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生保障类 1、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300元,最高补偿标准提高到10万元。 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门诊医疗过程超过一定的自付金额后,可按比例纳入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老年直补标准提高到80元/人.月。 4、建立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保养金自然增长机制,2011年保养金标准提高到350元/人.月。 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390元/人.月。 6、①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发放租金补贴,住房面积补足每人18平方米,每人每月每平方米补贴10-12元,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提供实物配租。②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每户8万元。 7、年内公积金扩面增加15000人,发放低息贷款4亿元,支持职工家庭购房。 8、发放慈善救助金超过2500万元,救助弱势群体超过1万户。 9、①对3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②对16-6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的贫困一级重残人员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费。③考入高中(中专)和大专院校学习的残疾人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高中(中专)每学年1000元、大专院校每学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扶残助学金。 10、建设包括职工活动培训、困难职工帮扶、劳资矛盾调处、外来民工救助等功能的职工活动服务综合场所。 (二)社会事业类 11、完成湖塘桥实验小学迁建工程,建设奔牛实验小学、郑陆小学、邹区中心幼儿园等一批教育设施,改善小留、文汇等新市民小学教学装备。 12、①建成区传媒大厦。②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农村互动电视覆盖率达到50%。 13、①新(改、扩)建30个村级(社区)体育健身广场。②建成5家以上镇级文体活动中心。 14、实施凤凰谷项目,建设大剧院演出场地及配套设施、青少年活动设施等。 15、①“先进文化进百村”巡演、送戏下乡各200场。②新天地水上舞台“周周演”演出30场。③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④开展“阳湖大讲堂”系列讲座8场以上。 16、实施武进规划展览馆二期工程,建设5000平方米的展览馆。 17、开展道德提升、文明礼仪、示范引导等“十大行动”,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建设文明城市。 18、扩大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建立就业实训基地10个、创业孵化基地20个。 19、启动物业扶持项目建设,年内15个村达到年收入50万元以上。 20、新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家,新增参加合作组织农民1.5万人以上,累计参加合作组织的比例达到48%以上。 (三)环境建设类 21、推进农村自来水一体化改造,完成改造7万户。 22、实施镇村两级河塘清淤工程,疏浚镇级河道32条、130公里,疏浚整治106个行政村95条河道及308处村庄河塘。 23、强化入太湖河流治理,完成15条重点污染河道整治,消除黑臭现象。 24、加快西太湖综合整治,完成14平方公里湖底清淤,4平方公里退田环湖工程。 25、开展公园绿地建设、道路河道绿化、集镇景观绿化、村庄绿化和城乡绿化管护五大工程建设,全年新增绿地1.5万亩以上;其中中心城区新建10处街头绿地,新增绿化面积1.5公顷。 26、改造老小区,完成花东一村、花东二村、花东三村、花园新村38.2万平方米整治任务。内容涉及:环境整治、房屋本体修缮、安防设施建设、停车设施建设。 27、完善城区设施,①在中心城区新建3处停车场,新增停车位200个。②新建公厕5个。 28、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镇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等工程,消减整治片区环境污染负荷,使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综合处理率大于95%,污水收集处理的受益人口大于2万人。 29、改造农村道路30公里、农村桥梁30座,改造县乡公路30公里。 30、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对16条、100公里以上主要交通道路实施路灯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