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10年,我区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有效促进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强劲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958元,比2009年增加1617元,增长13.1%,生活消费支出人均9132元,增加754元,增长9.0%。
一、农民收入增长加快
2010年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农民收入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农民收入的四大支柱齐头并进全面增长。
1、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力。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0391元,比2009年增加1377元,增长15.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74.4%,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2%,成为2010年我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好转,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持续增长,农村工业发展迅速,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我区农民本地务工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农民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的不断提高,农民工与高技能岗位有效对接,工资标准大幅提高。
2、家庭经营收入小幅增长。2010年,全区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为2208元,比2009年增长3.2%。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受纺织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以及批零餐饮业的强劲带动下,农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增势强劲,第二产业人均收入415元,增长36.7%,其中,人均工业收入203元,增长12.7 %。第三产业人均收入742元,增长44.6%,其中,人均交通运输业收入291元,增长17.9%,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收入356元,增长88.7%,社会服务业收入87元,增长11.7%。
3、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非农从业人员的增加,带动了土地流转交易的增多,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增加,也推动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较快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689元,比2009年增长14.8%,其中,农民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108元,增加77元;农民获取利息、分配股息和红利人均258元,增长59.5%。
4、转移性收入增长明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全面推广、农民基础养老金的发放、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上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的调整等多项惠农政策,加快了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670元,比2009年增加83元,增长14.2%,其中,人均退休金、养老金收入442元,增长13.2%。
二、生活消费亮点纷呈
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农民消费能力的增强,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我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9132元,比2009年增加754元,增长9.0%。从生活消费支出“八大项”来看,除居住支出和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有所下降外,其余六项支出均呈现上升趋势。
——食品: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食品消费从吃饱、吃好转向吃出健康,食品消费的质量明显提高。花样多、质量好,营养、风味、疗效、方便的饮食已成为众多农民的物质追求,2010年农民食品消费支出人均3249元,比2009年增长12.2%,除了主食消费外,蔬菜,肉、禽、蛋、奶及奶制品消费分别增长34.1%、6.5%;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走亲访友”、“红白喜事”在外请吃的增多,在外饮食已经成为食品消费水平提高及消费方式改变的重要标志,全年在外饮食人均支出513元,增长13.6%。
——衣着: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衣着消费观念也逐步更新,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成为人们的衣着追求,成衣消费成为衣着的消费主流。农民已由过去缺衣置衣的被动消费过渡到注重服装面料、款式、品牌及整体搭配的主动消费,从衣着上已经很难分辨出城乡居民的差距。2010年农民衣着消费支出人均707元,增幅11.8%,其中服装、鞋类等成衣消费672元,增长15.4%,占总衣着支出的95%。
——居住: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道路四通八达,农民公园、健身广场,水、电、通信、网络给农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农民在居住上更加追求舒适、美观,室内装潢考究,设施齐全。2010年人均居住支出851元,其中用于房屋装修费用支出人均231元,购买家具人均55元。百户农户购买洗衣机3台,电冰箱8台,空调5台,抽油烟机1台,微波炉6台,彩电7台,使农户家庭新潮、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交通通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活动区域不断扩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对交通和通讯的依赖程度加深,2010年农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1338元,比2009年增长21.6 %。
交通方面,农民的出行更加快捷、方便,摩托车、电动车、BRT公交车甚至私家车。据农村抽样调查资料反映,2010农民人均交通用品支出753元,增幅达9.3%,交通消费服务支出171元,增长47.0%;而每百户农民摩托车拥有量达到130辆、电动自行车65辆、家用汽车13辆。
通讯方面,家用电话、移动通讯是绝大多数人的主要交流方式,而计算机的应用,互联网的开通,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等,使电脑也成了农民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2010年,人均通讯用品支出112元,增幅达118.5%,人均通讯费支出达303元,增长24.1%,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205部,电脑40台,97.5%联入互联网。
——文教娱乐: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视野的开阔,第三产业不断由城市向农村的延伸,农民文化教育投入逐年增多,娱乐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2010年农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支出达1383元,比2009年增25.1%。
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杂费已免,但是近年来农民接受高等教育和幼儿教育等非义务教育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非义务教育费用支出总量不降反增,以学杂费为主的教育服务支出仍有明显增加。另外,农民家庭的教育投资理念也不断增强,无论是成人的各种技能充电,还是子女的课外兴趣班,农民的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全年人均教育服务消费支出856元,增长30.0%。其中学杂费为314元,增长23.6%,其他服务性支出为355元,增长8.7%,两项占教育服务支出的78.1%,成为教育服务消费的主体。
由于收入的积累和城市消费的示范作用,农民生活方式城镇化趋势明显,消费领域不断拓宽。人们开始不断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文娱类消费日益受到农民的青睐。节假日结伴外出旅游的农民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农民生活的新时尚。茶楼、酒吧、咖啡屋、书屋、农家乐、度假村、社区健身场所等第三产业的休闲娱乐场所和随处可见的公共健身器械,给农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上网娱乐、跳舞健身、出国旅游已不再是城里人生活方式的专利。2010年,全年文体娱乐服务消费支出283元,增长1.1%。
——家庭设备及用品: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了农民对家电的需求,消费拉动初见成效,正把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2010年,年末每百户农户拥有电冰箱103台、空调机142台、抽油烟机63台、微波炉81台,分别增长4.0%、4.4%、1.6%、2.5%。家电下乡顺应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是积极的重要举措。数据显示,家电下乡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让更多农民用上了性价比高、服务有保障的名牌产品。
——医疗保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普及完善,财政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区农民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大病统筹,百姓受益。农民开始注重生存质量的改善,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2010年农民人均支出医疗保健费用918元,比2009年增长15.1%,其中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支出增长22.2%。
——其他商品和服务:2010年,农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人均231元,比2009年增长36.2%。其中,购买首饰化妆品等支出18元,增112.4%,一些中高档化妆品成了农民的消费新宠,人均消费13元,增长31%,美容美发47元,增85.8%,。农民追求着越来越时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