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10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全区服务业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促进全区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状况
1、增势强劲,结构优化明显。2010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3.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43.0%。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及批发零售业等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总量继续放大,速度进一步提升,两大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5.01亿元和10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5%和35.8%,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74.25亿元,同比增长为23.9%。
2、服务业投资高位运行。随着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加大,我区服务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全区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34亿元,同比增长28.8%,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4.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幅6.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0.7%。旅游项目按计划进程顺利。环球数字狂欢谷完成投资10.2亿元,构筑物外包内饰、设备安装调试等已接近尾声;春秋淹城旅游区综合配套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9亿元,湖心岛皇宫基础、主体基本完成,连廊等进入装饰阶段。工业配套进程加快。武进进出口加工区完成投资3亿元,四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封顶,一万平方米保税物流仓库主体完工。常州国家动画产业西太湖基地津通园区完成投资1.4亿元,综合楼、研发楼7-11楼部分装修结束,风情街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服务业项目的大力投资兴建,加快了服务业发展速度,提升了服务业发展水平。
3、税收收入增长快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全区税收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我区国、地税共完成服务业税收44.87亿元,同比增长44.4%,高于全部税收增长幅度21.9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1.8%,比2009年提高4.6个百分点。
二、主要服务业行业发展特点
1.物流业快速发展,客货运输增幅悬殊。2010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5.01亿元,同比增长52.5%。完成客运周转量18928万人公里,比2009年下降23.8%;完成货物周转量115757万吨公里,比2009年增长60.3%。客运周转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常州公交一体化的滞后影响,这一因素将持续影响着我区客运业的发展。
2. 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消费结构显著升级。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31亿元,同比增长18.9%。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53.5亿元,同比增长19.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83亿元,同比增长8.1%。商品消费热点显著升级。在汽车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持续刺激下,汽车类、家电类零售额增长迅猛,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消费也同步进入高增长期。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金银珠宝等继续保持热销格局,全年分别增长52.4%、17.8%、59.0%。企业规模效应增强,全区限上企业零售总额240.72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1%,比2009年提高3.9个百分点。
3.金融业运行良好,保险业发展较快。2010年,随着经济复苏,央行的货币政策逐步由宽松转向收紧,央行多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受其调控影响,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速双双回落,2010年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1244.88亿元,比2009年增长17.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69.8亿元,比2009年增长18.9%,增速同比双双回落了12和13.6个百分点。
保险业发展加快,保费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全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92亿元,同比增长18.0%。各类理赔、给付等业务支出3.55亿元,比2009年下降5.1%。我区金融保险业的较快发展,为全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旅游市场继续升温,旅游收入快速增长。“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以及新建成开园的淹城春秋乐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给我区的旅游市场继续升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加上我区紧抓机遇,积极主动对接上海世博会,接轨世博、融入世博,适时的宣传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接待入境旅客2.88万人次,旅游创汇2872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484.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5.51亿元;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487.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46亿元。
5.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商品房销售形势向好。2010年,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区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8.54亿元,比2009年增长44.5%;商品房施工面积798万平方米,增长5.6%。新开工商品房项目和面积明显增多,2010年末,各类商品房屋施工面积797.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达到346.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倍。
三、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我区服务业持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幅已经连续几年在常州市保持第一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但是,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来看,服务业仍然是我区经济发展的短腿,更是制约我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瓶颈。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智慧武进、低碳武进、幸福武进”必经之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一直是以工业为主,目前总体上我区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受土地、环保、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的量化扩张已经走到尽头,未来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将从工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的发展。无论是从量和质来看,我区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滞后于其他发达市、区,2010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是昆山的52.0%、常熟的62.9%、张家港的63.0%。为此,要确保我区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位置,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立足城区发展,用更多的精力,更快的速度发展服务业。
2、加强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利用政策导向引导服务业发展。“十一五”中后期,国家、省出台了诸多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如刺激内需政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企业发展科研退税政策、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惠政策等。我区近几年来也出台了一些加快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文件,为促进我区服务业的较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深化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关键是我们要根据上级的政策,结合武进的特点,充分利用政策导向,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金发展服务业。
3、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服务业投融资渠道,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仅要加大消费信贷力度,而且要加大服务业创业贷款支持力度,放宽或降低服务业行业准入限制,鼓励申办服务业企业。
4、加快服务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引进物流、旅游、会议展览、教育培训、商贸流通、信息咨询、文化传媒、休闲娱乐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策划、管理、经纪人才。依托大学城,加快培养服务业紧缺的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