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常州市地税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努力推进依法治税、信息管税、服务兴税、人才强税,服务于富民强区战略决策,助推武进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全区地税系统获得江苏省文明行业、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江苏省模范职工书屋以及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汇报2010年全区地税工作情况: 一、依法治税,壮大收入规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地税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大、最好的服务就是努力壮大收入规模、提供尽可能多的财力支持。今年来,我区地税收入受诸多因素影响,税源自然增长与收入增幅递增的矛盾日益凸现,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我局上下一心,严征细管,税收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今年,我局组织收入突破80亿,达到84.98亿元,同比增长31.7%;地方税收(含耕、契两税)突破60亿,达到61.89亿元,同比增长22.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达到51亿元(含2010年耕、契两税),占全区一般预算总收入的59.9%;非税收入突破20亿,达到23.08亿元,同比增长17.83%,其中社保费14.82亿元,同比增长14.66%。 在组织收入工作中,我们重点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一)强化税收预测分析。围绕组织收入这一中心,及时分解落实追加任务,做好税收预测工作,每月通报收入完成情况,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确保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今年对分局除了下达全口径任务外,首次下达了一般预算收入任务,并列入“三个一流”考核,让各分局更多地关注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努力为地方财力增加多做贡献。同时建立了区局、分局、税收管理员三级税收分析机制,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涉税数据,深入剖析税源状况,实现“点、线、面”梯级推进分析方法,实现了从宏观上发现问题,从微观上查找原因,提高了税源管理的针对性。 (二)强化房地产税收管理。为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我局以科学化管理为目标,紧抓行业特点,依托综合治税,完善环节控制,强化信息管税,深入推进房地产行业税收的一体化管理。我局针对房地产项目甲供材税收大量流失的现状,利用专业化管理的优势,调查、梳理辖区内所有房地产企业甲供材的情况,共清理出涉及甲供材的房地产企业44户,建筑安装企业70户,甲供材金额13.76亿元,入库税收4501万元,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了甲供材税收长效管理机制。 (三)强化重点税种管理。我局本着“明确主体、规范程序、优化服务、提高质量”的原则,突出重点,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汇缴户数6710户,汇缴面达100%;应补所得税1.69亿元,同比增长102%,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局今年已受理09年度12万元以上人员自行申报人数4536人,完成市局下达计划的129.60%。对650户股权变更企业进行纳税评估,补缴入库税收543万元。同时加强对股权分红、集资利息、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全年个人所得税可入库8.63亿元,同比将增长21.86%。 (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我局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第一时间让企业享受各项优惠。积极扶持五大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等方面的优惠力度,落实产业集聚、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税收政策,共为42户企业办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为9447万元;认真落实支持动漫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农业发展等方面税收政策,进一步扶持困难企业发展,共为7户企业办理过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减免金额为247万元。加强政策宣传,注重跟踪问效,确保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到位。今年已减免各类税收4.21亿元。 (五)做好税务评估检查。我局积极开展房地产行业和地板行业专项评估工作,全年共评估753户,入库税金1.03亿元,其中房地产专项评估98户,入库税金6195.14万元。我局充分发挥税务稽查作用,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全年共检查676户,插补入库税款3408.18万元,加收滞纳金456.76万元,罚款1296.25万元,合计5161.19万元,待审委会审理1133.38万元,发票违章以及责令限期改正1121.91万元;全年查处100万元以上大要案4件;大小非减持清理58户次企业,入库税款729.37万元,滞纳金79.70万元;阳光稽查企业自查申报1.51亿元,总计 2.03亿元。 二、信息管税,突出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征管水平 随着税收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信息管税已成为税收管理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我们依托大集中系统,结合征管和机构改革,加快信息管税步伐,促进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大力提升征管绩效。 (一)加强地方税源监控。我局从征管现状出发,大胆探索实践,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在武进区财税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并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构筑与省局征管3.0系统配套的地方税综合治税平台。该平台由应税财产管理、城建税监控、印花税控管及相应的地方税考核三个模块组成,税种覆盖房土税、城建税(含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印花税,方便管理人员掌握处理进度和管理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管理。今年,通过该平台不一致信息的处理,补征城建税895.47万元、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711.87万元、房产税668.82万元、土地使用税1093.33万元、印花税123万元,合计税费3995万元。规范了税收征管秩序,堵塞了税源管理漏洞,使得可能永久流失或延迟入库的地方税收“无所遁形”,实现了向税源要税收、向管理要税收的征管目的。我局的这一成功经验,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二)完善协税护税网络。我局与财政、国税三部门联合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发成功财税信息共享系统。将协税护税工作列入区政府重点目标考核。联合区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各乡镇建设办、财政所等单位,组成协税护税网络。我局利用综合治税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健全信息采集格式和信息指标体系。建立税源数据库,定期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比对,查找漏征税款,及时进行查补。在个体税收征管上,国、地税共用一个征管平台、一套征管软件,税务登记与工商部门无缝衔接,对税款进行“捆绑式”征收。积极完善个体协税员考核办法,实现协税护税网络“三纵三横”全覆盖。今年共入库个体税收1.35亿元,同比增长40.62%,增收4180.31万元。完成区政府必成指标1.2亿的112.5%,完成区政府争取指标1.3亿元的103.84%。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相关领导来武进调研,高度评价了我区的协税护税工作,并计划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三)依托信息技术加快业务变革和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征管、纳税服务业务和制度创新的促进作用,实现业务与技术的最佳融合。按照“简并票种、统一票样、网络开票、建立平台”的思路,在全面推广使用新版普通发票的基础上,选择建筑安装、销售不动产等行业推广网上发票开具系统。 (四)提高信息应用的意识和素质。树立“零差错”的意识和数据质量就是执法责任的理念,加强数据质量意识的培养,严把数据录入关,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开展税收征管软件操作技能的培训,举办全系统征管信息系统操作竞赛,提高干部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运维能力及基层单位对现有推送平台的二次开发能力,提高数据应用水平。 三、服务兴税,积极助推地方经济建设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服务经济发展,既是促进税收增长的需要,又是地税部门发挥职能的应尽之责。为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根据上级要求,我局专门成立了纳税服务中心,各分局成立了纳税服务所,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实现税收宣传立体化。我局与武进区广播电台联手开办《武进地税新时空》栏目,重点宣传12366免费咨询热线、“维权360°”服务品牌、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等服务纳税人的信息。实行涉税信息月报制度,统一全区新办企业辅导培训,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五大统一”的形式,即政策口径统一、培训行动统一、时间统一、测试统一、税企互动统一。我局紧紧围绕“税收、发展、民生”这一主题,大胆创新,税宣活动有声有色有新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新闻、《中国税务报》、《新华日报》等21家新闻单位在活动月期间先后160余次报道我局税收宣传信息,税宣月项目《服务促发展,倾情为民生》荣获常州市优秀创新项目奖。 (二)实行咨询服务专业化。我局不断深化12366纳税服务平台,推进税企“心连心”声讯沟通。在部分办税服务大厅开设12366免费直播电话,制定《常州市武进地方税务局12366短信平台管理办法》,开展平台使用培训,规范短信发送内容。围绕“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的要求,由单纯以电话咨询、上门咨询为载体的模式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的多元互动模式发展,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一站式咨询服务。与征管系统资源共享,采取电话、短信方式对纳税人进行申报提醒、政策宣传。我局还设立税收政策解读会制度,不断丰富解读内容,扩大解读范围,形成专业化政策解读体系。 (三)开展办税服务高效化。今年,我局努力完善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推行全职能办税窗口,切实落实“两个减负”,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免填单业务,全面建立起“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格局,实行新办企业从税务登记到纳税鉴定流程的“一件式”出单。逐步扩大“同城通办”业务范围,推进“区域通办”,更大范围内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积极打造“网上税务局”,建立统一的网上办税服务厅,逐步实现网上办税服务厅与实体办税服务厅业务同化。以简约、高效、便民为导向的业务流程,极大方便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 (四)确保“纳税人之家”常态化。今年来,我局不断规范“纳税人之家”管理,确保“纳税人之家”常态运转,建立活动评价制度,提高活动实效。今年吸纳新会员3000多名,涵盖辖区所有查账征收企业,依托“纳税人之家”,全面开展分行业的政策宣传辅导、个体工商户营业税定额调整等活动,探索稽查案例讲评、政策评估、纳税信用等级初评等活动,构建全员、全岗位的维权服务工作格局。武进房地产、经发区和高新区“纳税人之家”分别创办了不定期会刊,武进房地产“纳税人之家”成立全市首家税收维权援助站,横林、遥观设立“纳税人之家”流动服务岗,嘉泽、湟里借助“纳税人之家”平台开展“十佳办税员”评选活动。全区19个“纳税人之家”共开展各类活动108起,成为全市最活跃的“纳税人之家”群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纳税人广泛欢迎。 四、人才强税,突出严管激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今年来,我局始终坚持在抓组织收入的同时,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不放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积极整合人力资源。我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方针,积极推进人事机构改革,实行了副股级科(分局)长竞争上岗、基层所长交流换岗以及一般人员的交流工作,全系统交流换岗共计62人次,覆盖率达到26%。 (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今年来,我局分层次做好领导干部的能力学习、基层干部的技能学习。重点加强对科(分局)长的培训,全体中层干部赴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系统培训,突出提升基层一把手的税收管理能力、基层建设能力和带好队伍的能力。一般干部赴上海财经大学开展更新知识培训,充分利用系统内外教学资源,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了一批专业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业务骨干。目前,我局获得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三师人数达34人,占全局人数的11.37%。 (三)构建绩效考核体系。今年来,我局转变考核立足点,以充分挖掘税务干部工作潜能,提升积极主动创新意识为目标,全力构建全员绩效考核新体系。新的绩效考核突破考核的单向性,成绩定期公布,群众测评和领导评价占相同分值比重,形成互动式考核模式。坚持日常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考核工作与鼓励创新相结合、多层次交叉测评与综合评定相结合,提高了干部工作热情,有力推动了全局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我局成立了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通过个人自查、岗位互查,排查出风险点218个,制定防范措施356条,按照一、二、三等级,建立风险库,分级实施监控。内部,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各项权力运行的程序全程实时监控,同时将内控机制建设与人民满意好站所、省级依法治税示范点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外部,重点借助特邀监察员的监督、“纳税人之家”平台、“网上税务局”等工作机制,保证权力运行不出轨。同时,我们还抓好了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一案双查、12366服务热线、第三方明查暗访、“双述双评”等多元化的动态管理与监控,不断完善岗责体系,科学配置权力,健全制衡流程,完善制度规范,启动问责程序,建立起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科学防控体系。 (五)大力弘扬地税文化。我局坚持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组织大发展的信念,以地税文化构建核心价值理念,在创新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融入武进地税文化的全新特质。今年,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勤政廉政树新风,规范执法促和谐”主题竞赛活动,融“双政三零”竞赛活动和“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勤廉表率”主题教育于其中,评选“优胜单位”、“星级科室”和“十佳标兵”。我局的创新教育品牌项目《警示故事常敲清廉之钟》,把日常廉政教育以“以案说法”小小故事每月一会的形式搬上廉政教育讲堂,得到了市地税局的高度认可,已经在全市地税系统推广。我局还开展了“书屋为职工,书香满地税”活动,成立了瑜珈、书画、摄影、游泳、网球等各类兴趣小组。在全省和全市地税系统组织的乒乓球比赛、长跑比赛、登山比赛等各项文体竞赛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广大干部关注社会,热心公益,奉献爱心,开展“爱心助残”、“慈心一日捐”、“帮困助学”、“结对帮扶、共进小康”等活动,今年各项捐款已达8.2万元。 一年来,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服务质量和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