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全区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33058/2011-00135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体裁分类: 意见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文件编号: 武政发(2011)111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  
产生日期: 2011-11-08 发布日期: 2011-11-1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全区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

相关阅读:

关于印发全区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的通知
武政发(2011)111号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发〔2011〕111号

关于印发全区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全区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全区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

  为做好我区创建第一批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工作,依据《关于开展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苏文社〔2011〕16号),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巩固“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实现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投入为保障,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免费或优惠服务,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提供非赢利性的文化服务。

  (二)坚持均等性原则。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阶层不同类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全体市民和农民群众均能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

  (三)坚持基本性原则。按照省文化厅、财政厅《关于开展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苏文社〔2011〕16号)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时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从市场获得更高层次、更多样性的文化消费。

  (四)坚持便利性原则。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传递、服务指引、服务和产品消费近距离、经常性,适合大众便捷获取。

  (五)坚持多样性原则。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产品品种、层次、特色多样化,服务对象多样化,惠及不同群体。

  (六)坚持共享性原则。打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弊端,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三、总体目标

  至2011年底,全面完成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标准,基本建成设施网络覆盖城乡、服务供给高效便捷、组织支撑坚强牢固、保障措施持续有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独具特色、辐射力强的公共文化服务武进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四、创建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8月-10月)。按照省文化厅、财政厅关于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创建方案,明确目标,成立创建组织领导机构,宣传发动,制定规划,分解任务,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2011年10月-11月)。逐项对照《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确定的各项任务,高标准、高水平达标。

  第三阶段(2011年11月-12月)。确保通过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成为第一批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五、创建标准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方面

  1.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参加活动。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建有文化室。

  2.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公共图书人均占有藏书1册以上;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1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在0.04册次以上;人均到馆次数0.5次以上。

  3.文化馆建设。文化馆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

  4.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100%的乡镇(街道)建成单独设置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其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综合管理等达到省文化厅、财政厅印发的《江苏省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中的相关标准,各镇(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文广教体科挂“综合文化站”牌子。

  5.村(社区)文化室建设。结合村级(社区)行政组织办公场所建设,10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面积不低于100平米的文化室,每个文化室都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6.公共电子阅览室(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100%的乡镇(街道)、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

  7.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积极组织城市文化行政部门和单位开展农村文化服务活动。农村和社区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本省(区、市)的先进水平,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7小时。

  8.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服务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城市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农民工、老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开放,设置方便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文化馆经常性组织针对上述特殊人群的各类文体活动,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培训等。

  9.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采取项目补贴、资助和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通过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10.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实现免费开放。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56小时。

  11.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

  12.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平均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5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8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1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图书馆建立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的总分馆制,实现通借通还。图书馆、文化馆配备一台以上流动服务车,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流动展览10场以上。

  14.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县县有支中心、乡乡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100%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资源服务。

  (三)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方面

  15.政府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划和政策,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制定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建立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制度,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参与、公共机构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

  16.切实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文化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等标准,无偿划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体育馆(场)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公共文化设施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便捷。

  17.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现便民惠民,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18.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并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有关政策,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民自办文化初具规模,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

  (四)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方面

  19.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

  20.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得到落实。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近三年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1.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名以上,行政村和社区有至少1名享受岗位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

  22.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

  23.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24.利用网络、声讯、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系统,实现当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方面

  25.建立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起政府、文化和财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

  26.实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六)其它方面

  27.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并已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28.涉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的工作内容,按照部门要求达到相应标准。

  29.涉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工作内容,达到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

  六、责任分解

  (一)规划方案制定

  由区文广新局牵头,制定《武进区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由区文广新局牵头,各镇(街道)及有关单位配合做好群众文化阵地建设。

  (三)文化服务供给

  由区文广新局负责,通过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数字文化建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交流、文化创作等方面,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提高服务能力。

  (四)队伍建设

  由区文广新局负责,各镇(街道)及相关单位配合,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培养,提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武进区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区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定方案

  为加快推进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制定《武进区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明确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重点任务、时间步骤和单位责任。

  (三)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及运行经费列入区、镇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区对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镇(街道)实行以奖代补。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人才引进制度,重点引进管理人才、策划人才、专业艺术人才、文化科技人才。鼓励和支持文化单位,通过邀请、聘任、兼职、讲学和项目合作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区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配备3名专职人员,每个行政村都配备1名政府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指导员)。建立健全在职人员培训教育制度,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五)加强协调

  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协调,实行协调工作例会制,对照创建标准和任务,逐项分解,逐项对照,补缺补差,巩固提升,全面达标。

 

主题词:创建 文化 意见 通知

抄送:常州供电公司,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人民团体。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1月8日印发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