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责任、规范监管、严格执法,继续深化“三项行动”和长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继续减少事故总量,全力维护全区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局面,努力营造“社会安定、企业安心、百姓安居”的和谐环境。
1、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完善通报考评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完善责任制考核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的从业资格条件,搞好全员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2、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加强镇级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区、镇、村安全监管网络,着力提高镇级安监人员的监管水平,统一规范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等基本程序,实现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工作,指导督促各类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健全和完善各类安全生产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安全生产管理达标化。加强对长效管理工作的督查指导,及时跟踪了解各地工作进度,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定期通报,毫不松懈地做好做细各项基础工作。
3、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筹组织领导和协调,坚持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通报、工作协调、整改报备、监督检查、综合分析等五项制度,继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建立事故隐患整治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际成效。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注重日常安全监管,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努力提高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效能。
4、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手段。利用区级重大危险源预警监测和信息二级平台系统,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全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指挥通讯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建立重大危险源电子数据库,逐步构建三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事故预警体系,完善全区安全生产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人员档案,进一步整合全社会的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5、努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和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重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工作,着力推进行政执法工作,积极开展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活动。
6、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效果,不断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学校“五进”活动,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三级教育、复工教育、“四新”教育、再教育等制度,总结推广农民工的安全培训经验,查找工作差距,推动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7、严肃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对发生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根据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调查处理,认真查清事故原因,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同时,举一反三,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8、进一步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察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全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强化忧患、实干、执行、自律意识,养成勤勉敬业、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廉洁奉献的好作风。充分利用“三合一”网络平台,建立健全安监权力内控教育、制约防控、阳光运行和成效考评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以“人民满意、勤廉高效”的政风行风为总目标,积极开展双政三零、党员示范岗、结对扶贫、双拥模范等活动,创建“优质服务为人民,安全生产促发展”的服务品牌,提高机关工作水平。
9、进一步加强专家队伍建设。遵循“组织、协调、服务”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专家组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项目的论证立项、“三同时”审查验收、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和集中开展安全检查、专项督查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专家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渠道,尊重专家的意见,落实专家待遇,积极支持专家的工作,努力形成专家全过程参与、政府部门抓推动、企业主体抓落实的局面。