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区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已经连续十年共五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区科技事业发展、科技水平进步的重要时期。本文拟通过对上半年武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分析,对我区高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些建议。
一、我区2011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健康持续发展,规模效益平稳扩张
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我区共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391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7.2%,上半年共完成产值467.31亿元,同比增长17.9%,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30.7%,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户均产值达11952万元,比规上工业企业户均产值高1331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4.41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全部规上工业的29.8%。实现利税35.50亿元,利润27.28亿元,分别增长15.3%和16.4%,占全部规上工业的40.3%和43.2%。保持了销售增速好于产值增速,利润利税占比高于产销的良好局面。
(二)行业分布集中,产业支撑明显
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八个大类中分布在六个大类中,目前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三大行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上半年这三大行业完成产值350.15亿元,同比增长16.8%,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74.9%。
上半年分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分类
企业数
(家)
总产值
(万元)
比上年±%(%)
比重
(%)
合 计
391
4673133
17.9
-
航空航天制造业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80
985377
8.2
21.1
医药制造业
38
238803
4.9
5.1
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
19
98764
9.3
2.1
电气设备制造业
97
1006901
28.9
21.5
新材料产业
122
1509213
15.4
32.3
新能源产业
35
834075
17.8
1、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增势稳定。该行业为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高的产品外向度,成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活力点,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中占有的份额较大,成为武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该行业两大龙头企业江苏新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和瑞声声学科技上半年分别完成产值13.67亿元和13.10亿元,其中新产品产值分别高达10.36亿元和11.50亿元,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1上半年该行业完成产值98.53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1.1%,同比增长8.2%,实现产品出口交货值 34.14亿元,产品外向度达到了34.7%,显示了该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
2、新材料产业各项指标平稳增长。该行业产值占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32.3%,六大产业中占比排第一位。1-6月,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50.92亿元,同比增长15.4%;主营业务收入达147. 84 亿元,同比增长 14.5 %。实现利税7.69亿元,同比增长 8.3 %;实现利润 4.79亿元,同比增长 10.5%,整体增长速度与前几年相比呈放缓趋势。亚邦化工,华日升等龙头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9.0%和4.9%,增长速度大大放缓,而安格特塑胶等一批新型复合材料厂家因原材料涨价而选择性生产导致产销呈现负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
3、电气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电网的改造,我区以电力电缆制造、配电开关、变压器制造为主的电气设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有效的促进了该行业的快速扩张,上半年完成产值100.69亿元,增长28.9%,增幅居高新技术行业第一位,比全部规上工业增幅高4.8个百分点,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率达到31.8%,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5.7个百分点。
二、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优势不明显,盈利水平不高
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并没有突出表现其优先发展的态势,1-6月产销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落后6.2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拉动主要还是依靠传统行业。同时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盈利水平并不高,2011年上半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35.50亿元,同比增长15.3%,比规上工业低24.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7.3亿元,增长16.4%,低于规上工业16.5个百分点。从六大行业的利润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7.9%,比规上工业低50.8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利润增长2.5%,比规上工业低30.4个百分点;专用科学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增长44.0%,比规上工业高11.1个百分点;电气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70.9%,比规上工业高38.0个百分点;新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10.5%,比规上工业低22.5个百分点;新能源制造业利润增长31.6%,比规上工业低1.3个百分点,六大行业中就专用科学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气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率比规上工业高,其他行业都低于规上平均水平。表明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整体发展状况尚未具备“高收益”特征。
(二)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1、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小而散”的组织形式与发展高新技术所需的规模经济相矛盾,企业规模小,低层次重复多,组织化程度低,无法具备高新技术的规模基础;中小企业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落后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高智力条件相矛盾;中小企业薄弱的经济基础与发展高新技术所需的高投入条件相矛盾。
2、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缺少。我区研发机构数量少,且基本没有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研机构,在短期内难以满足我区产业向技术密集大规模转型的需求。我区技术创新的技术源主要靠向外购买,不利于产业由中低端向产业高端的升级。
3、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缺乏。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加大,但在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方面仍有很大差距。
三、加快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产业升级转型,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
选择重点产业实现战略性突破,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跨越发展,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是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做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核心领域快速发展,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引进力度,大规模吸纳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二)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工业化初期,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以此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在推进工业经济向高端领域发展的进程中,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一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和重点产业领域发展壮大民族产权。因为谁拥有产权,谁就能设定创新目标,控制创新过程,使创新为我所用。二是培育、构建适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产业技术轨道。产业技术轨道即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同行企业共同采用的技术选择方法,技术解决方法(包括技术路线、设计模式、技术整合方式、技术标准)以及与此相应的工艺流程。技术轨道是产业链的基础,产业链建筑在技术轨道之上。只有建立自己的技术轨道,企业才能掌控技术高端和价值高端,进而提升技术轨道上其他企业的技术层级,带动产业发展。反之,企业身处技术低端,缺乏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
(三)加快新型高新技术人才培育
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和启用更多的一流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投身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切实落实技术、知识、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政策,调动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建设,使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贡献有机结合。要努力推动“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使人才的创造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始终保持稳步向前发展的态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我区的特点,扬长避短,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打造真正适合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