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区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区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33058/2011-00024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体裁分类: 通知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文件编号: 武政发(2011)1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  
产生日期: 2011-01-28 发布日期: 2011-02-1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11年区政府工作要点

相关阅读:

区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区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武政发(2011)1号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发〔2011〕1号

区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区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现将《2011年区政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望围绕全区工作目标,联系各自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认真抓好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创“十二五”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2011年区政府工作要点

  201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智慧武进、低碳武进、幸福武进为目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提升、资源集聚集约、社会和谐稳定五大战略重点,促进经济、社会、管理同步转型,产业、人才、环境同步提升,效益、收入、福利同步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在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其中工业投入增长18%;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和实际到帐外资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在0.5‰以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7分。
  (一)突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经济竞争实力
  1.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投入结构,确保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50%、技术设备投资占70%。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半导体照明、光伏等新兴产业,年内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坚持扶优扶强,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区首个超千亿产业。引导企业对传统设备、工艺进行改造升级,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
  2.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服务业投入,加快集聚人气,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以花园街商业核心区为重点,加快商贸项目建设,引导投运项目优化经营业态,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以延政路商务行政区为重点,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入驻设点。以武宜路高档商住区为重点,推进星河国际花园、绿城高品质社区等项目开发。以建设城东市场物流区为重点,明晰规划布局,加快重点市场建设;推进沿锡溧漕河南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实施奔牛港、东港物流园等项目。以科教城教育研发区为平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检验检测、研究与开发机构,建设高新区工业设计园、信息产业园。以淹城文化旅游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为重点,推进景区景点建设,精心组织宣传营销活动,积极申办全国花博会。
  3.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经营,重点建设农博园、邹区蔬菜产业园和龙潭湖现代农业生态园等4个万亩、14个千亩园区。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行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新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运南片工程。
  (二)突出创新经济,着力夯实基础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内涵
  4.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5%。加大孵化平台建设力度,年内新增研发生产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加快重点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全年力争建成“三站三中心”20家以上。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品50只以上。积极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确保新增合作项目100个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品牌和专利战略,力争新增省名牌产品5只、著名商标10只、驰名商标1只。
  5.推进创新园区建设。加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4个国家创新型科技产业专题园的产业规划,加快8个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编制优化工作。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推进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公共基础工程建设,实施绿地公园、标准厂房、科研馆所等配套项目。引导科研、人才、资本、企业等向园区集聚,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25%以上。
  6.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力争新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0个、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加大人才服务力度,支持各类人才大胆创新创造。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用人氛围。
  (三)突出有效投入,不断完善载体功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7.不断做强投入载体。完善高新区、经发区基础设施,提升两个开发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对大项目的承接力,年内“两区”实际到帐外资确保占全区的65%以上;实施光宝二期、晶品光电、玉柴重工、利优比、汉能等一批重点项目,集聚半导体照明、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编制完善镇级工业集中区规划,推进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太湖湾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环球动漫嬉戏谷在“五一”期间对外开放。完善春秋淹城旅游区功能,加快建设春秋乐园二期工程。全力服务科教城发展,加快实现“3211”目标。完善三勤花都温泉水城功能,大力推进农博园姬山古镇、江南花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8.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以民引外”、“以外引外”,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鼓励民营企业与外方合资合作。探索外资利用新形式,加快引进私募基金、风投、创投资本。年内,力争引进超亿美元大项目6个以上,引进央企、国企项目5个以上,力争突破超10亿美元项目。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推进国家动画西太湖基地和常州科教城等重点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确保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0亿美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拓展境外业务,建立海外研发生产基地。
  9.科学缓解要素制约。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闲置土地清理等工作,各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盘活存量土地面积均不少于200亩;运用项目点供、独立选址、飞地建园等办法,化解土地瓶颈制约。开展国土精细化管理,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完善区级投融资平台体系,推进经发集团等各级投融资平台建设,发挥区土地收储中心整合各类土地资源的作用。加强能源保障,建设500千伏武南变、220千伏南宅北变等输变电工程;组织煤、油、气等能源调配。强化与劳务输出地交流对接,努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10.着力培育资本市场。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到武进注册经营。鼓励民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加快在各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促进资金项目对接,切实满足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年内力争新增本外币贷款超过150亿元,余额超过1000亿元。鼓励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年内新增上市企业3家。
  (四)突出城乡统筹,全力推进功能完善,全面加快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展现城乡崭新面貌
  1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推进广电东路、虹西路、长沟路、玉塘路等市政道路和环湖东路、南环线等交通道路建设。配合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实施西绕城高速、京杭运河西段“四改三”、锡溧漕河二期等交通工程。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新建、改建农村道路和县乡公路60公里,改造农村桥梁30座。推进道路亮化工作,年内新增亮化道路100公里以上。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完成农村自来水用户改造7万户。开展天然气进村入户工作。启动江苏常州(紫薇园)民防疏散基地建设,全年新竣工人防工程6万平方米。
  12.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深化城区商业金融、文化体育、民政福利等民生事业设施布局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城市发展重点。积极稳妥开展拆迁安置工作,全年完成拆迁500万平方米;加快聚湖雅苑、长河花苑等定销商品房建设。稳步发展房地产,年内全区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均不少于150万平方米。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快武宜路两侧综合改造,启动花园街北延工程。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润华环球中心、万泽国际、亚泰财富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社会化、一体化水平,落实城市长效管理,破解城市长效管理的焦点、难点问题。提升城市景观绿化、夜景照明的档次,完善商业商务、文体卫生、公用设施等服务功能。
  13.加快滨湖新城建设。启动淹城路以西地块连片整理开发,推进延政西路两侧城市综合体、老年公寓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与滨湖新城的融合共建。建设西绕城高速与沿江高速滆湖互通等基础设施,畅通滨湖新城内外交通。加大西太湖整治保护开发力度,完成西太湖14平方公里湖底清淤、4平方公里退田还湖及岸线整治。加快推进五星级酒店、主题公园、创意产业基地等功能性项目建设。
  14.加快优美镇村建设。实施小城镇“十个一”工程,深化新农村“十个村村有”。加快集镇区商贸设施建设,提高各镇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化镇村长效管理,提升镇村环境水平。实施“强村工程”,提升经济薄弱村实力。
  15.加快低碳生态建设。全力推进江苏低碳示范区建设,启动低碳孵化中心、展示中心等项目,引进高端人才和研发机构,集聚各类创新型企业。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年内高新区、经发区力争创成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强化节能减排,从源头上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污水处理企业的运营管理,新建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30个,铺设污水收集主、支管网各60公里,新增日污水收集能力1.5万吨;开展入太河流水环境整治,确保水质持续好转。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示范点整治,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实施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5万亩以上。
  (五)突出和谐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16.不断扩大公共服务。推进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实施奔牛实验小学、邹区中心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建设工程;完善资金投入和建设管理机制,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办好学前教育,争创省学前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加强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优化城乡医疗机构布局,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维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加快世代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老年公寓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敬老院管理水平。切实做好援疆工作。
  17.致力促进百姓富裕。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加快创业型城市建设,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帮扶,激发创业热情。完善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保险覆盖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老年直补标准提高20元、达到80元,建立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保养金增长机制,年内标准提高70元、达到350元;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推进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保障标准提高30元、达到390元;加大住房公积金扩面力度,提高公积金的覆盖率。实施残疾人救助工程。发展慈善事业,全年发放慈善基金2500万元以上。
  18.全面提升人文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城市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升百姓的科学素养,创建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区。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成特色文化博物馆8家、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4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组织周末文艺汇演30场,送戏下乡、“先进文化进百村”各200场,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广泛开展“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曲棍球基地迁建、武进游泳馆、滨湖新城体育场建设;组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启动省十八届运动会参赛准备工作。
  19.切实维护社会和谐。推进“和谐武进”工程建设,优化人际关系,开展和谐创建。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加快治安信息化建设,推进“320”工程。完善全区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强化事故隐患排查,严格执法监督。加强产品质量、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区。
  (六)突出为民施政,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打造服务型政府
  20.更加注重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21.更加注重转变职能。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权力清理,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两集中三到位”工作;完善“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政府工作绩效化管理,开展“双政三零”等竞赛活动。
  22.更加注重求实创新。开展调查研究,增强政府工作针对性。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办好“区长信箱”、“政风热线”。增强执行力,确保决定的工作落实到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强对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23.更加注重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弘扬廉政文化,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教育。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深化节约型政府建设,将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社会事业。

主题词:行政  管理  通知
抄送:常州供电公司,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人民团体。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月30日印发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