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2010年全区公安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33162/2011-00008
主题分类: 公安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公安局  
产生日期: 2011-04-04 发布日期: 2011-04-0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10年,全区公安机关在区委、区政府和常州市局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一所一品”、“一队一品”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不断增强打防管控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关阅读:

2010年全区公安工作总结
 

2010年全区公安工作总结

 

2010年,全区公安机关在区委、区政府和常州市局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一所一品”、“一队一品”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不断增强打防管控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紧扣安保主线,维护政治稳定

围绕世博会、省运会安保,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按照“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要求,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严密措施,确保了全区政治大局的持续稳定。全区公安机关切实强化信息预警,开展不安定因素滚动排查,排摸各类不安定因素380起。全区326所学校全部落实“三防”措施,全区校园保安配备率、民警校园守护到位率、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告知整改率全部达到了100%。

二、确立创新基调,深化品牌建设

坚定品牌发展思路不动摇,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一所一品”、“一队一品”建设,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探索管理方法,全力推动全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做大矛盾纠纷化解品牌。警民联调机制日趋成熟,全区27个派出所警民联调室实体化、规范化运作。中心城区“三位一体”数字化调解体系日趋完善,引入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整体效能显著提高。全区首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陈静联调室推出了“调解工作六法”,成功打造成为省妇联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家庭矛盾纠纷的一个服务品牌。拓展延伸了矛盾纠纷化解的范围和领域, 6月份,成立了全省首家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得到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以及市、区两级政法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做优外来人口管理品牌。南湖家苑外来人口集居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巩固,推出了“警务室+租赁中心”、“警务室+物业管理公司”和“舍长制”等管理机制,并配套研发了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同志的高度评价,并在9月份市局召开的社会管理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进一步加大与沭阳、灌云以及贵州三都警方的警务合作和交流,开展流动人口结对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 “老乡”民警在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作用。年内, “老乡”警察参与化解涉及外来人口医患、工伤类的纠纷288起,化解成功率高达100%。

三是做强监所管理品牌。自主研发“看守所安防管理智能系统”,借助局域网,整合六大监所安全系统,通过各相关系统信息的采集、关联整合,实现对民警的日常勤务行为全程跟踪,自动记录,自动汇总。区看守所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监管系统信息普及应用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一级看守所”等荣誉称号。

四是做精信息研判破案品牌。建立了信息与行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全局的信息化破案水平。自主研发网上视频研判系统,统获得了省厅科技创新奖,并在全省专门会议作经验交流。

三、坚定建设重点,夯实公安根基

坚持硬件抓补差、软件抓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固本强基、务求实效为目标,整合资源,落实保障,全力推进,有力地提升了全局的基层基础建设水平。

一是以大平台深度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按照“人人熟悉大平台、人人会用大平台”的要求,全面推进大平台深度应用。建立大平台数据常态监督机制,狠抓源头数据质量,全面开展纠错灭虚,提高了大平台的运行质量。狠抓基础硬件建设,先后完成了110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完成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GPS定位系统建设,实现了与警务平台、情报平台、视频研判平台等系统的无缝对接。狠抓分析研判,建立完善日研判、周研判、月研判等各项信息研判机制,提高服务实战作用。

二是以执法质量提升为目标,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执法主体建设。实行主办民警制度,全局共有699名民警具备了担任主办民警的资格要求。建立完善法制员制度,派驻基层法制员39名。组织参加市局学法考试5场899人次,组织民警每月学法考试12269人次。全局共有765名民警通过了执法中级考试,年内,区局被省厅评为全省执法质量优秀单位。

三是以和谐安民工程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结合全区民生幸福行动,开展和谐安民工程建设,完成26个老小区技防物防设施改造,共计安装防盗门1069扇、落水管防爬筒4665套,安装技防监控探头210个。开展设防城市建设,完成了5500户技防入户工程,中心城区酒店、银行、金店技防入户率达到100%。不断壮大群防群治治安力量,新增“红袖标”、“马路天使”等群众性治安力量500余名。全面推广“白天亮声、晚上亮灯”声色巡防模式,在全局64辆警用汽车、40辆警用摩托车上安装了“声色”巡防系统。全面启动“3.20”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卡口监控点50个,电子警察监控点50个。

四是以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工作为方向,深入推进社区(农村)警务建设。进一步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虚拟与现实联动、网上与网下同步的社区管理工作机制,年内,共有104名民警开通了网上警务博客,有超过70%的社区民警都建立了社区QQ群,有效提升了信息化社会下的社区管理工作水平。大力推进社区民警任“村官”工程,进一步发挥社区警务在预防化解矛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矛盾不出村目标。目前,全区已有97名社区民警兼职村委职务,全区配备专职驻村民警216名、保安联防1568名、协管员1021名。

四、紧盯打处主业,提升平安指数

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以“零容忍”的姿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一是打黑除恶势如破竹。建立完善以打击有组织犯罪侦查大队为纽带,指挥中心、刑侦等部门为主力的内部协作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形成了线索排摸汇总、线索经营查证、集中围捕缉获、人员审查深挖、公开宣传报道等流程化的工作格局。

二是大要案件快侦快破。以命案打头的暴力恶性案件为重点,全力以赴、全力攻坚。年内,八类案件破案率持续上升,破获鸣凰新城南都母女被杀案等一大批大要恶性案件。

三是“两抢一盗”紧盯不放。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治安“冬季行动”、“筑平安高地、庆世博省运”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反盗抢“一○”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群众反响强烈的“两抢一盗”、财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重点整治持续不断。以行业场所为重点,切实加大对娼、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整治力度,并以省厅挂牌的湖塘降子地区为重点,坚持打击、防范、整治、管控多措并举,通过系列性排查、滚动性清查、经常性整治,包括省厅挂牌的湖塘降子地区等重点地区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五、围绕发展主题,创优服务环境

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履行服务管理职能,创优为民服务措施,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全力维护金融秩序。全面开展打击整治假发票专项行动,工作成效得到了常州市局的充分肯定,市局专门发来贺电。

二是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继续推行局领导与星级企业挂钩联系服务制度,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好中天钢铁企业警务室和7大市场警务室,为企业提供贴身警务服务,成功破获了光宝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被诈骗案,为其追回巨额损失。

三是积极创优服务举措。深化公安行政服务,完成公安“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共办理审批事项3.7万余件,行政审批集中度达93%,即办率达32.1%。大力开展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建设。年内,全区所有派出所都已开通网上派出所,有效提升了全局的政务信息公开水平。进一步优化窗口服务,在全区40个窗口部门、单位安装“评价器”79台,把对公安机关行政服务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

四是着力密切警民关系。以深入开展公安民警“大走访”活动为抓手,建立 “警民恳谈”常态化运作机制,每月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警民恳谈”活动,努力拓宽警民联系渠道。年内,全区公安机关共开展“警民恳谈”455场次,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486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年内,共组织民警捐款37万余元,帮扶特困学生、低保家庭、孤寡老人386人。

五是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全面启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道路交通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中心城区第二阶段车辆限行等一系列行动,确保了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平稳。全面开展电动车上牌工作,规范电动车源头管理,共上牌电动车14341辆。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开展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全区火灾事故数和损失全面下降。

六、把握队伍根本,激发警营活力

深入开展“江苏公安精神”大讨论活动,积极投入效能建设,大力开展“两车”专项整治,不断健全完善队伍管理“五项机制”,确保队伍的纪律作风和生机活力。

一是健全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引导作用,专门成立考评办公室,确保绩效考评工作的规范有序。

二是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精心组织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努力确保选人、用人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健全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以实施制度执行力工程为抓手,建立问责机制,确保队伍保持风清气正的整体面貌。

四是健全完善综合教育机制。组织全体民警深入开展“江苏公安精神”大讨论活动,开展了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取得了较好成效。建立了公安机关“道德讲堂”,深化民警思想道德建设,共组织各类培训29场次,培训民警3200人次。

五是健全完善从优待警机制。加强典型选树,成功培育出一等功臣李国锋等先进典型。年内,共有20个集体和404名民警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关爱民警文化生活,开展了大合唱、礼仪知识竞赛、羽毛球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用文化凝聚警心。加大对民警的抚恤保障力度,年内,共走访慰问伤病、困难民警54人次。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