形成了创业导师辅导、个性化服务等八大服务特色,为海归企业、中介机构和全区孵化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年底,科创中心与湖塘科创园进行资源整合,成功创建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加快建设科技服务平台。我区科技金融服务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常州市武进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资至2亿元,为47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担保发生额55692万元,较去年增长34%,公司的资金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江苏铭隆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了招商银行6300万元的信贷支持,11家企业享受了301万元科技贷款贴息扶持,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的形式,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1400万元。区科技信息中心围绕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创建了科技企业资源库,努力实现科技服务的网络化、电子化和现代化;佰腾科技、维益专利事务所、生产力促进中心、津通工业园等知识服务型企业,努力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技术市场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共受理、登记技术合同116项,技术合同登记总额达13135万元;据常州市抽样调查,截止8月底,全区科技服务业收入6224.3万元,增幅达101.6%。

三、坚持以科技计划项目为着力点,努力培植企业发展后劲。

积极组织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科技项目,并做好项目实施的跟踪管理和协调服务,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争取项目和经费数再创新高。全年共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32项(其中科教城313项),实施338项(其中科教城99项),立项率为40%,争取经费2.3870亿元。其中实施省级以上项目151项,争取经费1.81095亿元。争取项目和经费数分别比去年增长了5.6%和64.4%。二是争取国家项目有新突破。今年,我区共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44项,争取经费9174.5万元。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国家科技支撑1项,国家创新基金23项,国家科技合作3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1项,国家火炬计划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6项,国家专利资助4项。其中北大众志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安全适用计算机CPU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5200万元的经费支持。争取国家项目数与经费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213%。三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有新进展。积极做好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与跟踪管理服务工作。2010年,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其中Ⅰ类创新药“复方左卡尼汀注射液”的临床前研究等2个民生科技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获得补助经费833万元;中科来方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铭赛的电声作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等6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省财政4000万元的资金扶持,立项数和经费数分别占全市的60%、44.9%,取得了较大突破。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为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我们按照“突出专项、兼顾大局”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设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半导体照明等三个科技专项,大力扶持能形成或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项目。

四、坚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我区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为契机,通过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知识产权企业行、知识产权示范工程建设、知识产权项目实施等一系列举措,激发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积极性。一是专利申请质量明显提高。全区专利申请量达6142件(不含科教城),较上年增长28.3%;授权专利达2882件(不含科教城),是去年同期的1.85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92件,授权发明专利量达172件,分别较上年增长1倍和58.7%,增幅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在常州市第十届专利奖评选活动中,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的“汽车发电机关键零部件用精锻爪极”等3项发明专利被评为金奖,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发明专利被评为优秀专利奖。二是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强化专利产业化项目示范作用,6家企业被列入市专利产业化项目,7家企业被列入省、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17家企业成为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三是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不断优化。区知识产权局联合区人民法院、区工商局、区文广新局以及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等单位,在武进湖塘针纺城举行了4.26知识产权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企业行”活动,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创新试点企业及零专利企业开展“一对一”的知识产权宣传服务和政策咨询;与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开展知识产权培训,企业参训人数达300余人次;配合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对全区范围内的大型商场、商品批发市场及超市进行专利执法检查专项行动。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全区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五、坚持以产学研合作为渠道,持续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为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搭建我区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全年共组织开展了18次科技对接活动,签订合作意向项目349项,新增实施产学研项目125项。共建产学研研发中心及基地20家,年新增投入9.2亿元,年销售收入35.6亿元,利税6.2亿元。一是重大活动与专题活动并举,产学研工作呈现新亮点。今年,我们组织了“武进机电行业-江苏大学对接活动”、“武进机电行业-南京理工大学对接活动”、“区政府与常州工学院签约仪式”、“区政府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对接会”、“区政府与中科院控股企业恳谈会”、“2010武进科技经贸洽谈会科技资本人才对接活动”、“党政企业代表团赴华南、华中产学研活动”等重大产学研活动,其中9.28科技资本人才对接活动为历年来科技成果展示层次最高、吸引省内外科技成果最多、参展单位规模最大、参展领域最广的一次产学研合作盛会,参展科技成果500多项,参加对接洽谈企业近千家,达成合作意向120项。今年9月,我区启动了“111”科技信息发布平台,启用了专用信息发布厅,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围绕武进区的一个重点产业,邀请科教城及国内其他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一次最新的成果发布。目前已组织了LED、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风电、金属表面处理、国防科技成果、功能新材料等6场成果发布会。二是发挥“一城、一团、双挂”桥梁作用,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一方面,坚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与常州科教城的工作联动,在产业发展、招科引智、产学研对接、资源共享、人才队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担保反担保等方面努力搭建与科教城的合作桥梁,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动机制。“常州科教城研发机构武进行”活动先后走进湟里、邹区、嘉泽等镇。科教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另一方面,通过“省科技镇长团”、“双挂”干部的牵线搭桥,我区与中科院、清华、北大、南大、交大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更加和谐融洽的关系,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高技术项目落户我区。目前,我区已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10所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区内企业与国内2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企业技术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立项扶持,发挥推广、示范和带动效应。如,江苏新誉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的2-3.5兆瓦近海及海上风电机组联合研发等3个项目被列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补助经费624万元,立项数和获得资金数均为近年最好成绩;后互联网时代中英文社会媒体实时分析项目被列入省国际合作项目;380Km/h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厨房系统等9个项目被列入市国际合作项目。同时,我们不断深化与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科技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新加坡-江苏创新合作高层论坛及技术对接大会、香港应用科学研究院等对接洽谈活动,通过有效构建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平台,推进国际技术转移与合作,努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六、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大力发展农业与民生科技

通过申报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研发平台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涉农科技工作进一步深化。一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新增江苏中东集团、常州神龙饲料等2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累计达5家。新增鸿图生猪、立华养鸡等2家省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重点支持的立华畜禽、家绿园艺、康乐农牧等25家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完成销售35.28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税2.16亿元,同比增长12%;带动农户16500户,带动农民增收面积93500亩,带动增收总额38600万元,研发投入1.12亿元,引进和开发新品35只。江苏龙潭湖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完成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在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与大面积生产应用,并全面完成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二期“长江下游(江苏)粳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经专家组现场测产,实收单产822.9公斤,实现了年初预定目标。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围绕我区花卉苗木、畜禽、蔬菜和水稻等区域性农业特色经济,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提高为农服务能力,为传统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如,在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建设了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家禽研究所,在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建设了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研究所,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建设了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位于江苏省武进农博园的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花卉苗木研究所、位于江苏龙潭湖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的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正在筹建中。农业科技研发平台的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坚持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为目标,加快集聚科技人才

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区、人才强区之路,始终把科技人才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年组织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组织申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26名(其中创新人才16名、创新团队8个计75名),立项13项,争取经费850万元;引进常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88人(其中创新人才8人)。此外,还申报首批江苏省产业教授5人、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项目17个(立项5个)、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博士创新项目48个(列入省企业博士集聚项目7个),列入省“333”工程培育对象科技资助项目2人,列入“831工程”培养对象科研项目资助5个。申报市青年人才计划17个,立项12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加快集聚,为企业加快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八、坚持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一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今年6月,我区召开了“加大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武进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修订了《常州市武进区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常州市武进区专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大会还隆重表彰了10名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15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工作氛围,激发了广大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同时,我局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政策联席会议这一平台,积极与财税部门沟通,强化宣传培训,把落实政策作为推进科技工作上水平、登台阶的重要抓手。2009年,120家新标准高企享受15%税收优惠减免所得税额1.5090亿元,同比增长92%;86家企业享受了1.9917亿元加计抵扣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二是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今年区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全年达2.4623亿元,较上年增长12.78%。在政府的鼓励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企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区R&D研发投入经费占GDP的比重达2.31%,较上年增长0.41个百分点。财政科技经费很好地发挥了政府投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三是加大考核奖励力度。一方面,继续实行对各镇、开发区进行科技创新目标考核以及对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较好的地区、单位和相关个人,给予一定奖励,较好地发挥了考核的激励、约束和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为激发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的热情,认真组织区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今年共评定区科学技术奖42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7项。组织12项科技成果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四是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我局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双政三零”、文明单位、“组织联建、共促党建”、党员示范岗、五好机关等各类创建活动,打响“科技在线,服务无限”品牌,增强科技系统工作人员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同时,强化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发挥纪检监察、政协的监督职能,加强对科技项目及资金使用的全程审计与监督。在区级科技计划组织实施中,坚持区外专家独立评审、局党组集体讨论、区分管领导审核、向公众征求意见、相关部门会同签发、财政监察部门全程督察的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快完善“三合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建立科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体系,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机关。

九、坚持以提升基层科技工作为着眼点,乡镇、开发区科技工作日新月异

各镇成立了科技管理科,两个开发区充实了科技经贸局的力量,科技管理工作由原来的一个科技助理单兵作战转变为科技管理团队的集合作战,科技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高新区、遥观、礼嘉等镇出台了科技创新的奖励文件,经发区、牛塘、湖塘、邹区等镇也把科技创新考核纳入镇工业考核奖励的范畴,营造了全区上下良好的创新氛围。各镇把科技计划申报和组织实施上级科技项目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80%以上乡镇完成了项目申报任务,遥观镇的项目申报数与立项数位居全区各镇第一。对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成为重中之重,经发区、牛塘镇、邹区镇、礼嘉镇各有一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2800万元经费支持。其中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优质高效抗逆肉鸡新品种雪山草鸡的繁育与产业化项目,填补了农业项目入围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空白,获得600万元奖金扶持。高新区、遥观镇争取上级经费超过2000万元,牛塘、礼嘉、邹区镇争取上级经费超过1000万元。在平台建设上,湖塘的东华科技创业园和高新区的常州滨湖低碳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经发区湖滨科技园自2009年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后,今年湖滨科技园又斥资1300万元,在南区占地329亩的基础上,扩大园区规划范围,成立了江苏武进西太湖国际智慧园,目前入驻企业共56家,营业总收入达12亿元,利税总额达1.1亿元。高新区围绕“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风力发电”三个专题园区建设,做好产业规划、政策宣传和产学研活动。各镇加大专利保护与运用工作力度,横林镇为加强常州市专利示范镇建设,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郑陆镇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和修订国家干燥设备标准16项;邹区镇二家企业的专利获第十届常州市专利金奖。在产学研工作上,各镇除了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区各类产学研活动,还自行组织符合本镇特色的专题对接活动,遥观镇与东南大学、邹区镇与上海交通大学、牛塘镇与清华大学、湖塘镇与6所纺织院校等均开展了专题对接活动。经发区利用自身的产业特色专门组织了功能新材料产学研对接洽谈会,把国内各大新材料处于领先的科研院所集中到经发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高新区、湖塘等镇加快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高新区吸引68个领军型海归团队项目签约或意向落户,申报了“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郑陆、经发区、前黄等镇依托畜禽、蔬菜和水稻等产业特色,围绕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挂牌,分别成立了畜牧研究所、家禽研究所和水稻研究所。嘉泽镇立足农博园建设,正在筹建花卉苗木研究所。各镇、开发区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科技资源,提高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一年来,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值得珍惜,做好明年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不足。如:对国内外科技形势的把握和分析需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科技进步重要性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平台需进一步拓展,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需进一步集聚,科技管理服务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改进,为全面建设“智慧武进、低碳武进、幸福武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优异成绩为“十二五”科技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